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辰院士:方舱医院不是"至善之策",但是"现实之策"
徐蕾
這種醫院是用最小的社會資源、最簡單的場所的改動,能夠最快的達到迅速的擴大收治容量的作用。這個是目前解決問題的非至善之法,但是沒有比他更善的辦法的時候,這個辦法就變得可取了,是解決收治的這樣一個主要矛盾的現實之策。
2月5日,白巖松在央視“新聞1+1”的節目中連線呼吸與危重癥醫學專家、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院士。對于各界關心的問題,如武漢方艙醫院的作用、方艙醫院是否有交叉感染的隱患,以及疫情“拐點”的解讀等問題,王辰院士都作出了專業解答。
王辰院士2月1日就已經抵達武漢,當被問及武漢目前的情況時,他說,“形勢嚴峻。大批的患者沒有能夠及時的收入到醫院來,這個是我面臨的一個很大的壓力。而這批患者在社會上的流動,在家庭中的居住,會造成更進一步的家庭和社區的感染,這個是加劇疫情的最重要的因素。”
面對一人感染全家都可能感染的情況,王辰院士表示,“關鍵是要把已經診斷的病人及時的收入到醫院里來進行集中的收治和隔離,避免和家庭成員和其他的社會成員的接觸。”
“而在已經感染的患者中,有一類患者叫做輕癥的患者,這類患者實際上他們本身的移動性是更大的,于是他們在社會上造成傳染的這樣的問題就更突出。對這類患者現在尤其是收治不夠,現在有限的床位都又用在比較中、重的患者身上,或者危重的患者身上,輕癥患者大量未收入院的現象是存在的,是構成很大的問題。”
視頻截圖
方艙醫院不是“至善之策”,但是“現實之策”
這兩天,武漢在加緊建設“小湯山”模式醫院的同時,“方艙醫院”也開始投入使用。
2月5日晚11點30開始,來自武漢武昌區各社區的第一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被陸續轉送至位于洪山體育館的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武昌方艙醫院接受治療。6日,蔡甸區也正開始籌建“方艙醫院”,在前期報道開建13所的基礎上,武漢“方艙醫院”將增至15所。
白巖松表示,王辰院士在2月1日到了武漢后,提出了方艙醫院的概念。那么為什么會提出這個概念? 它能多大程度解決現在武漢所面臨的挑戰呢?
王辰院士表示,“我們必須想辦法解決收治容量的問題,而收治容量前期已經采用了很多擴大定點醫院等等這些的方法,但容量還是非常有限的。實際上現在如果我們采取一些大入的大場所,比如說會展中心、體育館這樣場所,迅速的加上一些床位,哪怕這些床位的醫療條件、醫療強度不是很大,但它的容量可以很大,比如說一個大的會展中心,一個場所就可以是幾百上千張床位,這樣的話就可以很快的增加收治床位,解決大量的床位不足的問題。”
“而由于很多的病人是輕癥病人,這種病人是不宜在社會上的,必須收入到醫院來進行集中收治隔離。這樣的話,方艙醫院可以重點用于收治、確診輕癥的患者。這樣的患者,既能得到醫療的照顧,又能夠跟家庭和社會隔離開,這是解決現在大量的患者在社會上造成傳染的重要的舉措,應當說是一個關鍵性的舉措,把病人收進來。”
2月5日晚,已建成的洪山體育館方艙醫院 人民日報記者 張武軍攝
談及“方艙醫院”這個名字,王辰院士說,“有同志開玩笑說,就像是諾亞方舟上面給了一個艙位,這樣讓患者生命能夠有所救贖和依托。”
“但是方艙醫院它主要收治輕癥病人,他的醫療條件并不像正規醫院那樣完備,但是對于輕癥患者來說,它基本上是夠了,只要進行一定的生活照顧和基本醫療,同時方艙醫院還是一個非常好的對患者進行看護,同時一旦出現病情的變化、惡化的時候,能夠及時轉到正規的醫院去進行治療。因此這樣形成一個有序的層級。這種醫院是用最小的社會資源、最簡單的場所的改動,能夠最快的達到迅速的擴大收治容量的作用。這個是目前解決問題的非至善之法,但是沒有比他更善的辦法的時候,這個辦法就變得可取了,是解決收治的這樣一個主要矛盾的現實之策。”
至于交叉感染的擔心,王辰院士表示,這“有一定的道理,但實際上輕癥病人他是生活是可以自理的,他突出的問題第一是要得到醫療,而這種醫療的強度并不大;另外它能夠應該跟社會和家庭隔離開,而這個方艙醫院提供了這樣一個在目前大疫情的情況下的現實可及的辦法,應當說它是可取的。”
“有一些擔心,我想也是正常的,但是我想通過醫患和社會和百姓之間的共同的理解和幫助,這個問題完全可以解決。在方艙醫院里邊要多一些人文關懷,要多一些病友之間的互助。”
“我們的設計是確診的,也就是核酸陽性的才往里收,而且高齡的不往里收,有基礎合并癥的容易病情加重的不往里收,因此方艙醫院應當說實際上是一個輕癥患者的社區。在這個社區里邊,他生活上大概兩周左右,使病毒消失,健康恢復,中間并不乏醫療照顧,雖然它的強度不是很大。我重復一遍,這個不是至善之策,但是沒有比這個更善之策的時候,這就是可取之策,現實之策,應當是當為的辦法。”
在方艙醫院這樣有大密度患者的空間中,王辰院士指出,對于醫護人員來說,與在病房和icu里是一樣的,防護條件也是一樣的。對于患者來說“是一種大空間,空氣上是有一定的稀釋作用的,而且本身這些病人都是核酸陽性的確診病人,都是同一個病毒的感染,因此彼此之間不存在一個交叉感染問題。”
“其他的一些擔心,比如說流感這些情況,我們在入院的條件里邊也已經設了,應當是流感的檢測是陰性的病人才收到這里來。而且在院內出現其他的交叉感染情況,跟一般的醫院情況是一致的。對院內的感染的防控,應當說條件肯定不好于嚴格的傳染病院,但是這個是現實可行的,應當說是一個在目前的情況下的一個好的辦法,要抓主要矛盾。”
視頻截圖
提出“臨床診斷病例”
王辰院士表示,目前檢測方式主要還是對病毒核酸的檢測,總體的能力在迅速的提升中。但是這個病有一個特點,并不是所有患病的人都能夠檢測出核酸陽性。因此有大量的看著流行病學史上、接觸史上像是,臨床癥狀上也像是,但是核酸未能得到確證的病人,現在被列為疑診病例。
他說,“我建議在武漢這樣疫情非常突出和嚴重的地區,對于有流行病學史的,有典型的臨床癥狀的,只要是這樣出現的時候,應當可以列為臨床診斷病例。因為即便是核酸(檢測),對于確診的病人,實際上回過頭來看,也不過最高有30-50%的陽性率……也就是說核酸沒有發現,但實際上是(病人),因此設出臨床診斷等級來是非常的必要的,便于臨床處置,便于病人的分類管理。”
特效藥什么時候出來?
對于大家關心的特效藥的問題,王辰院士也做了解答。
他表示對瑞德西韋“抱有一定的希望,或者抱有比較大的希望”,根據前期的結果,還有一些藥或是一些中藥,都需要更進一步的臨床觀察來確定療效。
“特別提醒大家的是,個例藥品的有效和無效,不是真正的科學的結論,想得出科學的結論的話,一定要進行嚴格的臨床科學實驗才能夠得出結論。比如說現在大家所期望的瑞德西韋這個藥,我們就在今天正式開始了他的臨床實驗,期望能夠盡快的給大家一個科學的結論,它有效與否。”
關于“拐點”的解讀
關于疫情“拐點”,王辰院士指出,“首先要明確拐點的概念是什么?這個拐點如果指的是發生的人數已經先是持平,然后迅速下降,最后歸于一種常態或者消除疾病的話,轉折點就是拐點。但是現在的問題是,首先我們現在疫情的底數不甚清楚,這點是如果不甚清楚的話,判斷上的根據是不足的。另外現在有多少在社會上沒有能夠進行隔離的病人,這種的社區和家庭的傳播,還是有相當的嚴重性的。在這個情況下,如果不加以明確的措施來加以控制的話,這個拐點不是人為能夠精確的預期的。”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王辰院士:方舱医院不是"至善之策",但是"现实之策"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易车:疫情之后中国车市可能加速下滑
- 下一篇: Twitter Q4营收10.1亿美元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