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想不顾一切高端? 雷军还需回答这5个问题
文/零零漆
編輯/刀疤姐
在沖擊高端這條道路上,雷軍已經不顧一切。
3 月 10 日,針對小米手機沖擊高端市場,雷軍在微博上表示,小米品牌手機已放下對價格的限制,不惜一切追求極致體驗,全力以赴沖擊高端市場。
小米手機為何要沖擊高端市場,媒體解讀的已夠多,無論是提升品牌影響力、競爭對手壓力、高溢價高收益、股價資本市場、更高利潤、連接智能家居生態等等,都是小米必須這么做的理由。
只不過,由于過去多年來,“性價比”這幾個字,已和小米手機牢牢捆綁在一起密不可分,因此盡管雖然雷軍表示“性價比和高端” 并不沖突,但顯然,事實并非如此——在小米不顧一切沖擊高端市場中,雷軍恐怕還必須解決這 5 個問題。
01
如何改變大眾對小米的固有印象?
無數事實證明,當涉及到事關自己利益、錢包的時候,千萬別有幻想,會有太多人能改變對你心中的固有印象——對一個企業、一個品牌來說,這更是難上加難。
不管這些年來,小米手機給人們留下了多少印象,狂熱米粉、MIUI、互聯網營銷、全面屏……但最讓所有人印象深刻,只有一個詞:性價比。
這個固有印象,事實上正是雷軍灌輸給消費者的。在過去幾年的多次發布會上,雷軍都會這樣說:“我連夜說服高管,把小米價格壓了下來……”以至于,這甚至成為媒體記者在采訪雷軍時,一個反復提及的問題。
“為發燒而生”的口號也加固了這一印象。這讓幾乎所有消費者和媒體評測者都認為,從小米手機、到小米電視,甚至小米路由器,都代表了各領域產品的極致:配置是業界頂尖的,價格在業內卻是最低的。
所以,小米多年來穩坐“性價比之王”寶座。回頭看去,這個定位曾讓小米迅速崛起,也成了如今品牌走向高端的桎梏。
這是雷軍必須給所有消費者解釋的問題——雖然性價比和高端,表面上并不沖突,但要講好這個故事,實際上并不容易。
在電商行業,名創優品、網易嚴選、小米有品、必要商城等等,它們也曾試圖以“高端低價”或者“優質低價”噱頭快速圈粉消費者,但最終都未能講好這個故事。
▲性價比是眾多米粉選擇選擇小米的關鍵
02
小米手機品質能撐起高端嗎?
很多人心中一直有個疑惑:什么是高端?它有什么定義?決定它是高端的,是價格,還是產品品質?什么又是高端性價比?
每家廠商講的故事不同,相信大家認同的一點是:高端,首先對應的是產品品質,然后是售價。比如為解決物美價廉問題誕生的無印良品,它的目標從一開始就是:產品與大牌質量相同,但價格便宜 30%。
小米堪稱無印良品的中國門徒。但相比無印良品,它沖擊高端為何被如此多的人質疑呢?
除了小米反復宣傳“性價比”原因,還有一個致命因素:相比無印良品,小米的產品,很難說得上有什么產品特色。
眾所周知,小米手機最喜歡講的故事,就是配置。但手機并不僅僅是堆料那么簡單,研發、做工、細節、技術創新,都要兼顧。
這方面,綜合起來小米就差了點意思,他可以有的硬件,其他手機廠商都能做到,但其他高端手機品牌在這個領域有的,或者這個領域競爭力最強的,比如蘋果的A系列 CPU 和 IOS 系統、三星的完整產業鏈和算法優化能力,甚至華為的麒麟芯片,這些都是小米沒有的。
小米的技術創新,一直被業界所詬病。
根據小米官方消息,在剛剛過去的 2019 年,小米收入超過 2000 億,研發投入 75 億。
但這些研發資金投入,實際上都集中在一些“軟技術”上,缺少“硬技術”方面的創新,仍然只是供應鏈整合方案,難以給用戶和業界,真正眼前一亮的獨特產品。
有知乎網友甚至表示,作為小米首款沖擊高端產品的小米 10,在外觀設計和配色方面,仍然是用著上代 CC9pro 的模具,外形、配色、設計上都沒有令人眼前一亮。而且,雖然小米 10 才剛剛發布,但市場卻已反饋存在"葫蘆屏"的問題。
對于雷軍和小米而言,想要真正沖擊高端市場,如何做出一款讓消費者感到“獨特、新穎、不一樣”的產品,是一個巨大考驗。
▲小米 10 被認為是沖擊高端的關鍵
03
能否成功打入商用市場?
眾所周知,商務手機因其固定群體的需求,雖不面向主流卻依舊能從容生存——用戶對手機價格并不敏感,更多考慮的是手機整體設計,性能均衡沒有短板。因此這是一個利潤率超高的市場。
而且,由于消費的升級,這個商務市場重要性,對手機廠商來說也越來越大,只不過,商務市場一直是蘋果、三星的天下(再加上幾年前的黑莓、諾基亞)。由于安卓系統的開源性等問題,國產手機除了華為,一直在商務市場難有建樹。比如 OPPO 和 vivo,曾試圖在 2018 年進入這個市場,最終失敗。
以發燒友起家、主打性價比的小米手機,更是歷來與商務人士絕緣。不過,小米其實一直都對利潤率較高的商務市場很感興趣。早在 2015 年 5 月,小米發布的小米 Note 頂配版(售價 3299 元)就試圖進攻商務人群,卻意外地由于驍龍 810 鎩羽而歸。
2016 年 10 月,小米推出了小米 Note 2 并簽下著名影星梁朝偉,再次試水商務市場,最后又沒能成功。2018 年打著“商務旗艦”稱號的 MIX3,實際上也只是一個幌子。
小米未能打入這個利潤超高的市場,仍然還是上面的問題,沒有特色,這對商務市場來說更為重要。華為進軍商務市場是靠 Mate 系列成功的,其價格難說性價比,核心痛點不過是續航、大屏幕,仍舊可以說是國產手機當中最成功的商務手機。
此外,面子或者說身份標識,仍然是商務人士看重的一點。目前,國內外也只有蘋果、三星、蘋果能在品牌效應方面實現這一點,比如華為 Mate 10 保時捷版,僅憑保時捷設計的標簽,就有很多人去搶購 Mate 10,這就是品牌效應。
小米想不顧一切沖擊高端,那么商務市場就不能被忽視。如何征服這個讓自己折戟沉沙幾次的市場,對雷軍來說還需考慮更多。
▲高端,始終是雷軍多年的夢想
04
小米 10 銷量能代表站穩高端嗎?
根據小米某高官對外的暗示數據,小米 10 系列 2 月份為 49 萬臺。這被一些人士解讀為,小米高端市場已成。
這個數據難以判斷真假。
即便它為真,也難以說明,小米就站穩了高端市場——2018 年 5 月 22 日,一加 6 上市當天,宣稱開售后僅 50 秒全網銷售額就破億,12 分鐘全網銷量突破十萬臺。但一加是否借此站穩了中高端手機市場呢?
小米也是如此。實際上,因為小米這些年來創造的網絡熱度,首銷幾乎都能超過這個數據,和站位高端市場沒有什么關系。不僅是小米,對于其他以互聯網粉絲經濟為主的手機品牌,首銷時通常都有不錯的數據。
問題是,這個銷量里面,有多少是早期階段的目標用戶(忠實米粉),有多少是抱著試一試心態嘗鮮的用戶?
實際上,新增“非米粉”有多少,占比有多少,才是小米能否已吸引大眾消費者,更好走下去的關鍵——畢竟,多年來被性價比培養了固定思維的米粉,可以養活小米,但難讓小米站穩高端。
而且,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高端品牌也不是一款產品就可以塑造的。對于小米而言,要逐步在普通人心目中樹立起品牌的高端形象,這甚至會是一個歷時數年的過程,需要小米在接下來的米 11、米 12、Mix 4, Mix 5……一系列的機子,去不斷創新和持續成長,才能實現量價齊升的良性循環。
另外,有知乎網友還提了一個很重要的點:實際銷售價格,不是直線下崩。比如蘋果多代手機價格的堅挺有目共睹,而華為 P30 上市盡管已十個月,但在電商平臺銷售價格仍然超過 3688 元。
保值率一向是衡量高端品牌的一個標準。這就如同汽車市場,人們很難想象,奧迪、寶馬、奔馳售價如果直線下降,人們還會認為它有多高端。
05
銷量腰斬下,如何解決出貨量和高端的平衡?
疫情之下,手機行業也受到了嚴重沖擊。
3 月 10 日,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 月國內手機出貨量大幅下滑 56%,部分手機廠商也下調了今年的出貨預期。比如華為,就預計今年其智能手機年出貨量將下降 20% 左右, 這是近 10 年以來華為手機出貨量首次下降。
對于小米來說,雖然紅米已經分開獨立運營,但在小米手機出貨量構成中,覆蓋中低端市場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盧偉冰此前也稱“小米品牌全力樹高端,其他品牌交給紅米”,但面對目前難以樂觀的大環境,此前保證出貨量的紅米,又有何變化?小米又如何在出貨量和高端化之間,尋找到平衡?
大環境的困難,所有企業都是一樣的面對,搶先一步的小米,這可能是一個布局 5G、沖擊高端市場的很好機會。
但局勢也很明顯,雖然小米 10 搶先一步,但隨著 Mate Xs、OPPO Find X2、還有已經開始傳聞預訂檔期的新一代華為P系列旗艦等競品的上市,在專利、生態、渠道等方面,并不占據多少優勢的小米,在高端市場的競爭力最早也要 2020 年底才能見一定分曉。
如果豪賭失敗,雷軍又用什么,去挽回曾經支持、追隨自己多年的,那些年輕人群體的心?
不管如何,我們仍然希望,雷軍的高端夢能最終成功實現——畢竟,對國產手機、中國科技企業而言,這都是一件值得祝賀的事情。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小米想不顾一切高端? 雷军还需回答这5个问题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一边…一边”的英语怎么写?
- 下一篇: 朱啸虎:受益于疫情的行业,不要被爆发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