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研发到底有多贵?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文互聯網圈內事,作者豬九誡
最近一段時間,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正在全球各個國家蔓延,截止 2020 年 3 月 4 日,已經有 77 個國家和地區出現確診病例,韓國、日本、伊朗、意大利等國家紛紛成為重災區。
隨著全球疫情逐漸失控,大家都將目光投向了疫苗行業,希望一針疫苗特效藥,從此肺炎是路人,靠新冠肺炎疫苗來拯救世界人民于水火之中。
在全世界人民的殷切盼望之下,全球各大疫苗研發機構們也紛紛開始秀肌肉,根據世衛組織近日透露,目前全球有 20 多種新冠肺炎疫苗正在研發中。
在這些備選疫苗中,最出風頭的當然要數美國吉利德公司在研的瑞德西韋,在“同情用藥”過程中效果拔群,被視為最有希望的肺炎特效藥。
當然,面對美國研究機構的步步緊逼,我們國家的研究機構也不能認輸。
所以前幾天天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黃金海教授團隊也對外宣布稱,他們已經成功研發了新冠病毒口服疫苗,黃金海教授本人更是“以身試藥”四倍劑量口服疫苗,表明咱們這個疫苗確實沒有副作用。
對此,上海某高校資深科學家評論道:“這個階段就能叫疫苗?那我實驗室一周能生產上百個不同疫苗,不僅能做奶片,還能做冰淇淋‘疫苗’,要不要來一斤?買一送一。”
當然,咱們并不是說這個疫苗不好,不過就像黃金海教授后來回應所說,這個疫苗還沒展開動物實驗和臨床試驗,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還沒有得到驗證。
所以現在正在研發的新冠肺炎疫苗雖然數量眾多,部分疫苗效果顯著,但是距離疫苗上市還有一段很遠的距離。
那么到底是什么阻擋了疫苗上市?為什么已經研發出來的疫苗不能直接使用,這背后的原因無比復雜,但是總結起來卻無比簡單,那就是“燒錢”。
當然有的朋友可能會說,現在全世界都在被疫情威脅,世界銀行、世界貨幣基金組織、美聯儲、中國人民銀行、少林寺功德箱紛紛嚴陣以待,我們像是缺錢的人嗎?
其實咱們這里說的“燒錢”,不僅是指人民幣和美元,而是疫苗研發的綜合成本,除了資金成本以外還包括了人力成本、時間成本、機會成本等各個方面,短時間內還真不是攢錢就可以解決的。
具體來說,疫苗研發到底是如何燒錢的?
說到這個問題,咱們首先得從疫苗研發的過程開始說起。
  按照美國疾控中心(CDC)的標準,疫苗研發分為六大階段,分別是探索階段、臨床前實驗階段、臨床實驗階段、監管審查批準階段、制造階段、質量把控階段。這里面的每一個步驟都不簡單,而且都是燒錢大戶。
圖片來源:CDC
首先,在探索階段,我們要了解這種疾病并掌握其流行病學特征,并找到能夠預防病毒的抗原蛋白。這個階段看起來非常容易,但其實就像是大海撈針,很多我們熟知的傳染病至今都沒能找到有效抗原。
  如果你非常幸運,找到了一個有效的抗原,那你就得開始考慮進行臨床前研究了,這個階段又細分為三個小階段,包括了疫苗培育與少量制備,以及在動物身上進行的有效性、安全性測試,只有用在小動物身上安全有效,咱們才敢在人類身上使用。
圖片來源:騰訊新聞
  等你做完小動物實驗之后,恭喜你終于來到了臨床研究階段,這也是疫苗研發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階段,研發成敗往往在此一舉。和臨床前研究一樣,臨床研究也細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為臨床一期、二期和三期。
圖片來源:騰訊新聞
在臨床試驗的這三個階段中,臨床一期主要試驗的是疫苗的安全性,一般試驗的志愿者在幾十例到上百例;
臨床二期主要試驗的是疫苗的初步免疫效果和擴大范圍后的安全性,一般志愿者數量在幾百人到上千人不等;
臨床三期則是為了全面評價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測試其最終效果,一般實驗者在幾千人到幾萬人不等。
從臨床一期到臨床三期,前后招募這么多志愿者,你說不燒錢能行嗎?
其中臨床二期到臨床三期,是疫苗研發的一個重要分界線,因為這一階段才真正開始試驗該疫苗在人體中的有效性,許多曾經被寄予厚望的疫苗,都倒在了這一關。
一款疫苗的研發,只有成功通過了三期臨床試驗,才能算基本研發成功。
前面咱們提到的新冠肺炎疫苗中,被寄予厚望的瑞德西韋目前正處于臨床研究階段,基于“同情用藥”原則表現較好,但是還需要更多臨床數據支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而天津生命科學學院黃金海教授那個疫苗,目前甚至還未開展動物實驗,也就說連臨床前實驗階段都沒走完,這就說是研發成功……嗯,大家開心就好。
至于后續的注冊審批、生產制造質量把控階段,依據各個國家的情況可能有所不同,這里就不展開說了,唯一要強調的就是:依舊燒錢。?
就拿疫苗生產來說,據輝瑞制藥相關發言人透露,全球最暢銷的疫苗 Prevnar 13,其疫苗工廠的建設成本就要 6 億美元,每批疫苗的生產大概需要兩年時間。
總之還是那句話:燒錢就對了。
除了研發過程中的各種試驗成本、硬件成本,疫苗研發還有非常高的時間成本,一款疫苗的正常研發周期大概在 14 年左右。
在十四年的時間里,你不僅要一直給研發人員發工資,還得為他們更新設備、招募臨床試驗志愿者等等,反正一句話:拖得越久,燒錢越多。
因為研發周期實在太長,很多傳染病甚至都等不及疫苗出現就自己消失了,比如當年的非典就是自己消失的,其實到現在也沒有研發出疫苗。
很多人可能會問了,一款疫苗而已,為什么需要這么久?就不能做實驗的時候加快一點嗎?
倒也不是不可以,例如最近的新冠肺炎疫苗研發進度,目前世衛組織的預測是在 18 個月以內研發完成,也就是 2021 年八九月份的樣子。
眼看著疫情在全球不斷蔓延,這個速度可能還是會被很多人嫌慢,但其實相比正常研發速度已經快了好幾倍。
而且疫苗作為一種生物制劑,一些必要的安全測試是絕對不能少的,不然研發出來的疫苗你敢注冊嗎?
又燒錢又燒時間,這個疫苗還能不能讓人省點心了?
答案是:不能。
除了前期高昂的試驗成本和時間以外,疫苗研發還有一項難以忽視的成本:機會成本/失敗成本。
前面提到的疫苗研發周期,大階段就有六個,大階段中又有細分的小階段,其中很多階段失敗率都高得驚人,很多疫苗都在研發過程中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夭折了。
正好我手邊又翻開了一篇名專門研究新藥研發成功率的論文,文中數據顯示,2006 年-2015 年只有 9.6% 的藥物從臨床一期活到了被批準上市,其中臨床二期是淘汰率最高的一個階段,有將近 70% 的藥物都死在了這一關。
和其他悲催的藥物相比,疫苗研發的成功率已經算高了,但是也不到 20%,按這個比例,目前在研的 20 幾款新冠肺炎疫苗中真正能夠用上的,估計也就少數幾款。
世界天然關注成功者,醫藥行業也一樣,對于那些成功拯救世界的案例我們往往津津樂道,但是卻鮮少有人去關注失敗的案例,因為源源不斷的燒錢,許多制藥公司往往就被研發給拖死了。
給大家舉一個鮮活的例子,美國生物制藥公司 Infinity Pharmaceuticals(INFI)在 2014 年以 8.05 億美元的總價收購了一款在研的腫瘤藥 Duvelisib,這款藥當時已經進入了臨床一期階段。
結果買回來之后發現,這款藥臨床二期有效性太差,直接導致藥物研究暫停,INFI 白白損失幾億美元不說,股價還暴跌了 66%,并裁剪了 21% 的員工,至今還在谷底。
總而言之,不管是研發過程中的直接投入,還是隨之而來的時間成本、機會成本,都讓疫苗研發成為了一門無比燒錢的高風險產業,部分疫苗公司憑借疫苗實現暴富的同時,也有一些疫苗公司因為疫苗研發而破產。
根據國外研究機構的統計數據顯示,一個疫苗項目的研發總成本平均在 10 億美元左右,以艾滋病疫苗研發為例,人類已經為此投入了 240 億美元以上,但是目前尚未研發成功,難怪老人都說黃金有價藥無價,黃金在疫苗面前還真是白菜價。
在動輒數十億甚至上百億美元的研發成本面前,許多疫苗研發機構都選擇了退縮,就連全球最大的四個疫苗巨頭最近五年的在研疫苗數量都在趨緩,選擇吃老本靠研發成功的疫苗生產盈利。
當然,就目前而言,疫苗仍然是預防傳染病的最佳手段,人類歷史上的許多傳染病,都是靠疫苗消滅的,我們也希望新冠肺炎疫苗能夠早日面世,幫助我們戰勝新型冠狀病毒。
不過在那之前,我們也希望一些疫情嚴重且消極防控的國家能夠打起勁兒來,認真做好隔離防控措施,不要讓疫情進一步在全球范圍蔓延。
畢竟沒有疫苗,我們也要活命不是?
參考文獻:
- 01 Tony D’Amore and Yan-ping Yang:Advances and Challenges in Vaccine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e;
- 02 BIO、Biomedtracker,、Amplion:Clinical Development Success Rates 2006–2015;
- 03 Fierce Pharma:Why dovaccinescostsomuch?AskPfizeraboutPrevnar13;
- 04 騰訊新聞:新冠病毒疫苗 18 個月研發完成你應該質疑為何這么快?
- 05 億歐網:全球疫苗行業增長乏力,如何破局?
- 06 美國 CDC、賽諾菲官方網站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疫苗研发到底有多贵?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求中国风歌词
- 下一篇: 降价,降本,特斯拉在中国发起电动车“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