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源自实验室?专家:无关,用命担保
甘曉/中科院之聲
2月2日,印度研究人員于1月31日發表在bioRxiv上的有關新型冠狀病毒來源于實驗室的論文撤稿。
此前,網上不斷有各種版本的流言,或多或少都把此次疫情的發生與國內科研機構的實驗室病毒標本泄露關聯在一起。
對此,2月2日下午,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所研究員石正麗在朋友圈說:“2019新型冠狀病毒是大自然給人類不文明生活習慣的懲罰,我石正麗用我的生命擔保,和實驗室沒有關系。”
《中國科學報》記者向她本人求證此條朋友圈消息屬實,并獲準通過本報發布。
石正麗朋友圈截圖(經本人授權發布)
同時,1月31日,《科學》也發布最新調查報道稱,生物信息學家正努力用科學擊敗“陰謀論”。
作為石正麗的長期合作伙伴,美國非盈利組織環保生態健康聯盟疾病生態學家Peter Daszak在接受《科學》采訪時表示,每當新疾病、新病毒出現時,都會產生諸如實驗室泄漏或者生物工程制造一類的“陰謀論”。“這令人羞恥!”
中山大學醫學院院長郭德銀也對《中國科學報》表示:“陰謀論從來不需要提供證據,但科學需要。”目前,基于基因組序列對病毒在進化上的分析結果,為證明病毒來源于自然界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足以擊破人工合成的流言。
有同一個“祖先”
1月11日,由復旦大學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暨公共衛生學院張永振教授領導的團隊在virologic.org網站發布了第一個新型冠狀病毒基因序列。第二天,另外5個來自不同患者的病毒基因組序列由國家衛健委領導的小組在全球共享流感病毒數據庫GISAID發布[1]。
隨后,全球科研人員陸續公開分享更多患者的病毒基因組全序列,目前已有53例患者的病毒基因組全序列被共享在GISAID。
國內一位病毒學專家告訴《中國科學報》:“這些病毒序列應用現代測序技術,從患者血清中就可以提取。”
研究人員正在對這些病毒基因序列進行深入研究,試圖了解新型冠狀病毒的起源,以及它與在蝙蝠等其他動物中發現的病毒的進化關系。
華盛頓大學生物信息學專家Trevor Bedford告訴《科學》:“從病毒序列中得到的最重要的信息之一,是病毒一次性進入人體,然后進行人際傳播。”
對此,前述國內病毒學家解釋:“這意味著,目前正在傳播中的病毒來源于同一個‘祖先’,傳播路徑可能是病毒從動物偶然傳染給某一個特定的人,發生了變異,然后開始人際傳播。所以,如果能找到最早發生感染的‘零號病人’,病毒源頭就找到了。”
據《科學》報道,一個可能的解釋是,近期有一批動物被感染,通過感染某一個商販把病毒帶到人類。
1100個核酸的差距
基因組序列顯示,此次流行的新型冠狀病毒nCoV-2019共有29000多個核苷酸堿基。研究人員將它與已知冠狀病毒家族其他成員進行了比較,發現其與蝙蝠來源的冠狀病毒關系最密切。
1月23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所研究員石正麗帶領的團隊在bioRxiv發表文章指出,與此前在云南中菊頭蝠上檢測到的蝙蝠冠狀病毒RaTG13相比較,nCoV-2019在整個基因組中與其有96.2%的一致性,與SARS冠狀病毒有79.5%的一致性。
不過,Bedford分析,石正麗團隊提出的RaTG13序列與nCoV-2019有近1100個核苷酸的差異。他結合其他冠狀病毒的假定突變率估計,這兩種病毒在25到65年前有一個共同的祖先,RaTG13病毒突變為nCoV-2019可能需要幾十年的時間。
在“進化樹”上擁有合理的位置,代表了這一病毒由自然進化而來。“對病毒這種僅由RNA構成的生物而言,基因組序列的差異就能展現其進化關系,為其來源于自然界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郭德銀解釋。
要認定病毒來源,通常采用“進化樹”的方法,畫出家族系譜圖,還需要定量比較相似核苷酸的數量。專家們的共識是,1100個核苷酸的差異意味著,nCoV-2019從蝙蝠到人之間還存在1個或多個中間宿主。Bedford創建的冠狀病毒家族系譜圖,其中包括蝙蝠、果子貍、SARS和nCoV-2019序列(來源:Science官方網站)
例如,SARS病毒起源雖然起源于蝙蝠,但果子貍冠狀病毒與人類SARS病毒之間的差異只有10個核苷酸左右。所以,這就可以推斷,果子貍是SARS病毒的中間宿主。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新冠病毒源自实验室?专家:无关,用命担保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科大讯飞:预计2019年公司营收将突破1
- 下一篇: TCL华星部分生产材料受疫情影响出现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