珠峰登顶在即,5G如何先行?
5月6日13時30分許,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出發儀式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正式舉行。
30多名測量登山隊員整裝出發,將力爭抓住天氣窗口完成登頂測量。
▲ 海拔6500米的5G基站
▲珠峰營地位置示意圖
珠峰地區氣候復雜多變,即使在一天之內,也往往變化莫測。11月中旬至翌年2月中旬,因受強勁的西北寒流控制,最低氣溫可達-50℃,平均氣溫在-30℃左右,最大風速可達90米/秒。
在這種環境下完成三個營地的5G基站的建設,實現5G信號的覆蓋,充分顯示了中國移動和華為在5G方面的技術優勢和施工能力,也再一次在世人面前展示了我們國家作為“基建狂魔”的雄厚實力。在珠峰建5G到底有多難呢?我們可以通過幾個細節來了解一下。
硬裝
首先是設備搬運和安裝方面的困難。珠峰是高海拔山區,尤其是大本營以上的路段,屬于國家自然保護區,車輛是開不上去也不允許開上去的。大型吊裝工程機械就更不用說了,肯定是不允許使用的。所以,現場只能采用土辦法,那就是牦牛駝運。這就對設備的體積和重量提出了要求,太大或者太重是沒辦法進行搬運的。
現場采用的華為5G設備,集成度高、體積小、重量輕,能夠有效應對本次珠峰5G建設中物料搬運難題,牦牛完全可以承擔所有物資的運輸需求。其次,華為模塊化設計的基站安裝也很方便。AAU、基帶、電源、電池,可以像搭積木一樣進行拼裝,能節省大量的工作量。對于在低氧環境下實施安裝的現場人員來說,可以極大減輕他們的體力負擔。
▲三叉配重式抱桿
珠峰地區多變及惡劣的環境,對于戶外設備的工程能力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華為5G AAU體積小,可以很方便地安裝在抱桿上,且迎風面小,高山風阻小,在極端低溫、低壓下依然可以穩定工作,從而也可以抵御極端惡劣的風雪天氣。
組網和覆蓋
本次珠峰5G項目,中國移動采用的是同時提供4G和5G網絡的方案。4G使用FDD1800為錨點,5G采用2.6G的SA/NSA雙模方案。分別在大本營、過渡營、前進營三個站址部署基站,以完成珠峰峰頂的信號覆蓋任務。
在該方案中,前進營地基站與峰頂依然存在2300米以上的垂直落差,路面距離超過5000米,如何有效的完成峰頂的5G信號覆蓋也是一個重大難題。華為的64通道AAU產品可以滿足此環境下超遠距離和超大垂直落差的覆蓋。
此外,該產品具備業界領先的發射功率,且同時具備領先的等效能耗比,在不額外增加電力負載的情況下,通過其靈活的波束賦形和垂直維增益高的特點,可以使珠峰有更好的信號強度和網絡體驗,有效應對珠峰這種復雜的高山覆蓋場景。
以上就是珠峰重測,5G先行的全部故事。根據5G手機測速和直播畫面效果來看,整個方案的交付和網絡體驗還是非常成功的。
說到這里,也許有人會問:為什么要在珠峰建5G基站?珠峰需要5G信號嗎?我們之所以要克服重重困難,投入那么多人力物力在珠峰建5G,當然不是只為手機測速,或者直播看景。整個行動,有兩個主要目的。
第一,正如本文開頭所提到的,是服務于珠峰的科考研究和環境保護。
今年是中國人完成人類歷史上首次從北坡成功登頂珠峰60周年,也是中國首次精確測定并公布珠峰高程45周年。
為了有助于地球動力學板塊研究、冰川檢測以及生態環境保護,我們國家已于本月啟動2020珠峰高程測量工作,對珠峰進行登頂測量。在本次測量行動中,登山隊員也將通過5G進行通信和相關數據回傳。
與此同時,本次珠峰登頂測高,央視將進行全程報道,直播將會通過5G網絡讓我們首次看到珠峰攀登者的英姿。這一事件,相信也是5G時代內容創新的一個標桿。
第二,是服務于現場人員的人身安全。
珠峰上除了科考人員之外,還有登山愛好者。尤其是即將到來的5月,是每年珠峰最佳的攀登季節,會有大量的登山愛好者涌入。
通信基站一方面可以幫助他們和家人保持必要的聯系,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攀登過程中,提供緊急通信保障。在關鍵時候,這個信號是救命用的,是一條重要的生命通道。
所以說,在珠峰建設5G,社會效益遠遠大于經濟效益,是一件非常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
此外,在生活方式、企業生產、社會責任等方面,華為一直在聯合運營商和產業伙伴在不斷的探索。
例如積極開發面向個人用戶更佳體驗的創新應用,探索新的娛樂生活方式,例如云游戲、自由視角賽事直播,寬視幅VR直播等。
以及聯合港口、制造等領域企業,通過5G遠程操控、5G智慧園區等方式在企業業務中不斷拓展。
同時,通過5G網絡實現的遠程教學、遠程醫療等也將盡可能的縮小經濟發達地區和落后地區之間巨大的數字鴻溝。
未來,相信5G還會讓更多我們現在無法想象的應用場景成為現實!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珠峰登顶在即,5G如何先行?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首款DX12游戏:《奇点灰烬》可以免费领
- 下一篇: 贾跃亭在美资产或得保全,破产与国内乐视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