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壮士断腕”,连换两位高管
汽車市場電動化發(fā)展速度迅猛,對于消費者來說“等等黨”或許能收貨幾分便宜,但對于車企來說,市場競爭如同是戰(zhàn)場,錯失機會就可能等同于全軍覆沒。從最近一年寶馬集團的動作來看,顯然寶馬已經想明白了。
2020 年 3 月 12 日,寶馬集團宣布,弗蘭克·韋伯(Frank Weber)將于 7 月 1 日正式接任 CTO 一職位,而原 CTO 克勞斯·弗勒利希(Klaus Fröhlich)將會退休。
(寶馬集團新 CTO,弗蘭克·韋伯,F(xiàn)rank Weber)
而就在去年,2019 年 7 月 5 日,寶馬集團前 CEO 哈拉爾德·克魯格(Harald Krüger),決定辭去 CEO 職位,隨后由奧利弗·齊普策(Oliver Zipse)在同年 8 月 16 日接任。
(寶馬現(xiàn)任 CEO,奧利弗·齊普策,Oliver Zipse)
也就是說,在僅僅一年內,寶馬集團接連換掉了兩位頂層高管。
時間回到去年,前 CEO 克魯格決絕續(xù)簽合同并辭掉 CEO 職位,當時寶馬并沒有明說是什么原因,但有不少消息稱,克魯格在集團內部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即便他在 2019 年 6 月剛剛宣布寶馬集團將在 2023~2025 年推出 25 款電動(純電、插混)車型,但有人認為自從 2015 年接任 CEO 以來,他對“電動化”進程推進過于緩慢,導致集團轉型受阻,以及市場表顯一般。在他任職期間,奔馳超越寶馬集團成為全球豪華車市場的領頭者。
(哈拉爾德·克魯格)
另一位即將被換掉的高管 CTO,或許也是因為類似的原因。弗勒利希于 2014 年接任 CTO 一職,當時有不少新聞媒體稱,集團給予他的工作重點是電動汽車的進一步發(fā)展,甚至有猜測蘋果要推出的電動汽車可能是與寶馬合作,然而,弗勒利希在 2015 年 3 月就在媒體上反駁了這種猜測。
(克勞斯·弗勒利希)
事實上,他的確也在推進電動化進程,但預期和計劃都相對緩慢。他曾對外宣布:“最理想的情況下,(寶馬集團)電動車型將在 2030 年占全球銷量的 20~30%,但不同的市場銷量分布會有很大不同。”
雖然很難判斷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但兩位高管對于電動化的推進,顯然都略顯保守。并且在此期間此期間寶馬集團的銷量和總收入,都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增速減緩或下滑。
(寶馬全球銷量)
(寶馬全球營收)
其實關于寶馬集團電動化推進緩慢,僅用一款車型就足矣說明問題。
2011 年,寶馬發(fā)布了子品牌“i系列”,同年寶馬 i3 概念車在德國國際汽車展現(xiàn)身,并在 2013 年 7 月展示了量產版本。隨后寶馬 i3 開始交付,而此時特斯拉也才剛剛開始交付 Model S,不過 7 年過去了,寶馬的純電動車型還僅有 i3 一款,現(xiàn)在全球總銷量也才 17 萬輛左右(估算,2019 年時為 15 萬,2018 年 13.3 萬)。如果算上全部的新能源車型(插混),寶馬集團共銷售了差不多 50 萬輛。
雖然拿一家只做電動車的品牌來對比稍顯不妥,但也可以作為一種參考。特斯拉如今能夠量產交付的車型共有 4 款(Model S/3/X/Y),可預訂待交付的有 2 款(Roadster2,Cybertruck),已經路測很久的一款(Semi Truck),一款小玩具(ATV),組成“S3XY CARS”產品陣列。總產銷量已過 100 萬,單 Model 3 一款車型在 2 年多時間,交付了近 50 萬輛。
(特斯拉交付車輛數(shù))
除了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的特斯拉,其余諸多車企的電動車型銷量也在不斷蠶食市場,寶馬集團在電動汽車市場的份額不斷下降。
(美國市場電動車銷量分布)
為了滿足集團未來電動化的發(fā)展需求,寶馬不惜換掉了兩位為集團做過巨大貢獻的高管。
前 CTO 弗勒利希在大學畢業(yè)之后 1987 年就加入了寶馬集團,擔任發(fā)動機開發(fā)工程師,后領導 V8 發(fā)動機研發(fā) 2 年;在寶馬收購 Rover 集團后,他成為了 Rover 發(fā)動機系列的項目經歷,并在 1996 年擔任“路虎 4x4”項目的總工程師。隨后十幾年中,他先后領導了多個寶馬集團的部門和領域。2014 年 12 月 9 日,他被任命為寶馬集團管理委員會成員,同時擔任 CTO。
前 CEO 克魯格也差不多,大學畢業(yè)后第二年(1992 年)加入寶馬,先后擔任 Spartanburg 工廠的建設項目工程師、研發(fā)中心負責人、英國寶馬工廠的發(fā)動機生產負責人。2008 年他成為了寶馬最年輕的董事會成員,2015 年隨著前 CEO“逃走”去大眾集團后,接任 CEO 職位。
其實電動化引發(fā)車企轉型其實只是一個契機,由于汽車動力形式的改變,電動汽車的設計和生產過程都可以進行大幅度優(yōu)化,以達到生產成本的降低。而寶馬集團新上任的兩位高管,一位精于生產、一位精于電動化,這并非是巧合。
新上任的 CEO 齊普策,同樣是在畢業(yè)后(1991 年)就加入了寶馬集團,先后擔任技術開發(fā)項目工程師、生產計劃方面負責人、牛津 mini 工廠經理、技術規(guī)劃負責人、生產戰(zhàn)略負責人等,2015 年被任命為寶馬董事會乘員,主要職責是生產方面的升級和優(yōu)化。
新上任的 CTO 韋伯稍有不同,畢業(yè)之后加入歐寶擔任整車項目工程師,后任產品規(guī)劃副總裁。2007 年~2010 年在通用公司 Voltec Propulsion 電動汽車架構的負責人,當時雪佛蘭插混 Volt 即在他領導下推出的(后來銷量很高的 Bolt 也是基于該架構)。直到 2011 年才加入寶馬集團,擔任主機廠負責人,主要產品是勞斯萊斯和寶馬的高端產品線。
就在宣布新 CTO 消息不久,3 月 18 日,寶馬集團在線舉行了 2019 年財年會,其中提到到 2023 年,寶馬將把新能源產品線拓展至 25 款,其中超過一半為純電動車型。為此,寶馬在生產端(數(shù)字化流程、精簡的架構)投入預計 120 億歐元,并進一步加大研發(fā)費用。根據(jù)寶馬公布的財務數(shù)據(jù)顯示,2019 年全年研發(fā)費用達 59.52 億歐元。預計到 2025 年,研發(fā)方面投資將會超過 300 億歐元。
2019 年 11 月,寶馬集團投資了 2 億歐元的電芯技術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涵蓋電芯結構設計、電池回收、批量生產等功能,預計到 2030 年實現(xiàn)電芯的能量密度翻倍。
作為車企巨頭,在電動車領域一直作為“旁觀者”的蓄勢待發(fā)者,寶馬似乎終于決定不再患得患失,而是真正下定決心全面進軍電動車市場了。前一陣在日內瓦線上車展推出的寶馬電動概念車 i4,最近甚至官宣將迎來量產。
特斯拉能夠受市場歡迎,自然有其道理,但不見得每個人都喜歡“簡約、科技范”的格調。而當這個已經幾乎是必然的電動化趨勢下,市場中的選擇越多,競爭越厲害,就越意味著這個市場的繁榮和成熟,畢竟,誰也不希望未來滿大街跑著一樣的車。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宝马“壮士断腕”,连换两位高管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快手带货一哥的野望
- 下一篇: 微信iOS 7.0.12正式上线,深色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