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多线程解读一(基础篇)
?一、線程的定義
每個應用程序內部都是由一個或多個的進程組成,而每個進程內部都是由許多具體的線程執行,所以,線程是每個程序執行的最小單位。
二、線程的實現
1.通過繼承java.lang.Thread類、重寫類中的run方法
class PrimeThread extends Thread {
long minPrime;
PrimeThread(long minPrime) {
this.minPrime = minPrime;
}
public void run() {
// compute primes larger than minPrime ?.?.?.
}
}
然后通過創建線程對象,使線程就緒
PrimeThread p = new PrimeThread(143);
p.start();
2.通過實現java.lang.Runnable接口,實現類中的run方法class PrimeRun implements Runnable {
long minPrime;
PrimeRun(long minPrime) {
this.minPrime = minPrime;
}
public void run() {
// compute primes larger than minPrime ?.?.?.
}
}
然后創建?Thread?時作為一個參數來傳遞并啟動PrimeRun p = new PrimeRun(143);
new Thread(p).start();
注:main方法其實也是一個線程。在java中所以的線程都是同時啟動的,至于什么時候,哪個先執行,完全看誰先得到CPU的資源。
?
在java中,每次程序運行至少啟動2個線程。一個是main線程,一個是垃圾收集線程。因為每當使用java命令執行一個類的時候,實際上都會啟動一個JVM,每一個jVM實際就是在操作系統中啟動了一個進程。
?
三、線程的狀態
一般線程的狀態都是指線程的生命周期,線程共具有5個狀態
1.新建狀態(New),代表我們新創建了一個線程對象。
2.就緒狀態(Runnable):線程對象創建后,其他線程調用了該對象的start()方法。該狀態的線程位于可運行線程池中,變得可運行,等待獲取CPU的使用權。
3.運行狀態(Running):就緒狀態的線程獲取了CPU,執行程序代碼。
4.阻塞狀態(Blocked):阻塞狀態是線程因為某種原因放棄CPU使用權,暫時停止運行。直到線程進入就緒狀態,才有機會轉到運行狀態。阻塞的情況分三種:
(一)、等待阻塞:運行的線程執行wait()方法,JVM會把該線程放入等待池中。
(二)、同步阻塞:運行的線程在獲取對象的同步鎖時,若該同步鎖被別的線程占用,則JVM會把該線程放入鎖池中。
(三)、其他阻塞:運行的線程執行sleep()或join()方法,或者發出了I/O請求時,JVM會把該線程置為阻塞狀態。當sleep()狀態超時、join()等待線程終止或者超時、或者I/O處理完畢時,線程重新轉入就緒狀態。
5.死亡狀態(Dead):線程執行完了或者因異常退出了run()方法,該線程結束生命周期。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zpbolgs/p/6135827.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java多线程解读一(基础篇)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学习游戏渲染(Shader)的用处
- 下一篇: HackerRank Week of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