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帆楼阁图是谁画的呢?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江帆楼阁图是谁画的呢?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1、晉代 顧愷之《廬山圖》廬山圖是東晉顧愷之畫作。以藝術形式形象展現了廬山的自然美。該作品被稱為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第一幅山水畫 ,對后世山水畫的創作影響極大。2、隋代 展子虔《游春圖》《游春圖》是隋朝畫家展子虔創作的繪畫作品,絹本、青綠設色,畫上有宋徽宗題寫的"展子虔游春圖"六個字,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繪畫館。3、五代 董源《瀟湘圖》《瀟湘圖》是五代南唐董源創作的設色絹本山水畫,該作品現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瀟湘圖》被畫史視為"南派"山水的開山之作 ,也是中國山水畫史上代表性作品之一。4、五代 荊浩《匡廬圖》五代荊浩匡廬圖是中國古畫,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作者荊浩?!翱飶]”即廬山,又名匡山,傳說殷周時期匡裕結廬隱居于此。5、唐代 李思訓《江帆樓閣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的《江帆樓閣圖》軸,畫游人在江邊活動,以細筆勾勒山石輪廓,賦重青綠色,富于裝飾性。此畫雖今被認定為宋人手筆,但可以反映他的畫風。
人物畫:有閻立本、吳道子等等。閻立本有《秦府十八學士圖》《文成公主降蕃圖》及現存的《步輦圖》等;吳道子《明皇受篆圖》、《十指鐘馗圖》、《地獄變相圖》、《孔雀明王像》、《托塔天王圖》、《大護法神像》等寺廟人物繪畫。山水畫:有李思訓、王維等。李思訓的山水畫“筆格遒勁,湍瀨潺緩,云霞飄渺,時睹神仙之事,□然巖嶺之幽”,被譽為“國朝第一”代表作《江帆樓閣圖》,他兒子李昭道也不錯;詩人王維也以山水著名于當代,“其畫山水樹石,蹤似吳生,而風致特出”,晚年隱居藍田,曾畫《輞川圖》?;B畫:唐代皇室貴族官僚士人善花鳥者頗多,漢王李元昌善畫鷹鶻,滕王李元嬰、李湛然以畫蜂蝶禽花著稱,開元時戶部侍郎馮紹正尤善畫鷹、鶻、雞、雉,玄宗時太常卿姜皎亦善畫鷹鳥,同州澄城令白□畫鷹鶻“嘴爪纖利,甚得其趣”,又有協律郎蕭悅善畫一色竹,頗有雅趣,武后時工部郎中殷仲容畫花鳥妙得其真,“或用墨色,如兼五采”,可見在富麗工致的花鳥畫發展的同時,已出現用水墨描繪花鳥的表現方法。"吳帶當風”是一種筆法圓轉飄逸,所繪人物衣帶宛若迎風飄曳之狀。既然是吳帶當風說的就是吳道子,是個道士,又名道玄。吳道子所畫的人物頗有特色,與晉人顧愷之、陸探微不同,以疏體而勝顧、陸的密體,筆不周而意足,貌有缺而神全;他還一變東晉顧愷之以來那種粗細一律的“鐵線描”,善于輕重頓拙似有節奏的“蘭葉描”;突破南北朝“曹衣出水”的藝術形式,筆勢圓轉,衣服飄舉,盈盈若舞,形成“吳帶當風”的獨特風格,風行于時,被稱作“吳家樣”。吳道子善于把握住傳神的法則,注意形象塑造的整體,故所畫執爐女子壁畫,達到“竊眸欲語”的地步。十分傳神生動。他的畫與張旭的草書、斐的劍術,被譽為當時的“三絕”。
(1)隋唐時期,繪畫藝術高度發展,宗教畫的生活味越來越濃厚,人物畫和山水畫,花鳥畫大量出現。(2)閻立本,吳道子。(3)閻立本的畫,筆力剛健,線條似盤曲的鐵絲,人物神形兼備。閻立本代表作:《步輦圖》、《古帝王圖》、《職貢圖》、《蕭翼賺蘭亭圖》等 吳道子的畫,注意線條變化,立體感強,風格奔放,開后世寫意畫先河。吳道子代表作:《明皇教授箓圖》、《十指鐘馗圖》、《金橋圖》、《朱云析檻圖》等
【魏晉南北朝】顧愷之(約315-406),字長康,小字虎頭,晉陵無錫(今江蘇)人。擅畫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有"才絕、畫絕、癡絕"之稱,與陸探微、張僧繇并稱"畫界三杰"。他的繪畫的傳世摹本有《女史箴圖》卷、《洛神賦圖》卷、《列女仁智圖》卷等幾種,以《洛神賦圖》數量最多。此外,他所提出的"遷想妙得"、"以形寫神"等藝術觀點對后世影響極大。陸探微(?-約485),吳(蘇州)人。他的畫被南齊的謝赫評為當代之冠。但是他的畫現在一張也沒有傳下來。后人把他和顧愷之歸在一起,作為"密體"的代表畫家。張僧繇,吳(蘇州)人。長于寫真,并擅畫佛像、龍、鷹,多作卷軸畫和壁畫。成語"畫龍點睛"的故事即出自于有關他的傳說。今有唐人梁令瓚臨摹的《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圖》傳世,現已流往日本,但這幅畫的用筆和記載并不相同。他對后世的影響很大,唐朝畫家閻立本和吳道子都遠師于他。蕭繹(508-554),稱梁元帝,字世誠,南蘭陵(今江蘇武進)人。記載里說他善畫佛畫、鹿鶴、景物寫生,技巧全面,尤其善于畫域外人的形貌。傳世的《職貢圖》是北宋年間的摹本。曹仲達,記載中說他善畫佛畫,也長于泥塑,已無傳世作品。楊子華,只有一卷傳為宋臨的《北齊校書圖》(現藏于美國波士頓博物館),是我們今天唯一能見到的楊氏的卷軸畫?!舅逄啤空棺域?,善畫人物、車馬、樓閣、山水,尤以畫山水聞名?,F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游春圖》被認為是其傳世之作,這也是現存的最早的卷軸畫。董伯仁,汝南(今屬河南)人。多才藝,工畫佛像、人物、樓臺、車馬,與展子虔同時入隋,并稱"董展"?!敦懹^公私畫史》、《宣和畫譜》等著錄其作品6件,今畫跡已無存于世。鄭法士,吳(蘇州)人。善畫人物、樓臺,師法張僧繇,曾于上都海覺寺等多處作壁畫?!敦懹^公私畫史》、《宣和畫譜》等著錄其作品20件,今已不傳。李思訓(651-716),字建,一作建景,成紀(今甘肅天水)人,唐宗室。擅畫青綠山水,受展子虔的影響,筆力遒勁。傳為他的作品有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的《江帆樓閣圖》軸和《明皇幸蜀圖》。王維(699-759),字摩詰,著名詩人,原籍祁(今山西祁縣),擅畫人物、叢竹、山水。其名作《輞川圖》即為后者。可惜至今已無真跡傳世。傳為他的《雪溪圖》及《濟南伏生像》都非真跡。張璪,字文通,吳郡(蘇州)人,擅畫山水樹石,長于破墨,尤工畫松,傳說可以雙管齊下,一為生枝,一為枯枝。已無作品傳世。但他的名言"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對后世的繪畫理論有極大的影響。薛稷(649-713),字嗣通,蒲州汾陰(今山西萬榮西南)人,名臣魏徵外孫。以書法名世,也擅畫人物、佛像、鳥獸、樹石,畫鶴尤其生動,繪畫作品已無存。曹霸,譙郡(今安徽亳縣)人。畫承家學,擅畫馬,亦工肖像。今畫跡已不傳。韓干,京兆(今西安)人,擅畫肖像、人物、鬼神,尤精于畫馬?,F存作品有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的《牧馬圖》冊頁和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的《照夜白圖》卷。另有舊題《韓干神駿圖》卷,藏遼寧省博物館,今定為五代人仿作。韋偃,長安(今西安)人,擅畫人物、鞍馬及山水。今可以通過故宮博物院所藏宋代李公麟《摹韋偃牧放圖》卷一畫來了解其風范。邊鸞,京兆(今西安)人。擅畫禽鳥和折枝花木,亦精蜂蝶,在花鳥畫獨立成科的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傳世作品有《梅花山茶雪雀圖》,圖錄于《唐宋元明名畫大觀》。刁光胤(約852-935),名刁光,一作光引,長安(今西安)人。擅畫龍水、竹石、花鳥等,一生作畫勤奮,多為花鳥,為五代著名畫家黃筌老師,親授其藝。傳世作品《寫生花卉冊》已被定為偽托之作?!疚宕鷥伤巍恐芪木?,句容(今屬江蘇)人。藏于美國弗利爾博物館的《琉璃堂人物圖》卷為清人摹本。顧閎中,江南人,藏于故宮博物院的《韓熙載夜宴圖》長卷,是顧閎中唯一的傳世作品。貫休(832-912),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溪(今屬浙江)人。善詩書畫,畫承閻立本風格,后自成一家。傳世作品有藏于日本京都高臺寺的《十六羅漢像》,為宋摹本。徐熙,金陵(今江蘇南京)人。擅畫花木、禽魚、蔬果,可惜其真跡已無,上海博物館收藏的《雪竹圖》被認為可以反映徐熙的風格。黃筌(903-965),字要叔,成都人。傳世作品有藏于故宮博物院的《寫生珍禽圖》卷。荊浩,字浩然,沁水(今屬山西)人,五代后梁畫家。今藏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匡廬圖》相傳是他的作品。關仝,一作同,長安(今西安)人,在北宋時與李成、范寬并稱"三家山水"。傳世作品有《關山行旅圖》與《山溪待渡圖》,皆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趙干,江寧(今南京)人,擅畫山水、林木、樓觀等。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江行初雪圖》是他流傳的唯一作品。董源(?-962),字叔達,鍾陵(今江西進賢西北)人,現存真跡有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龍宿郊民圖》,藏于上海博物館的《夏山圖》和遼寧博物館的《夏景山口待渡圖》以及藏于故宮博物院的《瀟湘圖》和藏于美國王季遷處的《溪岸圖》。巨然,江寧(今南京)人。工山水,傳世真跡有《秋山問道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萬壑松風圖》(上海博物館藏)、《山居圖》(日本齋藤氏藏)與《溪山圖》(藏處不詳)等。另外,歷來被斷為巨然真跡的《層巖叢樹圖》、《蕭翼賺蘭亭圖》(均藏臺北故宮博物院)與《溪山蘭若圖》(藏美國克利夫蘭美術博物館)。趙佶(1082-1135),神宗第十一子,在位25年。傳世作品中,《祥龍石圖》、《芙蓉錦雞圖》、《聽琴圖》、《雪江歸棹圖》(以上均藏于故宮博物院)、《瑞鶴圖》(遼寧省博物館藏)、《翠竹雙雀圖》(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等作品皆被專家認定為是畫院中高手代筆之作。只有藏于美國納爾遜藝術博物館的《四禽圖》卷、上海博物館藏的《柳鴉圖》卷和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池塘秋晚圖》被認定是他的親筆。李公麟(1049-1106),字伯時,號龍眠居士,舒城(今安徽潛山)人?!渡徤鐖D》和《西園雅集圖》等作品,今有摹本傳世。分別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和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傳本《免胄圖》和《孝經圖》的真偽尚待研究。梁楷,祖籍東平(今屬山東),居錢塘(杭州)。善畫人物、山水、道釋、鬼神。傳世的《秋柳飛鴉圖》(故宮博物院藏)、《六祖破經圖》、《六祖截竹圖》(日本國立東京博物館藏)、《潑墨仙人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等,都是以極其簡練的筆墨,高度概括的手法描繪出來的?!稘娔扇藞D》中的仙人系以大筆蘸墨畫人物的衣著,寥寥數筆勾寫人物面目,生動傳神,在當時是一種新的創造。上海博物館藏的《八高僧故事圖》卷和日本國立東京博物館藏的《釋迦出山圖》則造型嚴謹,用筆謹慎,與減筆法面貌不同。日本還藏有一幅《太白行吟圖》,系仿本。龔開(1222-約1304),字圣予,號翠巖,淮陰(今屬江蘇)人。傳世作品主要有: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中山出游圖》卷、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駿骨圖》卷。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今屬山東)人,工界畫,尤擅舟車、市橋,自成家數。故宮博物院藏所《清明上河圖》是其傳世名作。另外,天津藝術博物館藏有署名"張擇端"的小幅《西湖爭標圖》,系偽托之作。蘇漢臣,開封人,擅畫道釋人物,尤長于畫兒童。今傳有《秋庭嬰戲圖》軸(故宮博物院藏),和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貨郎圖》軸。李嵩,錢塘(杭州)人。山水、花鳥、人物皆能。上海博物館藏有《西湖圖》卷,故宮博物院藏有其《觀潮圖》及表現節令花卉的《花籃圖》。另有《骷髏幻戲圖》軸藏于故宮博物院。黃居寀(933-?),字伯鸞,成都人。其傳世作品有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山鷓棘雀圖》軸。趙昌(?-約1016),字昌之,廣漢(今四川劍南)人。擅畫花果,作品傳世極少,故宮博物院藏《寫生蛺蝶圖》卷傳為其作品。易元吉,字慶之,長沙人。善畫獐、猿及花果禽鳥等。今傳有《聚猿圖》(藏日本)。崔白,字子西,濠梁(今屬江西)。除擅畫花鳥外,也擅畫道釋鬼神,創作不少壁畫。故宮博物院藏有其《寒雀圖》卷。文同(1018-1079),字與可,梓州永泰(今四川鹽亭)人。廣東博物館藏有《墨竹圖》一軸,系此軸臨本。上海博物館收藏的《枯木竹石合卷》,真偽待考;中國歷史博物館藏《墨竹圖》軸,系傳派作品。揚補之(1097-1169),字無咎,號逃禪老人,又號清夷長者,南昌人。傳世作品有故宮博物院藏《四梅花圖》卷,故宮博物院還藏有《雪梅圖》卷等。趙孟堅(1199-?),字子固,號彝齋,擅畫水墨白描水仙、梅花、蘭、竹石等,風格清秀淡雅。今傳世作品有藏于故宮博物院的《墨蘭圖》卷、《歲寒三友圖》頁、《水仙圖》卷。李公麟(生平事跡見前),傳世作品中的《五馬圖》是最為可信的真跡之一。祁序,江南人,工花竹翎毛,擅畫水牛。今存《江山放牧圖》卷,藏于故宮博物院。李成(?-967),字咸熙,擅畫山水自娛。唯有藏于日本的《讀碑窠石圖》被確認為真跡。范寬,一名中正,字中立,陜西華原人。傳世作品有藏于美國堪薩斯納爾遜博物館的《秋江漁艇圖》卷。郭熙,字淳夫,河陽溫縣(今河南孟縣)人。其傳世作品相對較多,有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樹色平遠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早春圖》及《關山春雪圖》、上海博物館藏《幽谷圖》、南京大學藏《山村圖》、云南省博物館藏《秋山行旅圖》和故宮博物院藏《窠石平遠圖》等。燕文貴,吳興(今屬浙江)人。現存他的作品有《溪山樓觀圖》卷,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日本所藏的《溪風圖》亦是真跡。王詵,字晉卿,居開封。代表作為故宮博物院藏的《漁村小雪圖》卷和上海博物館藏的《煙江疊嶂圖》青綠、水墨各一卷。米芾(1051-1107),字元章,號鹿門居士、襄陽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太原,后遷湖北襄陽,晚年定居潤州。為人天資高邁、癲狂放達,冠服效唐人,有"米顛"之稱。擅畫水墨山水,多信筆為之,不取工細,創"米家山"畫法。還喜畫古圣賢像。今日所能見到的畫跡,只有故宮博物院藏其書法作品《珊瑚帖》的書后所畫珊瑚一枝,筆法渾然,如寫字。米友仁(1068-1165),字元暉,米芾長子。傳世畫跡較多,故宮博物院藏《瀟湘奇觀圖》、《云山墨戲圖》兩卷,上海博物館藏有《瀟湘白云圖》卷,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有《云山圖》卷。郭忠恕,字恕先,河南洛陽人。作品傳世極少,僅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雪霽江行圖》可資研究。王希孟,畫史無傳。創作了《千里江山圖》。李唐,字晞古,河陽(今河南孟縣)人?!度f壑松風圖》軸(藏臺北故宮博物院)是李唐70歲左右的手筆,反映了李唐北宋時期的山水畫面貌。藏于同一地的《江山小景圖》卷與前幅的格調接近。劉松年,錢塘(杭州)人,藏于故宮博物院的《四景山水》卷是其山水畫代表作。馬遠,字遙父,山西永濟人,故宮博物院所藏《踏歌圖》可稱是他這種風格的代表作品。夏圭,字禹玉,錢塘(杭州)人,畫風與馬遠極為相近,構圖亦多空白,人稱"馬半邊",畫史中多以"馬、夏"并稱。代表作有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其《溪山清遠圖》卷,《山水十二景圖》卷,故宮博物院藏的《遙岑煙藹圖》和藏于美國弗利爾博物館的《洞庭秋月圖》軸?!具|金元】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別號鷗波、水精宮道人等,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宋宗室,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德芳之后。趙孟頫博學多才,詩詞、書法、繪畫、音樂等均有很深造詣,以書畫成績最為突出。其畫題材廣泛,風格多樣,山水、人物、竹石、花鳥均長;表現形式也多種多樣,工筆、寫意、青綠、水墨都十分精彩。其趙孟頫主張作畫要有"古意",倡導"書畫同源",強調以書法用筆入畫,并主張師法自然,提出"到處云山是吾師"的口號。傳世山水畫作品主要有: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藏的《幼輿丘壑圖》卷、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的《鵲華秋色圖》卷、上海博物館藏《重江疊嶂圖》卷和《吳興清遠圖》卷以及故宮博物院藏的《水村圖》卷等。高克恭(1248-1310),字彥敬,號房山,大都房山(今屬北京)人。他能詩善畫,工山水、墨竹等。主要傳世作品有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云橫秀嶺圖》軸和《春山晴雨圖》軸,藏于故宮博物院的《春云曉靄圖》軸、《橫山晴靄圖》卷、《墨竹坡石圖》軸等。任仁發(1254-1327),字子明,號月山道人,松江(今屬上海)人。傳世主要作品有藏于故宮博物院的《出圉圖》卷、《二馬圖》卷、《張果見明皇》卷等。顏輝,字秋月,浙江江山人,生卒不詳。傳世作品有故宮博物院藏《水月觀音圖》軸、《李仙圖》,河南省博物館藏《山水圖》軸等。張渥,字叔厚,號貞期,又號江海客,傳世作品有《九歌圖》王繹,字思善,自號癡絕生,其先為睦州人,著有《寫像秘訣》一文。其存世作品僅與倪瓚合作的《楊竹西小像》,藏于故宮博物院。錢選(13世紀至14世紀初),字舜舉,號玉潭,別號巽峰、清癯老人、習懶翁、霅溪翁等,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傳世作品主要有:上海博物館藏《浮玉山居圖》卷、故宮博物院藏《山居圖》卷、《八花圖》卷,天津藝術博物館藏《花鳥》卷和《白蓮花圖》卷(山東朱檀墓出土,藏山東省博物館)等。王淵,字若水,號澹軒,錢塘(今杭州)人,善畫山水、人物,尤精花鳥竹石。其傳世作品主要有:故宮博物院藏《山桃錦雞圖》、《墨牡丹圖》、山西省博物館藏《花鳥》軸、上海博物館藏《花竹禽雀圖》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桃竹春禽圖》軸等。李衎(1244-1320),字仲賓,號息齋道人,燕(今北京)人。其存世作品主要有《四清圖》卷(后半卷藏于故宮博物院,前半卷藏美國納爾遜博物館)、《雙鉤竹圖》軸、《沐雨圖》軸、《新篁圖》軸、《墨竹圖》卷(以上藏故宮博物院)和《新篁樹石圖》軸(南京博物院藏)等??戮潘迹?290-1343),字敬仲,號丹丘生,臺州仙居(今屬浙江)人。傳世作品主要有:《清閟閣墨竹圖》軸、上海博物館藏《雙竹圖》軸等。顧安(1289-1364),字定之,自號迂訥老人。祖籍淮東,平江(蘇州)人。傳世主要作品有故宮博物院藏《幽篁秀石圖》軸、《新篁圖》、《風雨竹圖》、《墨筆竹石》軸等。王冕(?-1359),字元章,號煮石山農,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傳世主要梅花作品有故宮博物院藏《墨梅圖》卷和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南枝早春圖》軸等。郭畀(1280-1335),字天錫,號思退,祖籍洺水,居于京口(今江蘇鎮江)。傳世作品有藏于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的《幽篁枯木圖》卷等。元四家中的吳鎮和倪瓚也都善畫竹石題材。吳鎮有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的《竹譜冊》傳世。倪瓚的傳世竹石作品有故宮博物院藏《竹枝圖》卷、《怪石叢篁圖》軸等。
唐初以閻立德和閻立本兄弟為代表的中原畫派和貴族畫風,繪畫題材以帝王將相,貴族生活和重大政治事件為主。閻立德代表作有《文成公主降番圖》、《玉華官圖》、《斗雞圖》、《封禪圖》《釆芝太上像》、《右軍點翰圖》、《沈約湖雁詩意圖》等;閻立本代表作有《步輦圖》《秦府十八學士》、《凌煙閣功臣二十四人圖》、《魏征進諫圖》等。唐初以來自西域的尉遲跋質那、尉遲乙僧父子及梁令瓚為代表的西域的“尉遲派”西域畫風,以佛教人物故事和異族人物為主要創作題材。尉遲跋質那的代表作有《降魔變》、《千缽文殊》、《功德人物》和《濕耳獅子》等。尉遲乙僧的代表作有《番君圖》、《龜茲之女圖》和《天王像》等。盛唐時代人物畫的代表人物是吳道子,其代表作有《天王送子圖》、《明皇受箓圖》、《十指鐘馗圖》等。開元年間的張萱即是這個時代的代表仕女畫的代表,其代表作《武后步輦圖》、《虢國夫人游春圖》、《搗練圖》。水墨畫產生于盛唐,對后世影響最大的當屬王維,其傳世之作有《長江積雪圖》和《輞川圖》。前期的水墨山水畫家還有王陁子、鄭虔、畢宏、韋偃、陳恪、盧鴻、欺岳、朱審、劉單等。唐代的山水畫還有以武臣李思訓、李昭道父子(俗稱大小李將軍)為代表的青綠山水。如傳為李思訓的《江帆樓閣圖》、李昭道《明皇幸蜀圖》。李思訓的畫跡還有《山居四皓圖》、《江山漁樂圖》、《群峰茂林圖》等;李昭道的畫跡還有《春山行旅圖》、《海岸圖》、《摘瓜圖》等。
顧愷之(348 409)字長康,小字虎頭,晉陵無錫(今江蘇無錫)人。顧愷之博學有才氣,工詩賦、書法,尤善繪畫。精于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時人稱之為三絕:畫絕、文絕和癡絕。謝安深重之,以為蒼生以來未之有。顧愷之與曹不興、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顧愷之作畫,意在傳神,其“遷想妙得” “以形寫神”等論點,以及提出的“六法”。為我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展子虔:(約550-604)隋代杰出畫家。渤海(今河北河間縣)人。歷北齊、北周,入隋為朝散大夫、帳內都督。曾在洛陽、長安、揚州等地的寺院畫過許多壁畫。善畫故事、人馬、山水、樓臺;人物的描法細致,后再用色暈開人物的面部,神彩意度極為深致。展子虔所非《游春圖》是我國目前發現的存世的山水卷軸畫中最古的一幅?!缎彤嬜V》稱贊他:“寫江山遠近之勢尤工,故咫尺有千里趣”。他的山水畫比起六朝前山水畫那種“水不溶泛,人大于山”的稚拙畫法要成熟得多。據記載,他的《仙山樓閣圖》以青綠勾勒為主,筆調甚為細密,后人稱他為“唐畫之祖”。美史史家稱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展了虔虔為唐以前杰出的四大畫家。閻立本閻立本:(601-673)唐代雍州萬年人。隋代畫家閻毗之子,閻立德之弟。太宗時任刑部侍郎,顯慶初年,代兄做工部尚書,總章元年為右丞相。擅長書畫,最精形似。曾畫《步輦圖》等,作畫所取題材相當廣泛,如宗教人物、車馬、山水,尤其善畫人物肖像。代表作《歷代帝王圖》是古典繪畫中的重要作品之一。所畫宮女,曲眉豐頰,神采如生。用墨而有骨;設色奇特而有法。描法富于變化,有粗有細,有松有緊,用筆也較顧愷之細密精致,富有表現力。
人物畫:有閻立本、吳道子等等。閻立本有《秦府十八學士圖》《文成公主降蕃圖》及現存的《步輦圖》等;吳道子《明皇受篆圖》、《十指鐘馗圖》、《地獄變相圖》、《孔雀明王像》、《托塔天王圖》、《大護法神像》等寺廟人物繪畫。山水畫:有李思訓、王維等。李思訓的山水畫“筆格遒勁,湍瀨潺緩,云霞飄渺,時睹神仙之事,□然巖嶺之幽”,被譽為“國朝第一”代表作《江帆樓閣圖》,他兒子李昭道也不錯;詩人王維也以山水著名于當代,“其畫山水樹石,蹤似吳生,而風致特出”,晚年隱居藍田,曾畫《輞川圖》?;B畫:唐代皇室貴族官僚士人善花鳥者頗多,漢王李元昌善畫鷹鶻,滕王李元嬰、李湛然以畫蜂蝶禽花著稱,開元時戶部侍郎馮紹正尤善畫鷹、鶻、雞、雉,玄宗時太常卿姜皎亦善畫鷹鳥,同州澄城令白□畫鷹鶻“嘴爪纖利,甚得其趣”,又有協律郎蕭悅善畫一色竹,頗有雅趣,武后時工部郎中殷仲容畫花鳥妙得其真,“或用墨色,如兼五采”,可見在富麗工致的花鳥畫發展的同時,已出現用水墨描繪花鳥的表現方法。"吳帶當風”是一種筆法圓轉飄逸,所繪人物衣帶宛若迎風飄曳之狀。既然是吳帶當風說的就是吳道子,是個道士,又名道玄。吳道子所畫的人物頗有特色,與晉人顧愷之、陸探微不同,以疏體而勝顧、陸的密體,筆不周而意足,貌有缺而神全;他還一變東晉顧愷之以來那種粗細一律的“鐵線描”,善于輕重頓拙似有節奏的“蘭葉描”;突破南北朝“曹衣出水”的藝術形式,筆勢圓轉,衣服飄舉,盈盈若舞,形成“吳帶當風”的獨特風格,風行于時,被稱作“吳家樣”。吳道子善于把握住傳神的法則,注意形象塑造的整體,故所畫執爐女子壁畫,達到“竊眸欲語”的地步。十分傳神生動。他的畫與張旭的草書、斐的劍術,被譽為當時的“三絕”。
(1)隋唐時期,繪畫藝術高度發展,宗教畫的生活味越來越濃厚,人物畫和山水畫,花鳥畫大量出現。(2)閻立本,吳道子。(3)閻立本的畫,筆力剛健,線條似盤曲的鐵絲,人物神形兼備。閻立本代表作:《步輦圖》、《古帝王圖》、《職貢圖》、《蕭翼賺蘭亭圖》等 吳道子的畫,注意線條變化,立體感強,風格奔放,開后世寫意畫先河。吳道子代表作:《明皇教授箓圖》、《十指鐘馗圖》、《金橋圖》、《朱云析檻圖》等
【魏晉南北朝】顧愷之(約315-406),字長康,小字虎頭,晉陵無錫(今江蘇)人。擅畫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有"才絕、畫絕、癡絕"之稱,與陸探微、張僧繇并稱"畫界三杰"。他的繪畫的傳世摹本有《女史箴圖》卷、《洛神賦圖》卷、《列女仁智圖》卷等幾種,以《洛神賦圖》數量最多。此外,他所提出的"遷想妙得"、"以形寫神"等藝術觀點對后世影響極大。陸探微(?-約485),吳(蘇州)人。他的畫被南齊的謝赫評為當代之冠。但是他的畫現在一張也沒有傳下來。后人把他和顧愷之歸在一起,作為"密體"的代表畫家。張僧繇,吳(蘇州)人。長于寫真,并擅畫佛像、龍、鷹,多作卷軸畫和壁畫。成語"畫龍點睛"的故事即出自于有關他的傳說。今有唐人梁令瓚臨摹的《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圖》傳世,現已流往日本,但這幅畫的用筆和記載并不相同。他對后世的影響很大,唐朝畫家閻立本和吳道子都遠師于他。蕭繹(508-554),稱梁元帝,字世誠,南蘭陵(今江蘇武進)人。記載里說他善畫佛畫、鹿鶴、景物寫生,技巧全面,尤其善于畫域外人的形貌。傳世的《職貢圖》是北宋年間的摹本。曹仲達,記載中說他善畫佛畫,也長于泥塑,已無傳世作品。楊子華,只有一卷傳為宋臨的《北齊校書圖》(現藏于美國波士頓博物館),是我們今天唯一能見到的楊氏的卷軸畫?!舅逄啤空棺域?,善畫人物、車馬、樓閣、山水,尤以畫山水聞名?,F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游春圖》被認為是其傳世之作,這也是現存的最早的卷軸畫。董伯仁,汝南(今屬河南)人。多才藝,工畫佛像、人物、樓臺、車馬,與展子虔同時入隋,并稱"董展"?!敦懹^公私畫史》、《宣和畫譜》等著錄其作品6件,今畫跡已無存于世。鄭法士,吳(蘇州)人。善畫人物、樓臺,師法張僧繇,曾于上都海覺寺等多處作壁畫?!敦懹^公私畫史》、《宣和畫譜》等著錄其作品20件,今已不傳。李思訓(651-716),字建,一作建景,成紀(今甘肅天水)人,唐宗室。擅畫青綠山水,受展子虔的影響,筆力遒勁。傳為他的作品有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的《江帆樓閣圖》軸和《明皇幸蜀圖》。王維(699-759),字摩詰,著名詩人,原籍祁(今山西祁縣),擅畫人物、叢竹、山水。其名作《輞川圖》即為后者。可惜至今已無真跡傳世。傳為他的《雪溪圖》及《濟南伏生像》都非真跡。張璪,字文通,吳郡(蘇州)人,擅畫山水樹石,長于破墨,尤工畫松,傳說可以雙管齊下,一為生枝,一為枯枝。已無作品傳世。但他的名言"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對后世的繪畫理論有極大的影響。薛稷(649-713),字嗣通,蒲州汾陰(今山西萬榮西南)人,名臣魏徵外孫。以書法名世,也擅畫人物、佛像、鳥獸、樹石,畫鶴尤其生動,繪畫作品已無存。曹霸,譙郡(今安徽亳縣)人。畫承家學,擅畫馬,亦工肖像。今畫跡已不傳。韓干,京兆(今西安)人,擅畫肖像、人物、鬼神,尤精于畫馬?,F存作品有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的《牧馬圖》冊頁和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的《照夜白圖》卷。另有舊題《韓干神駿圖》卷,藏遼寧省博物館,今定為五代人仿作。韋偃,長安(今西安)人,擅畫人物、鞍馬及山水。今可以通過故宮博物院所藏宋代李公麟《摹韋偃牧放圖》卷一畫來了解其風范。邊鸞,京兆(今西安)人。擅畫禽鳥和折枝花木,亦精蜂蝶,在花鳥畫獨立成科的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傳世作品有《梅花山茶雪雀圖》,圖錄于《唐宋元明名畫大觀》。刁光胤(約852-935),名刁光,一作光引,長安(今西安)人。擅畫龍水、竹石、花鳥等,一生作畫勤奮,多為花鳥,為五代著名畫家黃筌老師,親授其藝。傳世作品《寫生花卉冊》已被定為偽托之作?!疚宕鷥伤巍恐芪木?,句容(今屬江蘇)人。藏于美國弗利爾博物館的《琉璃堂人物圖》卷為清人摹本。顧閎中,江南人,藏于故宮博物院的《韓熙載夜宴圖》長卷,是顧閎中唯一的傳世作品。貫休(832-912),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溪(今屬浙江)人。善詩書畫,畫承閻立本風格,后自成一家。傳世作品有藏于日本京都高臺寺的《十六羅漢像》,為宋摹本。徐熙,金陵(今江蘇南京)人。擅畫花木、禽魚、蔬果,可惜其真跡已無,上海博物館收藏的《雪竹圖》被認為可以反映徐熙的風格。黃筌(903-965),字要叔,成都人。傳世作品有藏于故宮博物院的《寫生珍禽圖》卷。荊浩,字浩然,沁水(今屬山西)人,五代后梁畫家。今藏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匡廬圖》相傳是他的作品。關仝,一作同,長安(今西安)人,在北宋時與李成、范寬并稱"三家山水"。傳世作品有《關山行旅圖》與《山溪待渡圖》,皆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趙干,江寧(今南京)人,擅畫山水、林木、樓觀等。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江行初雪圖》是他流傳的唯一作品。董源(?-962),字叔達,鍾陵(今江西進賢西北)人,現存真跡有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龍宿郊民圖》,藏于上海博物館的《夏山圖》和遼寧博物館的《夏景山口待渡圖》以及藏于故宮博物院的《瀟湘圖》和藏于美國王季遷處的《溪岸圖》。巨然,江寧(今南京)人。工山水,傳世真跡有《秋山問道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萬壑松風圖》(上海博物館藏)、《山居圖》(日本齋藤氏藏)與《溪山圖》(藏處不詳)等。另外,歷來被斷為巨然真跡的《層巖叢樹圖》、《蕭翼賺蘭亭圖》(均藏臺北故宮博物院)與《溪山蘭若圖》(藏美國克利夫蘭美術博物館)。趙佶(1082-1135),神宗第十一子,在位25年。傳世作品中,《祥龍石圖》、《芙蓉錦雞圖》、《聽琴圖》、《雪江歸棹圖》(以上均藏于故宮博物院)、《瑞鶴圖》(遼寧省博物館藏)、《翠竹雙雀圖》(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等作品皆被專家認定為是畫院中高手代筆之作。只有藏于美國納爾遜藝術博物館的《四禽圖》卷、上海博物館藏的《柳鴉圖》卷和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池塘秋晚圖》被認定是他的親筆。李公麟(1049-1106),字伯時,號龍眠居士,舒城(今安徽潛山)人?!渡徤鐖D》和《西園雅集圖》等作品,今有摹本傳世。分別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和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傳本《免胄圖》和《孝經圖》的真偽尚待研究。梁楷,祖籍東平(今屬山東),居錢塘(杭州)。善畫人物、山水、道釋、鬼神。傳世的《秋柳飛鴉圖》(故宮博物院藏)、《六祖破經圖》、《六祖截竹圖》(日本國立東京博物館藏)、《潑墨仙人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等,都是以極其簡練的筆墨,高度概括的手法描繪出來的?!稘娔扇藞D》中的仙人系以大筆蘸墨畫人物的衣著,寥寥數筆勾寫人物面目,生動傳神,在當時是一種新的創造。上海博物館藏的《八高僧故事圖》卷和日本國立東京博物館藏的《釋迦出山圖》則造型嚴謹,用筆謹慎,與減筆法面貌不同。日本還藏有一幅《太白行吟圖》,系仿本。龔開(1222-約1304),字圣予,號翠巖,淮陰(今屬江蘇)人。傳世作品主要有: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中山出游圖》卷、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駿骨圖》卷。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今屬山東)人,工界畫,尤擅舟車、市橋,自成家數。故宮博物院藏所《清明上河圖》是其傳世名作。另外,天津藝術博物館藏有署名"張擇端"的小幅《西湖爭標圖》,系偽托之作。蘇漢臣,開封人,擅畫道釋人物,尤長于畫兒童。今傳有《秋庭嬰戲圖》軸(故宮博物院藏),和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貨郎圖》軸。李嵩,錢塘(杭州)人。山水、花鳥、人物皆能。上海博物館藏有《西湖圖》卷,故宮博物院藏有其《觀潮圖》及表現節令花卉的《花籃圖》。另有《骷髏幻戲圖》軸藏于故宮博物院。黃居寀(933-?),字伯鸞,成都人。其傳世作品有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山鷓棘雀圖》軸。趙昌(?-約1016),字昌之,廣漢(今四川劍南)人。擅畫花果,作品傳世極少,故宮博物院藏《寫生蛺蝶圖》卷傳為其作品。易元吉,字慶之,長沙人。善畫獐、猿及花果禽鳥等。今傳有《聚猿圖》(藏日本)。崔白,字子西,濠梁(今屬江西)。除擅畫花鳥外,也擅畫道釋鬼神,創作不少壁畫。故宮博物院藏有其《寒雀圖》卷。文同(1018-1079),字與可,梓州永泰(今四川鹽亭)人。廣東博物館藏有《墨竹圖》一軸,系此軸臨本。上海博物館收藏的《枯木竹石合卷》,真偽待考;中國歷史博物館藏《墨竹圖》軸,系傳派作品。揚補之(1097-1169),字無咎,號逃禪老人,又號清夷長者,南昌人。傳世作品有故宮博物院藏《四梅花圖》卷,故宮博物院還藏有《雪梅圖》卷等。趙孟堅(1199-?),字子固,號彝齋,擅畫水墨白描水仙、梅花、蘭、竹石等,風格清秀淡雅。今傳世作品有藏于故宮博物院的《墨蘭圖》卷、《歲寒三友圖》頁、《水仙圖》卷。李公麟(生平事跡見前),傳世作品中的《五馬圖》是最為可信的真跡之一。祁序,江南人,工花竹翎毛,擅畫水牛。今存《江山放牧圖》卷,藏于故宮博物院。李成(?-967),字咸熙,擅畫山水自娛。唯有藏于日本的《讀碑窠石圖》被確認為真跡。范寬,一名中正,字中立,陜西華原人。傳世作品有藏于美國堪薩斯納爾遜博物館的《秋江漁艇圖》卷。郭熙,字淳夫,河陽溫縣(今河南孟縣)人。其傳世作品相對較多,有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樹色平遠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早春圖》及《關山春雪圖》、上海博物館藏《幽谷圖》、南京大學藏《山村圖》、云南省博物館藏《秋山行旅圖》和故宮博物院藏《窠石平遠圖》等。燕文貴,吳興(今屬浙江)人。現存他的作品有《溪山樓觀圖》卷,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日本所藏的《溪風圖》亦是真跡。王詵,字晉卿,居開封。代表作為故宮博物院藏的《漁村小雪圖》卷和上海博物館藏的《煙江疊嶂圖》青綠、水墨各一卷。米芾(1051-1107),字元章,號鹿門居士、襄陽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太原,后遷湖北襄陽,晚年定居潤州。為人天資高邁、癲狂放達,冠服效唐人,有"米顛"之稱。擅畫水墨山水,多信筆為之,不取工細,創"米家山"畫法。還喜畫古圣賢像。今日所能見到的畫跡,只有故宮博物院藏其書法作品《珊瑚帖》的書后所畫珊瑚一枝,筆法渾然,如寫字。米友仁(1068-1165),字元暉,米芾長子。傳世畫跡較多,故宮博物院藏《瀟湘奇觀圖》、《云山墨戲圖》兩卷,上海博物館藏有《瀟湘白云圖》卷,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有《云山圖》卷。郭忠恕,字恕先,河南洛陽人。作品傳世極少,僅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雪霽江行圖》可資研究。王希孟,畫史無傳。創作了《千里江山圖》。李唐,字晞古,河陽(今河南孟縣)人?!度f壑松風圖》軸(藏臺北故宮博物院)是李唐70歲左右的手筆,反映了李唐北宋時期的山水畫面貌。藏于同一地的《江山小景圖》卷與前幅的格調接近。劉松年,錢塘(杭州)人,藏于故宮博物院的《四景山水》卷是其山水畫代表作。馬遠,字遙父,山西永濟人,故宮博物院所藏《踏歌圖》可稱是他這種風格的代表作品。夏圭,字禹玉,錢塘(杭州)人,畫風與馬遠極為相近,構圖亦多空白,人稱"馬半邊",畫史中多以"馬、夏"并稱。代表作有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其《溪山清遠圖》卷,《山水十二景圖》卷,故宮博物院藏的《遙岑煙藹圖》和藏于美國弗利爾博物館的《洞庭秋月圖》軸?!具|金元】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別號鷗波、水精宮道人等,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宋宗室,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德芳之后。趙孟頫博學多才,詩詞、書法、繪畫、音樂等均有很深造詣,以書畫成績最為突出。其畫題材廣泛,風格多樣,山水、人物、竹石、花鳥均長;表現形式也多種多樣,工筆、寫意、青綠、水墨都十分精彩。其趙孟頫主張作畫要有"古意",倡導"書畫同源",強調以書法用筆入畫,并主張師法自然,提出"到處云山是吾師"的口號。傳世山水畫作品主要有: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藏的《幼輿丘壑圖》卷、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的《鵲華秋色圖》卷、上海博物館藏《重江疊嶂圖》卷和《吳興清遠圖》卷以及故宮博物院藏的《水村圖》卷等。高克恭(1248-1310),字彥敬,號房山,大都房山(今屬北京)人。他能詩善畫,工山水、墨竹等。主要傳世作品有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云橫秀嶺圖》軸和《春山晴雨圖》軸,藏于故宮博物院的《春云曉靄圖》軸、《橫山晴靄圖》卷、《墨竹坡石圖》軸等。任仁發(1254-1327),字子明,號月山道人,松江(今屬上海)人。傳世主要作品有藏于故宮博物院的《出圉圖》卷、《二馬圖》卷、《張果見明皇》卷等。顏輝,字秋月,浙江江山人,生卒不詳。傳世作品有故宮博物院藏《水月觀音圖》軸、《李仙圖》,河南省博物館藏《山水圖》軸等。張渥,字叔厚,號貞期,又號江海客,傳世作品有《九歌圖》王繹,字思善,自號癡絕生,其先為睦州人,著有《寫像秘訣》一文。其存世作品僅與倪瓚合作的《楊竹西小像》,藏于故宮博物院。錢選(13世紀至14世紀初),字舜舉,號玉潭,別號巽峰、清癯老人、習懶翁、霅溪翁等,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傳世作品主要有:上海博物館藏《浮玉山居圖》卷、故宮博物院藏《山居圖》卷、《八花圖》卷,天津藝術博物館藏《花鳥》卷和《白蓮花圖》卷(山東朱檀墓出土,藏山東省博物館)等。王淵,字若水,號澹軒,錢塘(今杭州)人,善畫山水、人物,尤精花鳥竹石。其傳世作品主要有:故宮博物院藏《山桃錦雞圖》、《墨牡丹圖》、山西省博物館藏《花鳥》軸、上海博物館藏《花竹禽雀圖》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桃竹春禽圖》軸等。李衎(1244-1320),字仲賓,號息齋道人,燕(今北京)人。其存世作品主要有《四清圖》卷(后半卷藏于故宮博物院,前半卷藏美國納爾遜博物館)、《雙鉤竹圖》軸、《沐雨圖》軸、《新篁圖》軸、《墨竹圖》卷(以上藏故宮博物院)和《新篁樹石圖》軸(南京博物院藏)等??戮潘迹?290-1343),字敬仲,號丹丘生,臺州仙居(今屬浙江)人。傳世作品主要有:《清閟閣墨竹圖》軸、上海博物館藏《雙竹圖》軸等。顧安(1289-1364),字定之,自號迂訥老人。祖籍淮東,平江(蘇州)人。傳世主要作品有故宮博物院藏《幽篁秀石圖》軸、《新篁圖》、《風雨竹圖》、《墨筆竹石》軸等。王冕(?-1359),字元章,號煮石山農,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傳世主要梅花作品有故宮博物院藏《墨梅圖》卷和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南枝早春圖》軸等。郭畀(1280-1335),字天錫,號思退,祖籍洺水,居于京口(今江蘇鎮江)。傳世作品有藏于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的《幽篁枯木圖》卷等。元四家中的吳鎮和倪瓚也都善畫竹石題材。吳鎮有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的《竹譜冊》傳世。倪瓚的傳世竹石作品有故宮博物院藏《竹枝圖》卷、《怪石叢篁圖》軸等。
唐初以閻立德和閻立本兄弟為代表的中原畫派和貴族畫風,繪畫題材以帝王將相,貴族生活和重大政治事件為主。閻立德代表作有《文成公主降番圖》、《玉華官圖》、《斗雞圖》、《封禪圖》《釆芝太上像》、《右軍點翰圖》、《沈約湖雁詩意圖》等;閻立本代表作有《步輦圖》《秦府十八學士》、《凌煙閣功臣二十四人圖》、《魏征進諫圖》等。唐初以來自西域的尉遲跋質那、尉遲乙僧父子及梁令瓚為代表的西域的“尉遲派”西域畫風,以佛教人物故事和異族人物為主要創作題材。尉遲跋質那的代表作有《降魔變》、《千缽文殊》、《功德人物》和《濕耳獅子》等。尉遲乙僧的代表作有《番君圖》、《龜茲之女圖》和《天王像》等。盛唐時代人物畫的代表人物是吳道子,其代表作有《天王送子圖》、《明皇受箓圖》、《十指鐘馗圖》等。開元年間的張萱即是這個時代的代表仕女畫的代表,其代表作《武后步輦圖》、《虢國夫人游春圖》、《搗練圖》。水墨畫產生于盛唐,對后世影響最大的當屬王維,其傳世之作有《長江積雪圖》和《輞川圖》。前期的水墨山水畫家還有王陁子、鄭虔、畢宏、韋偃、陳恪、盧鴻、欺岳、朱審、劉單等。唐代的山水畫還有以武臣李思訓、李昭道父子(俗稱大小李將軍)為代表的青綠山水。如傳為李思訓的《江帆樓閣圖》、李昭道《明皇幸蜀圖》。李思訓的畫跡還有《山居四皓圖》、《江山漁樂圖》、《群峰茂林圖》等;李昭道的畫跡還有《春山行旅圖》、《海岸圖》、《摘瓜圖》等。
顧愷之(348 409)字長康,小字虎頭,晉陵無錫(今江蘇無錫)人。顧愷之博學有才氣,工詩賦、書法,尤善繪畫。精于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時人稱之為三絕:畫絕、文絕和癡絕。謝安深重之,以為蒼生以來未之有。顧愷之與曹不興、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顧愷之作畫,意在傳神,其“遷想妙得” “以形寫神”等論點,以及提出的“六法”。為我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展子虔:(約550-604)隋代杰出畫家。渤海(今河北河間縣)人。歷北齊、北周,入隋為朝散大夫、帳內都督。曾在洛陽、長安、揚州等地的寺院畫過許多壁畫。善畫故事、人馬、山水、樓臺;人物的描法細致,后再用色暈開人物的面部,神彩意度極為深致。展子虔所非《游春圖》是我國目前發現的存世的山水卷軸畫中最古的一幅?!缎彤嬜V》稱贊他:“寫江山遠近之勢尤工,故咫尺有千里趣”。他的山水畫比起六朝前山水畫那種“水不溶泛,人大于山”的稚拙畫法要成熟得多。據記載,他的《仙山樓閣圖》以青綠勾勒為主,筆調甚為細密,后人稱他為“唐畫之祖”。美史史家稱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展了虔虔為唐以前杰出的四大畫家。閻立本閻立本:(601-673)唐代雍州萬年人。隋代畫家閻毗之子,閻立德之弟。太宗時任刑部侍郎,顯慶初年,代兄做工部尚書,總章元年為右丞相。擅長書畫,最精形似。曾畫《步輦圖》等,作畫所取題材相當廣泛,如宗教人物、車馬、山水,尤其善畫人物肖像。代表作《歷代帝王圖》是古典繪畫中的重要作品之一。所畫宮女,曲眉豐頰,神采如生。用墨而有骨;設色奇特而有法。描法富于變化,有粗有細,有松有緊,用筆也較顧愷之細密精致,富有表現力。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江帆楼阁图是谁画的呢?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公司与企业,有何不同
- 下一篇: 如何才能快速赚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