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倍增长预期,腾讯云:“2020年是Serverless技术元年”
“Serverless 的趨勢在 2020 年剛剛到來,我認為2020 年是 Serverless 技術的元年,今年將會有大量的主流應用、主流企業,包括一些 500 強的企業的核心應用會從原來的主機架構或者容器的架構直接遷移到 Serverless”,騰訊云 Serverless 產品副總監張浩接受雷鋒網在內的媒體采訪時說道。
騰訊云將 Serverless 技術看作繼虛擬機、容器之后的第三代通用計算技術,這是有原因的——2017 至 2019 年,騰訊云 Serverless 的用戶規模、產品下載和調用等數據每年增長超過 10 倍以上,2020 年騰訊云也已經做好了規劃。
Serverless 元年
Serverless 直譯為無服務器,這是相對于客戶視角而言,開發者無需關注底層服務器或者容器資源,只需使用平臺支持的語言編寫核心代碼并設置代碼運行的條件,底層計算資源包括服務器 CPU、內存、網絡和其他配置/資源維護、代碼部署、彈性伸縮、負載均衡等完全由云服務商來提供,并且按照代碼實際運行時間收費,空閑時不收費。
最早提出 Serverless 概念的是 Amazon,2014 年年底 Amazon Lambda 也正式推出,此后全球各大云服務廠商相繼推出各自的 Serverless 平臺,典型如 Google Cloud Functions,Azure Functions,IBM Cloud Functions。
國內市場 Serverless 開始普及在 2017 年,騰訊無服務器云函數,阿里云函數計算相繼推出,此外開源 Serverless 框架,如 Apache OpenWhisk,Spring Cloud Function,Lambada Framework,webtask 也不斷涌現。
如同十多年前,沒人能篤定云計算實現“No Hardware”,SalesForce 喊出“No Software”時也讓人不解,Serverless 就這么接近爆發奇點。
2020 年是 Serverless 技術元年,張浩主要根據以下幾點做出判斷:
首先在技術層面,我們已經具備了支撐海量業務的能力。對 Serverless 技術了解的人都可能聽說過有冷啟動,在調用方面有冷啟動、熱啟動一些問題。在 2017、2018 年的時候,很多開發者在用 Serverless 會垢病一個問題就是它的性能很差,來源于兩個方面。
第一個是單次的調用,由于底層還是用的通用的容器、虛擬化的技術,在整個調用 Serverless 單元的生產過程中效率比較慢,往往觸發一個請求,在彈性擴縮的時候,會帶來前端大量的超時。騰訊現在會把整個冷啟動的 SLA 的概率降到 5 個 9 以下,非常小的概率才會遇到冷啟動。
在遇到冷啟動的情況下,我們也在 200 毫秒以內分配一些新的布點。這只是 Serverless 突破的一個新的點,包括還有在虛擬網絡的加速,包括做租戶隔離的安全方面的升級等等,我們都在技術基礎領域會去做到支撐這種核心的應用遷移到 Serverless,已經有一些高海量的發布業務如騰訊視頻等海量服務正在遷移到 Serverless 平臺,每秒的 QBS 并發是 5 萬或者 10 萬,會全量上到 Serverless 平臺。
市場和客戶認知方面,其實客戶是非常理性和可觀的,我們在見一些客戶決策者的時候,他們一下就能 get 到,你這個東西就是我想要的,說出了我的心里話,CTO 的本質的價值就是要讓產品更快速地上線,讓技術架構更快速地適應市場的變化,以及技術架構是穩定、可靠、可擴展的,Serverless 技術完全吻合訴求。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實際的落地缺乏一些開發者工具以及缺乏生態的支持,會讓一些決策者非常疑惑,是不是真的要 all in。在這個過程中,隨著能力的提升,我們會有大量的開發者包括一些公司的決策者把新型應用逐步在 Serverless 里面試水,而且現在已經有非常良好的一個反饋。包括像在小程序領域,最近像新冠肺炎的疫情,在小程序那一塊,可以看到大量的開發者真的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能寫代碼就寫代碼,貢獻了非常多的疫情監控、檢測、健康碼等等很多的技術,也是通過小程序和 Serverless 的創新,也得到了一個廣泛的價值認證和落地,可能我提出一個 idea 到真正落地,用 Serverless 加小程序三兩天就上線了,而且能夠推廣到全國一個大屏的監控,一個小區的疫情管理系統等等。
“從底層技術的發展以及客戶對 Serverless 的一個認知,到 Serverless 價值的落地逐步被大家接受,在2020 年,我們會繼續迎來 10 倍以上甚至 20 倍、30 倍的爆發性的增長,騰訊在這方面做好了一個準備。”張浩表示。
雷鋒網了解到,Serverless 現在主流的客戶群體主要還是一些有快速迭代應用、能夠在C端有快速響應的一些場景,比如像小程序,移動互聯網應用,創業類以及一些腰部互聯網公司,這些企業沒有歷史 IT 負擔敢于接受新技術快速創新以及迭代它的業務。
Serverless 的三座大山與騰訊云的“三板斧”
新生事物總要經歷由概念到落地痛苦的適應過程,Serverless 也不例外,目前擺在 Serverless 技術落地面前的三座大山,騰訊云也針對性的做出應對。
首先就是成本和費用,Serverless 追求按需索取、按量付費,但是業內很多廠商不是站在開發者的角度設計計費系統,導致開發者在使用過程中沒有能完全享受到按量付費、按需索取的一個價值,相比云主機按秒付費,目前行業內已經將 Serverless 架構的計費粒度普遍降低到 100 毫秒,但在實際應用中依然有大量實際運行時長少于 100 毫秒的業務場景依然按照 100 毫秒計費。
以實際運行時長 30 毫秒的場景來說,如果按照 100 毫秒計費的話,相當于用戶多花費了 70% 的資源費用。這實際上給開發者造成了不必要的成本壓力。騰訊云大膽的推出一毫秒級別的計費模式,這應該是目前在整個云計算領域最小顆粒度以及最精準的計費顆粒度,意味著所有請求調用實現真正按量計費,預計將在云廠商之間引起示范效應。
第二座大山是生態問題,Serverless 前期因為生態缺乏而被詬病,要想更進一步,生態問題無法回避。每個廠商都希望推出自己的標準,函數調用、事件觸發、函數黃金變量定義以及標準等等都是封閉的,缺乏開源的規范和開源的生態支持。相似的一幕曾經在容器領域上演,直到后來 kubernetes 成為事實標準,Serverless 還在尋找自己的事實標準。
騰訊云則首先瞄準自家微信,在微信內構建起完善的生態。比如,在微信生態,推出的“小程序·云開發”產品,由于可以大幅提升小程序的開發效率,上線一年后注冊賬戶即超過 23 萬,為超過 50 萬開發者提供服務。
在開源生態建設層面,騰訊云通過開源協同的方式持續向 Serverless framework 社區貢獻。該項目在 GitHub 上 Star 數超過 3.5 萬,日下載量超過 4 萬,是全球最流行的 Serverless 開源開發框架,其中的 serverless 應用商城提供 Vue、 React 、Express、Koa 等前端、web 端、全棧應用組件。
第三板斧針對開發者,Serverless 的真正使用者是開發者,而現在開發者缺乏一些好的工具,整體環境環境還不夠友好。
騰訊云則針對針對 Serverless 架構下的開發、運維、調試和部署等全生命周期的能力建設,落地 Serverless 開發的全云端閉環體驗,同時,為開發者提供了企業級 Serverless 項目上云的最佳實踐。
開發者只需要通過 3 步即云端部署,云端調試、云端運維就可以實現全云端開發體驗,解決傳統本地開發模式云上產品配置復雜,學習成本高,框架遷移難以無縫部署到云端,調試效率低下等開發困境,實現服務部署。
在全球獨立咨詢與服務機構 Forrester 日前發布的《TheForrester New WaveTM: Function-As-A- Service Platforms, Q1 2020》報告中。騰訊云 FaaS 能力綜合評分獲得全球前三,中國第一,成為中國唯一進入全球 Top3 的云廠商。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十倍增长预期,腾讯云:“2020年是Serverless技术元年”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