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1亿开发戴口罩的人脸识别 这回旷视被骂惨了!
作者 | 定西
出品 | 網易科技《態℃》欄目組(公眾號:tech_163)
今天,一則互聯網公司申報抗疫貸款的新聞在坊間流傳。
第一財經援引銀行知情人士的信息報道,近日向北京地方銀行申請貸款的企業數量至少超過300家,申請貸款總額至少達到574億元人民幣,申請貸款企業總數不詳。
而申請貸款企業名單上也不乏大量的科技公司,包括小米、美團、滴滴、曠視等等。
話說互聯網公司不算是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也暫未受到線下商業那么大的沖擊,他們的申請款項用來做什么呢?
根據文件顯示的信息,小米申請50億元貸款,用于包括口罩和溫度計等醫療設備的生產銷售;美團點評申請40億元貸款,用于為武漢醫務人員提供免費送餐的資金支持;奇虎360申請10億元貸款,用于購買醫療相關產品以及開發追蹤新型冠狀病毒的密切接觸者相關的App; 曠視申請了1億元貸款,用于開發戴口罩人群中更加精準的人臉識別相關技術;滴滴出行則申請了5000萬元貸款,以抵御疫情中業務受到的嚴重打擊。
曠視被網友熱議:真的有必要嗎?
目前,關于疫情相關的一舉一動都被網友們密切關注,實際上,在以上的申請貸款企業中,網友最為支持的美團,他們申請額度大,但確實是在為抗擊疫情的武漢前線做實事,“用于為武漢醫務人員提供免費送餐的資金支持”。
而受到網友較大質疑的是曠視科技的1億元貸款,報道稱將用于開發戴口罩人群中更加精準的人臉識別相關技術。
一石激起千層浪。
微博科技領域博主馮大輝就毫不客氣的指出:某AI公司申請1億貸款,開發戴口罩的人臉識別技術。你還別說,雞賊公司永遠能看到機會。抗疫貸款發給他們干啥?還不如直接發給口罩生產商。
更多的評論則指出,這樣做沒價值,就是個偽需求。
戴口罩的人臉識別到底有用沒用?
對于網友的熱議,曠視科技也給出了回復:你們誤會了。
曠視指出,我們在疫情期間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研發AI測溫系統,目的為了提升檢疫效率,技術原理是通過AI算法定位額頭位置,最大的難點是要克服戴著口罩的人臉檢測(即找到人臉在哪兒)以和紅外檢測出的體溫進行綁定,整個業務流程無需人臉識別(識別個人身份)。
側面回應了大家對人臉識別的擔憂,但并沒有對貸款事宜作出直接回復。
實際上,曠視的技術邏輯是,以往人工的測溫檢測,需要工作人員與旅客近距離完成,而且效率低下,容易造成人員聚集,不利于疫情防控。
利用AI系統即便在口罩和帽子大面積遮擋人臉的情況下,系統也能幫助工作人員快速篩查通行人群,識別誤差±0.3℃,大眾無需摘下防護也無需排隊聚集。
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系統可以支持大于3米的非接觸遠距離測溫,一旦有疑似發熱人員出現就會自動報警,疑似高熱報警帶寬可達到1秒15人,且一套系統可以部署16個通道,僅需1名工作人員就能夠管控現場。
國家鼓勵、群眾喜聞樂見的抗疫貸款是哪些?
據了解,一家國有銀行地方分行曾下發文件,就銀行如何判斷企業申請貸款是否與“肺炎疫情防控”相關做出了指引。
文件規定:口罩生產、其他重要醫用物資提供、重要生活物資提供、醫療衛生、科研攻關、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同時將批發零售、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住宿餐飲、文化旅游等領域納入重點紓困領域;
此外,重要的設備制造和相關配套、重要醫用物資收儲、以及為應對疫情提供相關信息通信設備和服務的企業也作為疫情防控保障的融資對象。
我們看到,山東星地新材料股份公司日生產無紡布30噸,可做成1000萬只口罩。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期間,該企業承接大量醫療用品生產訂單,從大年初三開始全體職工加班生產,兩條生產線24小時不停機,目前已生產無紡布產品215噸,陸續發往河南鄭州等地用于制作口罩及隔離衣等醫用物資。
為保障生產,公司急需流動資金。農行鄒城支行得知企業融資需求以后,率先與企業聯系并制定了信貸方案。在濟寧分行和鄒城支行前后臺多部門共同配合下,2月7日上午,成功為企業發放貸款1000萬元
還有在2月10日,中國工商銀行湛江分行成功為湛江市工信局抗疫重點企業名單中的湛江某手套制品有限公司發放工行廣東省分行“抗疫貸”專項貸款500萬元,全力支持企業抗疫物資生產。
毋庸置疑,疫情當前,大家關于疫情的一舉一動都放在了網友的放大鏡之下,只要齊心協力真心為抗疫便無可厚非,真正做實事的人顧不上那么多紛紛擾擾。
每個人都出一份力、拿出自己的真本事,剩下的交給時間。
關注網易科技微信號(ID:tech_163),發送“態度”,即可查看所有態℃稿件。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贷款1亿开发戴口罩的人脸识别 这回旷视被骂惨了!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海信线上发布社交电视云享版 新增一键发起
- 下一篇: 50b等于多少人民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