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抗生素"引关注,地方环保官员:未收到相关报告
作者:章軻 責編:劉展超
北京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表示,對于環境中污染物或危害成份的問題,關鍵是看排放的濃度和強度。
近日,有關“長江抗生素”的報道引起公眾關注。一位環保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尿液中檢出抗生素成份,并不意味著對人體必然產生危害。但水體含有抗生素的問題確實不容忽視。
有媒體近日報道,河海大學長江保護與綠色發展研究院近期一項調研顯示,長江抗生素平均濃度為156ng/L(納克/升),高于歐美一些發達國家。長江下游抗生素排放量居全國前三位,年排放強度大約為60.0千克/平方公里。
上述報道稱,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近年來對上千名8~11歲兒童和516名孕婦的調查結果顯示,兒童尿樣中共有21種人用、獸用或人獸用抗生素檢出,79.6%的學齡兒童尿液中檢出一種或幾種抗生素,其中部分已在臨床上禁用,獸用抗生素暴露與兒童肥胖、性早熟相關。
北京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今天(27日)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環境中污染物或危害成份的問題,關鍵是看排放的濃度和強度。隨著檢測技術手段的不斷改進和提高,水體中能檢測出的微量元素肯定會增加,關鍵是看其劑量會不會對人體產生大的影響。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有關水體中含有抗生素的問題,生態環境部門及研究機構已進行了多年的研究。生態環境部科技司有關負責人此前表示,隨著抗生素在全球的普遍使用,環境中普遍存在人為生產的各類抗生素,且含量有持續增高之趨勢是事實,我國也不例外。在受納排水的局部水體中(如排污口),每升水中的抗生素含量可能達到數百、數萬納克(1納克=十億分之一克)甚至更高。但在水源地含量一般僅在1-50納克/升范圍內。因此不心恐慌。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各地生態環境部門加大了水質監測,有些地方環境監測機構還主動增補了抗生素監測項目。今天上午,長三角地區一位生態環境部門的官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沒有收到水體抗生素超標的相關報告。
生態環境部門工作人員此前對長江經濟帶飲用水水源地進行檢查。攝影/章軻
我國是抗生素生產和消費大國,每年生產的抗生素原料約20萬噸。抗生素通過飲水或食用水產品等途徑進入人體,主要有兩大來源,即養殖用料和醫藥排放。
目前,現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指標中無抗生素指標檢測標準。但國務院頒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明確要求,制藥(抗生素、維生素)行業實施綠色酶法生產技術改造。多地也明確要求加強抗生素菌渣監管,加強養殖投入品管理,依法依規限制使用抗生素等化學藥品。
2016年8月5日,原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發展改革委、原環境保護部等聯合印發的《遏制細菌耐藥國家行動計劃(2016-2020年)》明確,從國家層面實施綜合治理策略和措施,對抗菌藥物的研發、生產、流通、應用、環境保護等各個環節加強監管,加強宣傳教育和國際交流合作,應對細菌耐藥帶來的風險挑戰。到2020年,獸共用抗菌藥物或易產生交叉耐藥性的抗菌藥物作為動物促生長應用逐步退出;動物源主要耐藥菌增長率得到有效控制。
水利部長江委水資源保護局原局長翁立達曾表示,抗生素是有機物,但相比同濃度的其他有機物,那些有持久性、能致癌致畸的有機物對環境和人體的傷害可能要嚴重得多。
馬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水體中含有抗生素的問題確實值得引起關注。他說,藥廠是主要排放源,應首先加強排放控制。其次是對大型養殖企業進行管控,設定排放標準。另外,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應防止濫用抗生素,不隨手丟棄藥品。完善城市垃圾收集處理,也有助于有害成份對環境的污染。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长江抗生素"引关注,地方环保官员:未收到相关报告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阿里给蒋凡的处罚轻还是重?他还能东山再起
- 下一篇: 常程加入小米后发布会“首秀”,或操刀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