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火投资圈:谁降薪求生,谁一个月投出25家?
文/青松 編輯/水笙
來源:連線 Insight(ID:lxinsight)
王晨沒有想到,2020 年的開年,他開始擔心會失業。
他在北京一家 VC 機構擔任投資經理,這些天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他的工作基本處于停擺狀態。
“目前還是處在遠程辦公的階段,主要做一些投后管理工作,比如給企業對接銀行融資等。”接受媒體采訪時,王晨坦言他“壓力大,很怕失業。”他去年出手的一個最重要的項目,如今也是受疫情影響最大的項目。
王晨的境遇在當下的創投圈不是個例。
所投項目因疫情前景不明、新項目難以開展、難以估量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2020 年開年,投資機構并不好過。
2019 年,投資行業寒冬未過。清科旗下私募通數據顯示,2019 年中國股權投資市場投資案例數為 8234 起,同比下降 17.8%;投資總金額為 7630.94 億元,同比下降 29.3%。
而 2020 年春天,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眾多投資機構在 2020 年的投資節奏,他們中的大多數,在這場疫情面前都變得極其謹慎。少投甚至不投,成了抵御寒冬的選擇。
清華大學全球私募股權研究院在 2 月初曾主導發起一份調研,對 65 家主流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機構進行了問卷調查。
在 65 家參與調研的投資機構中,過半數投資機構表示,疫情對其募集資金影響較大甚至嚴重,19 家投資機構表示影響較小,只有 8 家機構表示疫情對其募集資金沒有影響。
募資困難直接影響到后續的投資動作。該份調研報告顯示,在股權融資方面,被投企業受影響最多的集中在融資初級階段,其中,投資條款清單已簽、但盡調放緩的占比 55%。此前已完成盡調或簽約的,受疫情影響投資人對行業和企業業務前景難以保持原有預測,有 26% 的投資機構選擇不再投資。
這些信息透露出,疫情在投資市場引發的連鎖反應正在上演。
不過寒冬之中,少數投資機構并未放緩投資步伐,甚至比以往更加積極。
Sequoia 資本中國基金在過去的 2 月份一口氣投資 25 家公司,較去年同期不降反升;騰訊 2020 開年的投資筆數已經達到 16 起,參與投資金額超 1 億美元的案例數超三分之一。
行業過冬、巨頭進擊,疫情下的投資市場波瀾再起。
1
少數堅挺,多數過冬
私募通數據顯示,2020 年 2 月,國內共發生投資案例 232 起,投資金額為 505.1 億元;去年同期,國內投資案例為 368 起,投資金額為 948.9 億元。
圖源私募通
總計投資金額近腰斬,透露出投資機構對當前投資市場的不確定性,疫情影響之下,他們不敢保證投出的每一筆錢都能收獲回報,花錢變得更加謹慎。
先來看看頂級投資機構今年的投資動作。
進入 2020 年以來,真格基金延續了 2019 年的投資慢節奏。
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真格基金對外披露的投資案例只有三筆,分別是 1 月 9 日參與社區零售平臺十薈團 8830 萬美元的戰略投資、2 月 27 日參與線下“天貓美妝”NOISY Beauty Pre-A 輪超千萬人民幣融資,以及 3 月 2 日參與易倉科技近千萬美元的A輪融資。
真格基金 2020 年投資案例,圖源企查查
私募通數據顯示,整個 2019 年真格基金對外投資的案例為 27 起,總投資額為 4.78 千萬,2018 年這兩個數字還分別為 154 起與 2.48 億元。
而真格基金大部分的投資案例都集中在早期階段。真格基金的投資版圖中,在企業初創期與種子期階段參與投資的案例占比分別為 28%、45%。在企業初創期進行投資,蘊藏著更大的可能性,但同時意味著更高的不確定性,投資方需要承擔的風險壓力也就越大。
資本寒冬下,真格的下注籌碼開始變少,在這場賭局中,它選擇了安穩過冬。
同樣收縮戰線、步調放緩的還有經緯中國。
從投資案例數來看,經緯中國的動作并不算低調。截止目前,2020 年經緯中國一共投資了 8 家企業,多于去年同期的 3 家。但從投資金額來看,經緯中國顯得尤為謹慎。
在經緯中國的這 8 起投資中,金額最大的一起為 2 月 18 日對加拿大教育培訓機構 Easy Group 投資的近千萬美元,但除此之外,其大多數參投金額均為百萬美元級別。
甚至,在其 1 月 9 日參與的電子商務平臺易買工品A+ 輪融資中,出資金額僅為 15 萬美元。
這很大程度上,表現出了經緯中國的謹小慎微。
對比真格基金和經緯中國,Sequoia 資本則顯得大膽許多。
投資界報道指出,剛剛過去的 2 月份,Sequoia 資本中國基金完成了 25 家企業的投資,與去年同期相比不降反增,打破了投資圈的沉悶氣氛。
在 Sequoia 的投資中,有 9 家是對現有成員企業的持續投資,領域更是涵蓋了其一貫關注的 TMT、消費服務、醫療健康與工業科技四大板塊,從投資階段來看,也實現了從種子輪到B+ 輪、C輪以及戰略投資的全覆蓋。
由此可見,疫情的影響并沒有讓這家頂級投資機構放緩投資步伐。
這與創始人沈南鵬的性格多少有點關聯。在 360 創始人周鴻祎的評價中,沈南鵬是一個“饑餓”的人,“他看到項目就像聞到了血腥味的狼一樣,或者像鯊魚聞到血腥味一樣,聽到一點風聲就會去拼搶,去追蹤,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人。”
而在狼性之外,沈南鵬有著自己獨特的投資方法論,2019 年接受《財經》雜志專訪時,沈南鵬曾指出,保證投資回報率的方式分為三種:加倉頭部企業;在熟悉的領域里做重復的、擅長的事情,通過舉一反三提升準確率;以及更多關注早期投資。
如此也就不難理解,Sequoia 基金 2020 年以來的投資為何要堅持對現有成員企業追加投資,以及實現投資輪次的全覆蓋。
Sequoia 資本之外,巨頭騰訊在 2020 年開年的投資動作也比較積極。
企查查數據顯示,截止目前,騰訊 2020 年投資案例為 16 起,其中,戰略投資案例為 10 起,C輪投資案例為 3 起。再從金額來看,騰訊參與的投資事件中,參與投資金額超 1 億美元的案例為 6 起。
2019 年 12 月 31 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宣布,將通過其旗下一家全資子公司,加入騰訊控股牽頭的財團,參與收購 Vivendi SA 旗下企業價值 300 億歐元的環球音樂集團少數股權,花錢魄力可見一斑。
事實上,作為私募股權投資機構(PE)的騰訊,與作為風險投資機構(VC)的 Sequoia 資本、真格基金此類機構,在投資階段、投資規模、投資理念以及投資特點上,存在著較大差異。
從投資階段來看,PE 的投資更傾向于成熟型企業,這類企業盈利模式已經較為穩定,方便 PE 在較短的時間內退出變現,投資風險性較低;而 VC 的投資則更像是一場賭博,涉及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擴張器以及成熟期等各個階段,風險性較高。
騰訊 2018 年退出 9 家企業,圖源私募通
一個直接的體現便是,私募通數據顯示,2018 年,騰訊從 9 家企業成功退出,回報金額高達 168.16 億元。
這次疫情,對于各家投資機構的生存能力是一次嚴峻考驗。
清科研究中心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尤其是對于一些在上一年度募資并不順利的中小機構來說,彈藥已然不足,疫情的爆發無疑是雪上加霜。此背景下,機構的洗牌和分化現象在我國股權投資市場將持續存在。”
2
哪些行業最受青睞?
疫情打亂了眾多投資機構的節奏,但同樣給投資市場帶來了新的機會。在高風險與高回報之間進行豪賭時,投資機構需要做出新的取舍。
2 月 24 日,高瓴資本的一封《致:不斷創新的創業者》,在整個創投圈丟下了一顆深水炸彈。在這封信中,高瓴資本宣布將成立專注于投資早期創業公司的高瓴創投,首期規模約 100 億元人民幣。
值得注意的是,稍早一些,在 2 月 14 日,高瓴資本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文件顯示,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高瓴資本已不再持有蔚來汽車的股份。
而從其 2019 年第四季度的持股報告中不難發現,高瓴資本已相繼清倉特斯拉、蘋果、亞馬遜、臉書等知名科技公司。
高瓴資本投資風向的突然轉變,是開年以來投資市場的縮影。
高瓴創投將目光瞄準了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軟件服務和原發科技創新、消費互聯網及科技、新興消費品及服務這四大領域。
“高瓴資本圍繞醫療大健康,在全球范圍內擁有廣泛的投資布局,基本完成生物醫藥、醫療器械、高端醫院、醫藥零售等全產業鏈覆蓋。”高瓴資本在這封信中這么寫道。
現實的背景是,受疫情影響,醫療行業迎來了新的春天。東方財富網數據顯示,2020 年以來,滬深指數醫療行業概念股便持續呈現上漲態勢,截止 3 月 6 日 10:49 分,醫療行業概念股較前一天漲幅為 7.04%。
投資機構涌向醫療行業。連線 Insight 了解到,過去的一個月里,全國范圍內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資案例共計 88 起,而各領域的投資案例共計 652 起,醫療行業的投資數目占比為 13.50%。
頂級投資機構都在爭奪這塊蛋糕。
2020 年以來,Sequoia 資本在醫療健康領域投資 3 家企業;經緯中國與元禾原點共同領投生物科技公司 RootPath,總投資金額達 1100 萬美元,是為數不多的大手筆;IDG 資本 2020 年開年以來僅投資了三家企業,其中有一家是醫療健康領域的公司;君聯資本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資占比更是達到 50%。
與此同時,企業服務領域同樣備受投資機構青睞。企查查數據顯示,過去的一個月,全國范圍內在企業服務領域的投資共 99 起,在全領域投資案例數目中占比最高,為 15.18%。
對此,高臨咨詢此前指出,針對B端市場的企業服務是資本正在加緊布局的新賽道,“行業整體依舊進入調整期,全場景式的企業服務領域頭部玩家正在抓緊瓜分市場,但在具體場景的服務賽道,深耕細分賽道的玩家正在獲得資本的青睞。”
教育培訓行業同樣是投資機構爭奪的賽道,疫情影響下,網上授課成為主流教育方式,這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在線教育行業的短期熱潮。
企查查數據顯示,過去的一個月內,全國范圍內面向教育培訓行業的投資共計 43 起,占比 5.60%,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
但同比之下,在線教育行業仍然面臨著融資困境,這次的回暖或許不會持續太長時間。拼圖資本合伙人王磊對中國經營報表示,“從資本層面來看,在線教育可能是一個短期震蕩,不一定能改變在線教育投融資趨冷的趨勢。”
在他看來,投資機構會變得更加謹慎,在線教育機構的估值、融資數量也會在之后進一步下降,投資機構也會更加青睞在線教育頭部企業。
3
如何與企業共渡難關?
投資關系的建立,讓投資方與企業方的利益被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后,首當其沖受影響的是企業方,但投資方同樣承壓。
以雙方共同利益為支點,幫助企業度過難關,成了資方與企業方需要共同考慮的問題。
本文開頭提及的調研報告指出,針對被投企業的問題及自身投資機構的情況,65 家參與調研的投資機構采取的應對方式主要集中在加大投后管理(71%)、加大行業研究(68%)、暫停盡調(43%)等方式。
同時,近四分之一的投資機構表示,愿意為被投企業提供過橋資金、追加投資等財務支持。
華興新經濟基金管理合伙人杜永波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出了他的看法。在他看來,投資機構可以根據自身優勢,協助企業對接友商、供應鏈和金融機構等資源,以及充分利用所在地政府政策紅利,減少負面沖擊。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在這種情況下,投資人也要幫助創業者理清思路、堅定決心,注意保持被投企業員工的士氣和戰斗力。”他這么說道。
圖源經緯中國官微
2 月 20 日至 2 月 21 日,經緯創投舉辦了一場為期兩天的線上創接匯。連線 Insight 了解到,這次的線上創接匯,經緯創投主要是為了在較短的時間里讓更有需要的中小企業與銀行匹配對接。
“這場快速響應活動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個橋梁,一方面為銀行尋找合適的中小企業,一方面為有需求的公司做匹配對接。希望能借此讓對接流程更高效,同時在線上一次性解決銀行審批、加快新發放貸款、現有貸款展期等需求。”經緯創投在官微中如此寫道。
經緯中國官方信息顯示,在兩天的線上創接匯中,合計參會人數達到 800 人次,“他們以 20 分鐘為區隔、輪轉,現場固定對接銀行與公司交流 114 次,現場臨時對接 43 次。活動結束后,仍有不少銀行希望與公司拉群溝通,后續拉群超 150 個,截止 2 月 21 日,總共進行了 307 場對話。”
幫助企業更快實現資源對接,是很多投資機構采取的幫扶措施。但對于業務受影響嚴重的公司來說,現階段不少公司采取了降薪的方式過冬,甚至有投資人建議受影響較大的公司砍掉部分業務和人員。
對于部分投資機構來說,在這個特殊時期也不得不縮衣節食。
打響 VC/PE 圈降薪第一槍的,是新加坡老牌投資機構淡馬錫,其投資名單里包括了阿里巴巴、騰訊、京東、小米等知名互聯網企業。
2 月 25 日,淡馬錫宣布,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淡馬錫將“實行工資限制措施”,宣布所有員工從 4 月份開始凍薪,高管層的獎金減少5%-15%,高管層基本工資可自愿減少最多5%。
老牌機構尚且如此,很多中小投資機構更是頻繁傳出降薪、裁員的消息。
一位投資機構員工此前向新浪科技爆料稱,公司已經開始施行降薪,2 月份員工的工資被打了 7 折。
降薪以求生存,投資轉向尋找機會,可以看到,投資機構們在艱難的處境下試圖突破,甚至有投資機構在各家按兵不動的情況下搶先出手,據投資界報道,光速中國安排了一輛車把 CEO 接到辦公室簽 TS。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盡管投資市場的寒冬長了些,但可以預見的是,此次疫情過去,各行各業將迅速恢復,而投資市場又將重新火熱。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冰火投资圈:谁降薪求生,谁一个月投出25家?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美宜佳要多少加盟费??
- 下一篇: 凉拌黄瓜怎么做好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