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教授尤肖虎:数据是AI用于5G的基础环节
在由未來移動通信論壇舉辦的“5G和網絡發展戰略研討會”上,東南大學教授、寬帶移動通信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技術副總師、未來移動通信論壇秘書長尤肖虎在演講中指出,對于通信領域的科研工作者來說,基于AI技術提升通信系統性能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之一。
尤肖虎表示,在行業內部,將這種方式稱之為通信網絡的內生智能。其科學問題可以歸結為數據驅動的通信網絡運行機制的研究,實際上是對網絡中存在著大量可用數據進行分析與推斷,進而對網絡的節點,傳輸鏈路的狀態或者資源進行及時調整的一類技術。嚴格說來,是一類數據驅動的分析、推斷與決策技術。
據介紹,其背后最重要的基本理論支撐是貝葉斯理論,也就是基于所觀察到的數據,以及先驗的模型,對數據的結果進行推斷和決策,這里面還包含最大似然、最大后驗以及各種次優算法等等,主要是可以用于通信系統極限性能的評估。
尤肖虎認為,在AI+5G研究中,數據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數據有效”是先決條件,它比“學習”過程更重要。數據有效性包括準確性與可辨識性、遍歷性以及數據缺失等,需要在“學習”進行之前進行有效性檢驗。
他進一步解釋稱,通信系統中的數據在遍歷性方面通常具有先天性的缺陷(如高斯分布),如不加人工干預,通常導致“學習”效率的低下。與此同時,通信系統中的數據時常具有稀缺性(如網絡優化中缺乏系統崩潰時所對應的數據等),需要外推和仿真補齊。
“是否利用先驗知識進行學習,取決于其本身是否可靠。充分利用先驗知識, 可提升'學習'有效性和收斂速率,降低計算復雜性并滿足通信系統的實時性要求。”
尤肖虎指出,數據是AI用于5G的基礎環節。現實中我們通常碰到的問題是缺乏真實的數據,只能采用仿真的數據加以研究,這使得我們的研究和實際常常相脫節。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紫金山實驗室構建了紫金山實驗室PML 5G+ NetData平臺,該平臺由5G的核心網和接入網,以及終端加以組成。是全面支撐從5G向6G演進的綜合試驗平臺,為智能通信技術提供系統級規模性試驗驗證。
據介紹,PML 5G+ NetData平臺能實現通過軟硬采和路測等手段進行全網全量數據采集。對于無線測試數據,平臺通過RCU和打開端口的測試手機,測試采集空口信令數據, 包括PHY/MAC/RLC/PDCP/RRC各層。軟采空口數據,采用軟采方式從gNB上采集Uu/Xn/X2/E1/F1/MR等空口數據。核心網數據,采用鏡像硬采核心網控制面和用戶面數據。網管數據,北向接口采集網管數據。防火墻數據采集日志等數據。
尤肖虎稱,在數據采集這一基本環節得到解決之后,緊接著進入的是數據存儲環節。在解決了數據存儲問題之后,實驗室將會進一步研究數據建模問題,以及AI的基本框架問題。在此基礎上,最終對整個網絡進行大數據的應用,支撐服務和網規網優。他強調:“我們希望構成一個開放性的平臺,供業界和學術界共同使用。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东南大学教授尤肖虎:数据是AI用于5G的基础环节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被饭圈入侵的豆瓣,还能收复舆论“失地”吗
- 下一篇: 沃达丰Ziggo重组4G频谱推出5G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