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这笔账,应该怎么算?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燃財經”(ID:rancaijing),作者黎明,編輯阿倫
疫情當前,危機四伏,不少中小企業都將裁員提上了日程。但裁員不當,卻可能加速一家公司的死亡。
先講一個小故事。去年 11 月初,電子煙行業的線上銷售被叫停,有一家電子煙公司瞬間損失掉一半訂單。CEO 決定裁員,但又有些猶豫不決,磨磨蹭蹭裁了三個月,一直持續到今年 1 月底。這個時候疫情爆發,CEO 才發現賬上資金已經撐不夠三個月。他想進行清退式裁員,只保留核心骨干,卻發現人心早已渙散,公司只剩下“老弱病殘”,骨干難尋、業務難做,距離破產已經不遠。
對于很多企業而言,疫情,只是壓死它們的最后一根稻草。
裁員是企業在危機時刻的一種自救方式,雖然這種方式要承受巨大的外界壓力。很多 CEO 寄希望于通過裁員來縮減成本,保存實力等待東山再起。但裁員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它是一道復雜的數學題,稍有不慎便有可能滿盤皆輸。
疫情之下,裁員是身處困境的中小企業紓困的最優解嗎?裁員這筆賬,究竟應該怎么算?
“6 個月是生死線,12 個月是安全線”
徐塵鋒是一個連續創業者,疫情爆發前,他為公司儲備了 12 個月的現金流,雖然公司未盈利,但避免了疫情期間資金短缺的困境。
“裁員本質上是一道算術題,裁不裁、裁多少,都要計算。” 徐塵鋒說,他經歷過大裁員。上一次創業,因為遇到資本寒冬,他將公司 300 人的團隊裁到只剩 60 人。
“比如你賬上還剩下 1000 萬,按 12 個月的生存期來算,你每個月的開支就肯定不能高于 83 萬。按每個月 83 萬的預算,你能養多少人,一算就出來了。” 徐塵鋒一邊說一邊計算。
按照他的經驗,對于一家公司而言,現金流 6 個月是生死線,12 個月是安全線,創始人考慮要不要裁員,關鍵看賬上現金有多少。
“6 個月是生死線”的說法是業內慣例。新潮傳媒 2 月 10 日宣布裁員 500 人,創始人張繼學的理由也是“如果(公司)收入歸零,也只能活六七個月”。雖然公司賬上有 10 億元現金,但倒推出來的生存期也只有 6 個月。
“如果現金儲備低于 6 個月,那就要開始考慮裁員,因為你不裁,那公司可能就活不了。” 徐塵鋒說。
但在具體執行上,除了盯準 6 個月的生死線,創始人還要考慮裁員成本和業務重置成本。換言之,要對比看業務的重置成本是不是低于裁員的成本。
“比如我是開餐館的,因為疫情影響我開不了門,每個月虧損 20 萬。如果我判斷未來 5 個月疫情都無法結束,我的店無法營業,那意味著未來 5 個月我要虧損 100 萬。如果我重新再開一家餐館,100 萬以內就能搞定,那我會毫不猶豫馬上裁員關店。” 徐塵鋒舉例,“只要關店就是賺的,而且我會在疫情結束后重新再開店。”
這跟炒股的思路類似:當股價持續下跌時,是選擇及時止損等待抄底,還是一路硬抗直到被平倉。這其中的核心點在于對外部環境和公司未來的判斷,而這正是最大的不確定性所在。
2015 年,中國互聯網 O2O 創業最火熱的時候,徐塵鋒加入了共享出行領域的戰爭。在拿了好幾輪融資之后,公司快速擴張到 300 人的規模。就在這個時候,A股爆發股災,一級市場迅速轉入資本寒冬,以燒錢著稱的 O2O 領域的投資被 VC 圈封殺。
在公司現金只剩下 6 個月的時候,投資方召開董事會建議徐塵鋒裁員,但徐塵鋒強勢拒絕了。他的理由是:“公司的業務數據還在漲,而且新一輪融資的投資方好像還有意向。”徐塵鋒判斷公司能在 6 個月內度過危機,但投資方并不這樣認為。后來事實證明徐塵鋒錯了,他在三個月后不得不進行了一輪清洗式的大裁員。
“投資人一般會鼓勵你裁員,因為他們的錢已經投進來了,肯定不希望公司馬上破產,他們的邏輯是:只要公司賬上還有錢,那么就還有機會重新翻盤,如果沒錢了,那他們就無能為力了,而且意味著他們的錢打水漂了。”一位創業者總結說。
所以大部分時候投資人會牢牢卡住 6 個月的生死線,而且會對比業務的重置成本。
一位人民幣 VC 的投資人對燃財經說,讓公司保留有生力量非常重要,裁員往往是特殊時期的自救手段,只要公司賬上還有錢,未來就可能還有機會。“錢花掉了就沒了,但員工走了還可以再招。”
裁員不當的代價
疫情的爆發是一個突然因素,復工進度和影響時長都無法預估,這增加了創始人做決策的難度,尤其是在裁員這件事上。
采用錯誤的方式裁員是致命的。在燃財經采訪的多位創始人眼中,猶豫不決和拖泥帶水會讓裁員陷入僵局,并繼而影響大局。
“當你發現事情不對的時候,就不能猶猶豫豫,你應該啪啪把所有的東西都推倒,然后寧可重來。這取決于你對這件事情看得有多透。”一位出行行業的創始人陳武說。
2016 年,陳武還在創業做電單車。公司業績跟不上,資金緊張,投資人建議裁員,公司需要從 100 人裁到 30 人。陳武下不了決心,本來可以一次性完成的裁員,他分成三輪來完成。
結果帶來一個非常大的問題——“當你裁掉一批人的時候,公司就會變得人心惶惶,剩下的人就慌了。這就像是我通知你一個月之后離職,完了,這個人再正能量,這一個月之內也會傳遞負能量給其他人。”
因為裁員的拖沓,公司氛圍和業務都受到了很大影響,一些優秀的人自己選擇了離開。日后陳武復盤:“裁員最忌諱的是裁不徹底,拖拖拉拉只會浪費你更多的子彈。就好像這一個草坪里面有野草,拔一點,長出一點,拔一點,又長出一點。”
紅杉資本在一份報告里用一張圖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圖 / 紅杉資本
2008 年金融危機,兩家業務規模很接近的公司采用了截然不同的裁員策略。A公司擔心裁員引起外界質疑,影響公司招聘,一開始砍掉市場費用,后來又加大績效考核力度進行末位淘汰,再后來扛不住投資人的壓力開始大幅裁員,最后導致能人出走,留下的人大部分都在消極磨工。B公司卻順利地度過了那個冬天,因為 CEO 裁員一步到位,雖然損失慘重,但是業務逐漸在復蘇。
有經驗的 CEO 會選擇長痛不如短痛,年輕的 CEO 大部分時候會選擇迂回的策略。不同的選擇決定了不同的結果,但大部分 CEO 往往會做出A公司的選擇。
同樣是在 2008 年金融危機,曾經的明星創業公司 PPTV 出現現金流危機,創始人姚欣犯了和上述A公司 CEO 一樣的錯誤,雖然最后 PPTV 勉強過關,但也元氣大傷。
2015 年A股股災,2016 年創投泡沫,徐塵鋒和陳武也犯了同樣的錯,最后徐塵鋒宣布退出項目另謀出路,陳武在兩年后關停了電動車的項目。
這一次疫情,很多企業幾乎面臨 2008 年和 2015 年相似的處境,那么這一次,又有多少 CEO 能夠做出正確的抉擇?
不論是姚欣,還是徐塵鋒和陳武,他們都是在重復紅杉資本那個經典案例里的故事。雖然背景不盡相同,但 CEO 的難處卻是相似的。
壞人總要有人來當,而在裁員這個情境里,CEO 就是那個最大的壞人。“有時候真的沒辦法,公司這艘船要沉了,關系到所有人的生死,只能客觀去看待,不留情面。”陳武說。
誰來出面裁員也是個問題。陳武這些年創業得出的結論是:誰的手下誰來裁。
陳武舉例:比如A項目 10 個人,因為種種原因要裁員,就應該讓A項目的負責人,把這 10 個人裁完了之后,再把他自己裁掉。“真正好的 leader,按照職業精神就應該這么辦,否則負責人先撤了,把包袱丟給 HR,下面的人會跟 HR 產生很多糾紛。”
裁員這筆賬應該找誰算?
裁員這件事,有人認為是 CEO 的鍋,他拋棄了自己的同伴;有人認為是投資人的鍋,他們只顧自己的利益;還有人認為是外部環境的原因,這屬于不可抗力。
一位投資人反問說:“就像是一艘船行駛在海上,現在船太重了,我們要拋掉一些人下去,或者因為風浪太大了,有些人被顛簸掉進了海里,那你說這是誰的鍋?”
云造創始人邱懿武對燃財經說,裁員看上去是外部環境的問題,但本質是因為內部的經營問題,“一個公司的架構,本身在擴張期就是不合理的,這是一種必然。”他認為尤其是在互聯網行業,野蠻式擴張過后,必然伴隨著裁員。
LinkedIn 領英創始人里德·霍夫曼寫過一本書《閃電式擴張》,他在書中談到企業在四個階段的不同作戰模式:海盜、海軍陸戰隊、統一大陸的軍隊和警察。海盜和海軍陸戰隊屬于企業發展早期、快速搶占海灘攻占大陸的階段,軍隊和警察屬于統治和維護秩序階段。
在早期搶灘的階段,講究的是團隊的無條件信任,對外的急速擴張,因為只有把地盤攻下,企業才可能再往縱深發展。“很多風口項目,在野蠻式擴張的階段,其實都是在搶灘。槍和炮是亂打的,浪費一些子彈很正常。”邱懿武說。
當搶灘失敗,在部隊撤退的過程中,裁員就發生了。另外,搶灘過程中一旦出現突發的重大意外事件,比如暴風雪、大面積的寒潮、疫情等,也會導致搶灘行動的突然休克,被迫進入裁員。
今年的疫情,對很多正急速擴張的互聯網公司,或在線下跑馬圈地的企業而言,都是一場風暴。那些在 2019 年拿了大筆融資、團隊人數翻了好幾倍的互聯網公司,很多在疫情期間進行了裁員。以去年的風口行業電子煙為例,多位電子煙公司 CEO 告訴燃財經,目前已經進行了大幅度的裁員,并且還會考慮繼續裁員。
“這跟 2008 年的金融危機、2015 年的資本寒冬,所帶來的傳導效應是一樣的。”徐塵鋒說。
但搶灘成功卻并不意味著一勞永逸。從海軍陸戰隊向軍隊警察轉變的過程中,模式轉變會帶來組織結構的轉變,“當正統的軍隊開始進行管理的時候,那些不守紀律的、效率低的,就會在這個時候被趕走。”
邱懿武感慨:“說起來是很殘忍的,但是現實就是這樣子的。就是說這場仗我沒打下來是死,打下來說不定也是死。”
陳武在那次大規模裁員中,經歷了很多人無法體會的糾結:“你知道有多緊張,我感覺就是做錯事了,極度壓抑,極度自責,極度內疚,感覺公司沒做好要裁員都是我的錯。”
一位餐飲老板對燃財經說,這次疫情持續了一個月的時候,他也認真考慮過裁員,但最終沒和員工開口,“不知道從何說起,最后想想還是算了,再挺一挺,或許就過去了呢。”
企業就像人一樣,東西吃多了會拉肚子,病毒感染了會生病,然后就會上吐下瀉,需要把體內的毒素排出去。
但邱懿武相信,絕大部分 CEO 還是有企業家精神的,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也在加強,“大家都在打疫情這場仗,我相信企業還是愿意扛一扛的。”
“下一場雨季來臨的時候,地面都是青草,依然四季花開。”鉑德創始人汪澤其說。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徐塵鋒和陳武為化名。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裁员这笔账,应该怎么算?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砍掉非核心业务,蓄势13年的全时云如何定
- 下一篇: 求一个爱奇艺广告游戏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