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经济效益规律
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是經濟效益規律
多年來,理論界關于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的討論,雖說有許多不同的觀點,但我覺得基本上是圍繞對《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所提論點如何解釋和理解的爭論。今年《經濟研究》第三期發表了王玨老師的《必要價值規律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一文,開始沖破了原來的框框,開辟了一個新天地。不過,在受到這篇文章深刻啟發之后,我又感到文中的主要論點和論據還有許多不能說服人之處。為此,我在這里提出自己的一些新見解,就教于諸位。
一、社會主義生產目的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
在人類社會物質資料生產發展的各個階段,由于社會經濟形態不同,生產目的也各不相同。自然經濟是排斥交換、自給自足為特征的經濟,其生產目的是使用價值,而不是價值;簡單商品經濟是為社會而生產的小私有經濟,其生產目的是價值,而不是使用價值;資本主義經濟是以雇傭勞動為特征的經濟,其生產目的是價值,而不是使用價值;將來的共產主義經濟是不存在商品貨幣關系的經濟,其生產目的是使用價值,而不是價值。所有這些經濟形態的生產目的,都是以使用價值和價值的分離為特征的,要么是不包含價值的使用價值,要么是不包含使用價值的價值。然而,社會主義經濟卻與上述各個經濟形態在生產目的上有所不同,社會主義的生產目的,既包括使用價值,又包括價值,它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
社會主義生產目的之所以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是由社會主義是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這一特征決定的。社會主義經濟同時具有計劃經濟和商品經濟這兩方面的屬性,因此,它的生產目的也必然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計劃經濟屬性要求,全社會的人力和物力必須保持一定的比例,必須得到充分的利用,必須進行合理的分配,以便適應社會生產和生活對于使用價值的需要。另一方面,商品經濟屬性要求,社會和企業必須遵循價值規律,從事價值生產,降低成本消耗,增加產品產值,加強經濟核算,加速資金周轉,以實現社會再生產在價值上的增殖。
社會主義生產目的中的使用價值和價值這兩方面是有機結合、缺一不可的。如果只承認其中的價值而否認其中的使用價值,那么,社會主義生產目的就被混同于簡單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經濟的生產目的;如果只承認其中的使用價值而否認其中的價值,那么,社會主義生產目的就被混同于自然經濟和共產主義經濟的生產目的。因此,以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作為確定社會主義生產目的的客觀標準,既區別于其它任何經濟形態的生產目的,又反映社會主義經濟的本質特征,是最恰當的、無可非議的。
二,社會主義生產目的是經濟效益
用以上我們所確定的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作為選擇社會主義生產目的的標準,我認為,社會主義生產目的應當是經濟效益,而不是其它。
所謂經濟效益,就是指在社會主義生產過程中,勞動成果與勞動耗費和占用之間的比較。對于這一概念,可以作如下幾點分析:(1)“勞動成果”既指產品產量或作業量,又指產品產值或作業價值。(2)“勞動耗費和占用”既指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實體上的損耗和使用,又指體現在這些實體上的固定資金和流動資金的耗費和占用。(3)“比較”既指使用價值上的產出與投入的比較,又指價值上的收入與支出的比較。
因此,提高經濟效益應當從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方面來理解。從使用價值看,提高經濟效益就是用盡可能少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耗費和占用取得盡可能多的產量和作業量。從價值看,提高經濟效益就是用盡可能少的資金耗費和占用取得盡可能多的產值和作業價值。
社會主義以經濟效益為目的,具有客觀必然性。首先,它是生產資料公有制下社會化生產的客觀要求。社會主義國民經濟是一個大系統,各部門和各企業之間都是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這一特點要求社會要合理分配自己的勞動時間,提高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使用效率,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其次,它是
社會主義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的客觀要求。在有計劃的商品經濟條件下,企業都是獨立的或相對獨立的經濟實體,這一特點要求企業要盡可能地降低耗費,增加收入,提高經濟效益。再者,它是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關系的客觀要求。在社會主義條件下,這三者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也存在著差別,這種差別客觀上要求,企業收入要與企業的經濟效益掛鉤,職工報酬應與勞動成果掛鉤。最后,它是實現國民經濟迅速發展的客觀要求。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和按比例發展,都必須以經濟效益為核心和前提,為了保證國民經濟有計劃按比例地高速發展,必須走經濟效益好,人民能得到實惠的路子。
總之,以盡可能低的勞動耗費和占用取得盡可能高的經濟效益,是社會主義經濟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是社會主義的一條經濟規律,即經濟效益規律。
三、經濟效益規律是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規律
經濟效益不僅是社會主義的一條經濟規律,而且是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規律,這是由它在社會主義經濟中所處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決定的。
1、經濟效益規律決定社會主義經濟的主要方面和主要過程。首先,社會主義生產是由經濟效益規律決定的,無論是宏觀生產還是微觀生產,都應以較少的支出獲得較多的收入即經濟效益。其次,社會主義交換也是由經濟效益規律決定的,無論是商業、物資,還是外貿,都是為了實現生產過程中創造的
經濟效益。再次,社會主義分配也是由經濟效益規律決定的,無論是國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還是個人消費品的按勞分配,都要以經濟效益為基本原則。最后,社會主義消費也是由經濟效益規律決定的,消費不僅是社會經濟效益的最終實現,而且也是進一步提高企業和社會經濟效益的重要前提。
2、經濟效益規律決定社會主義生產的實質和方向。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包括生產目的和實現目的的手段。因此,它不僅決定社會主義生產實質是追求經濟效益,而且決定社會主義生產發展的方向。
(1)由于對經濟效益的追求,企業在產品品種、質量、規格和技術裝備等方面開展競爭,就會加速技術進步,增加社會產品,降低人力和物力消耗,縮短資金周轉時間,加快資金周轉速度,從而,會大大提高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2)由于對經濟效益的追求,要求社會生產關系要隨著生產力的提高而進行相應的改革,包括進行所有制結構的調整,經濟責任制的落實和按勞分配形式的不斷改進,因此,它
會使社會主義生產關系日益完善起來。(3)由于對經濟效益的追求,要求國家進行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方面的一系列改革,正確處理宏觀控制與微觀搞活的關系,使上層建筑更加適合經濟基礎。
3、經濟效益規律在社會主義經濟規律體系中起主導作用。在社會主義經濟中,有許多經濟規律,如經濟效益規律、按勞分配規律、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規律、勞動時間節約規律,國民經濟有計劃按比例發展規律、社會生產滿足社會需要規律、價值規律、競爭規律等。其中,第一、二個規律是社會主義經濟所獨有的;第三、四個規律是一切社會經濟形態所共有的;第五、六個規律是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
所共有的;第七、八個規律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及一切商品經濟形態所共有的。在這些經濟規律中,經濟效益規律是起支配、制約和主導作用的規律。其具體表現是:國民經濟有計劃按比例發展,必須以提高經濟效益為前提;個人消費品按勞分配,必須與企業經濟效益掛鉤;自覺運用價值規律和競爭規律,必須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目的;勞動時間節約,必須以提高經濟效益為出發點;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的實質是提高經濟效益;社會生產滿足社會需要也必須服從企業和社會經濟效益。總之,經濟效益規律與其它經濟規律的關系是:前者是支配者,后者是被支配者;當二者一致時,前者對后者起決定作用,后者對前者起一定反作用;當二者不一致時,后者必須無條件地服從前者,而決不是讓前者服從后者。過去,我們在經濟工作中只顧追求高速度而不顧經濟效益,只顧眼前的局部需要而不顧長遠經濟效益,只顧生產關系的“過渡”而不顧經濟效益提高等錯誤傾向,正是忽視和否認經濟效益規律的主導作用和顛倒經濟規律之間主從關系的必然結果。
四、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不是滿足社會需要規律
斯大林之所以把“用在高度技術基礎上使社會主義生產不斷增長和不斷完善的辦法,來保證最大限度地滿足整個社會經常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1)稱之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是由于他把社會主義經濟看成是和共產主義經濟一樣的非商品經濟。因此,在表述這個基本經濟規律時,只強調了使用價值方面的目的和手段,而忽視了價值方面的目的和手段。從本質上說,斯大林所講的這個規律,雖然可以作為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所共有的經濟規律,但是它不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而是共產主義基本經濟規律。我們過去幾十年所走過的“一大二公”的“窮過渡”和“一平二調”的“共產風”的彎路,同我們在選擇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上的失誤是不無關系的。
五、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也不是必要價值規律
我不能同意“必要價值規律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的論點,其理由是:
第一,社會主義生產目的不是必要價值。這是因為,社會主義生產目的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而必要價值這一概念如同剩余價值概念一樣,只反映價值,而不反映使用價值。正如《必要價值規律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一文中所說:“社會主義經濟也是商品經濟,生產目的也要以價值的形式出現,不過不是剩余價值,而是必要價值。”(2)眾所周知,資本主義生產目的是剩余價值,確切地說,是價值形式的剩余價值,而不是使用價值形式的剩余產品。那么,我們有理由認為,上文所說的作為社會主義生產目的必要價值,也是“以價值的形式出現”的,而不是以使用價值的形式出現的。因此,以必要價值作為社會主義生產目的是不恰當的。
第二,上文對自己的論點解釋說:“當然,價值從來都不能離開使用價值而存在,雖然使用價值可以離開價值而存在。所以,必要價值是和必要產品不能分離的。我們說必要價值是生產目的時,已經包含它的載體即必要產品了。”(3)我認為,這樣的推理是不符合實際的。固然,價值不能離開使用價值。但是,簡單商品生產的生產目的是價值,而并不包括它的載體使用價值;資本主義生產的生產目的是剩余價值,而并不包括它的載體剩余產品。上文既然把必要價值與價值和剩余價值相提并論,就很難得出必要價值的概念中同時包含著它的載體必要產品的結論。
第三,必要價值實際上是經濟效益內容的一部分或一個側面。在經濟效益指標體系中,一部分是使用價值方面的指標,如:生產資料利用率(生產資料利用數量與生產資料消耗數量之比)、固定資產形成率(交付使用的固定資產數量與基本建設投資完成額之比)、勞動生產率(產品數量與勞動力人數之比)等。另一部分是價值方面的指標,如:物資消耗凈值率(國民收入與物資消耗之比)、資金凈值率(國民收入與全部預付資金之比)、固定資產投資效果(國民收入增長額與投資額之比)、資金利稅率(稅利總額與全部預付資金之比)等。其中,經濟效益的價值指標中大多數指標都是以必要價值亦即國民收入(V+M)表示的。因此,經濟效益是一個包含必要價值又比必要價值全面的范疇。
第四,由于必要價值不是社會主義生產目的,那么必要價值規律就沒有什么實際意義,就不能成為
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又由于必要價值是經濟效益內容的一部分或一個側面,所以,必要價值規律所反映的內容,完全可以用經濟效益規律加以包括和代替。
注釋:
(1)斯大林:《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斯大林選集》(下)第602頁。
(2)王玨:《必要價值規律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經濟研究》1986年第三期。
(3)同注釋(2)
(此文發表于1986、12、2 佳木斯市政治經濟學學會討論會。署名王振岳。又發表于1987、4、15 經濟理論研究第一輯。黑龍江省黨校系統經濟學會編,黑出管字96號。署名王振岳,佳木斯市委黨校。獲校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wzy52413616/p/4503931.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经济效益规律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js 性能优化整理之 缓存变量
- 下一篇: 利用Python的三元表达式解决Od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