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又被“扒掉一层皮”!西湖大学成功解析病毒细胞受体空间结构
郭一璞、乾明發自云凹非寺,量子位報道,公眾號 QbitAI
新冠病毒入侵眾多人類的身體后,一個叫ACE2的結構在學術圈突然火了。
作為一個人類身體細胞中本來就存在的結構,ACE2 被紛紛指責:
就是你這個奸細,把新冠病毒帶進了人體細胞!
雖然 ACE2 本身是人體細胞的正常結構,但它怎么就被新冠病毒“利用”了呢?
針對 ACE2“容易被利用”的特點,要提供怎樣的藥物、怎樣的治療方式,才能拯救更多人呢?
首先,必須摸清 ACE2 的底細,搞清它的結構,才好對癥下藥。
現在,西湖大學把這件事做出來了。
ACE2:被新冠病毒“綁架”的細胞門把手
今天(2 月 19 日)凌晨 3 點,西湖大學研究團隊在預印版平臺 bioRxiv 上線最新研究成果: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新冠病毒受體ACE2 的全長結構。
這也是全球第一次成功解析 ACE2 的全長結構。
有什么用呢?對抗疫特效藥研發大有幫助。
ACE2,全稱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中文名稱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
主要生理作用是促進血管緊張素(一種控制血管收縮和血壓的肽激素)的成熟,在肺、心臟、腎臟和腸道廣泛存在。
只是,當病毒入侵時,ACE2 就被病毒“綁架”了。
它是 SARS 冠狀病毒(SARS-CoV)和人類冠狀病毒 NL63 的受體,可以說是多數冠狀病毒侵入人體的關鍵。
比如,當它被 SARS 冠狀病毒“綁架”后,就會變成一個這個樣子,像個大龍蝦:
“龍蝦鉗子”的部分,就是 SARS 病毒的S蛋白,它和 ACE2 的 PD 部分緊緊地結合在了一起,這樣,ACE2 就被迫成為了“內奸”,引病毒入細胞。
而且,最近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團隊,還成功解析了新冠病毒的S蛋白結構,指出 ACE2 與新冠病毒的 RBD 之間的親和力,比其與 SARS 病毒的 RBD 的親和力高 10-20 倍。
也就是說,相比 SARS,新冠病毒在“綁架 ACE2”這件事兒上更得心應手。
這雖然還不能直接得出“新冠病毒傳染性是 SARS 10-20 倍”的結論,但“親和力”一項對比,也算為新冠病毒傳染性之強,找到了科學依據。
西湖大學研究團隊稱:“在 SARS 病毒和‘新冠病毒’侵入人體的過程中,ACE2 就像是‘門把手’,病毒抓住它,從而打開了進入細胞的大門。”
ACE2 全長結構的解析,對于后續疫苗和抗病毒藥物的研發,無疑提供了重要的結構生物學數據支撐。
“將有助于理解冠狀病毒進入靶細胞的結構基礎和功能特征,對發現和優化阻斷進入細胞的抑制劑有重要作用“,清華大學全球健康與傳染病研究中心主任張林琦教授解釋。
此外,微博網友“三個大米袋”也給出了一個更形象的比喻:“就和知道鎖孔長啥樣然后照這個配鑰匙。不然就要用無數個鑰匙去試哪個可以開門。”
全球首次解析出 ACE2 的全長結構
根據西湖大學公布的資料,ACE2 的全貌長這樣:
上面的藍色和灰白色部分,是 ACE2 的兩個結構 PD(肽酶結構域,peptidase domains)和 CLD(Collectrin 樣域,Collectrin-like domain),但 ACE2 很難在體外穩定獲得,常常是與腸道內的一個氨基酸轉運蛋白B0AT1 打包一同出現。
西湖大學研究團隊給出了大膽假設:這個復合物極有可能穩定住 ACE2,并通過共表達的方法,能夠獲得優質穩定的復合物,就構成了上面這種X形狀。
在確定了 ACE2 的這種特殊存在形態后,就在冷凍電鏡下解析了它的三維結構:
圖中的分辨率是 2.9 埃。“埃”(符號Å)是計量光波長度和分子直徑的單位,一個“埃”是 0.1 納米。
而整個 ACE2 的結構,長這樣:
從給出的這些圖片資料可以看出,ACE2 以二聚體形式存在,同時具有開放和關閉兩種構象變化,但兩種構象均含有與冠狀病毒的相互識別界面。
當然,ACE2 只是新冠病毒感染人體細胞過程中的一部分,其關鍵在于新冠病毒的S蛋白與 ACE2 蛋白的結合。
因此搞清楚新型冠狀病毒S蛋白的結構,以及它與 ACE2 之間的相互作用,是需要進一步研究的重要方向。
西湖大學團隊稱,這一研究發現為進一步解析全長 ACE2 和新冠病毒的S蛋白復合物的三維結構奠定了基礎。
在他們看來,這個工作本身為理解新冠病毒侵染細胞,提供了很多有趣的線索。比如:
ACE2 的二聚體與新冠病毒S蛋白的三聚體,是否可以發生更高層級的交聯,從而促進病毒與宿主細胞膜的融合或者內吞?
之前有研究表明 ACE2 的胞外區如果被切割,將會更有效地促進冠狀病毒的侵染,但是 ACE2 與B0AT1 的復合物結構顯示,B0AT1 的存在有可能阻礙蛋白酶靠近這個切割位點,這是否解釋了:病毒侵染癥狀主要發生在沒有B0AT1 的肺部?
西湖大學團隊成果
這篇論文一共 5 位作者,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都來自西湖大學浙江省結構生物學研究重點實驗室,由西湖大學創辦校長施一公擔任主任,而且作者都與現普林斯頓大學教授顏寧有極大淵源——眾所眾知,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與顏寧教授是科學屆的知名師徒。
本次研究中,第一作者是鄢仁鴻(下圖左),是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后。本科就讀于山東大學,博士師從顏寧教授。
畢業之后前往西湖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顏寧教授透露,他畢業博士之后,因為不想異地戀,所以沒出國。)
通訊作者名為周強(上圖右),黑龍江齊齊哈爾人。2000 年考入清華大學,攻讀學士學位之后,又師從隋森芳院士攻讀博士學位。
博士畢業后繼續留實驗室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5 年博士后出站后在清華大學醫學院顏寧教授課題組任副研究員。
2019 年初加盟西湖大學擔任西湖學者、特聘研究員,開展獨立研究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西湖大學的首篇疫情相關的研究。
自西湖大學謀篇籌建以來,就明確以小而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為目標,外界也有“中國加州理工”的期望。
西湖大學可追溯至 2015 年 3 月,其時施一公、陳十一、潘建偉、饒毅、錢穎一、張輝和王堅 7 位學術知名人士向國家提出希望申辦一所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機制的國際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隨后,他們組成了西湖大學籌辦委員會,并注冊成立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會,作為西湖大學的舉辦方。
2016 年 12 月,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正式成立,作為西湖大學辦學的依托主體和前身。
2018 年 4 月,西湖大學獲批設立,成為中國第一所社會力量創辦的大學,學校辦學經費來源主要為舉辦者出資、辦學收入、競爭性科研項目經費及人才政策支持經費和政府扶持資金等。
2018 年 10 月 20 日西湖大學正式成立之時,就已經籌資 35 億元,建造了 66 畝校園,聚集了 68 位科學家和 139 位博士生。
人才濟濟,也產出了諸多研究成果。
成功解析新冠病毒細胞受體的空間結構,也算是其最新代表,為新冠病毒疫情抗擊,貢獻了關鍵性一擊。
最后,附上論文鏈接:
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2.17.951848v1.full.pdf
參考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WoYgx3wejD9f9mSVj9q7KQ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新冠病毒又被“扒掉一层皮”!西湖大学成功解析病毒细胞受体空间结构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华为海洋承建马尔代夫斯里兰卡海缆项目
- 下一篇: 短裙竹荪和长裙竹荪哪个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