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IOS给我的启发
用了將近一年半的iOS,從4到4S,iOS5到iOS6。這里談談自己對iOS的一些看法,以及這款移動操作系統給我的啟發。
我知道這個帖子發出來可能有點“危險”。我從不發水貼,這些積分都是大家給的,不是灌水灌來的。我曾為安卓的部分機型編譯過rom,也為部分機型開發(或者說編譯)過安卓播放器Rockbox,對安卓的認識自認為也比較深。
這里純粹是個人意見,不談高深的技術,僅僅是用戶體驗和感受。我沒有貶低哪個操作系統的意思——iOS是我最喜歡的操作系統,安卓也很優秀。
我也希望大家文明討論,有認識不對的地方,懇請各位批評指正。
================================================================================
我認為,在移動設備上:
1.不需要名叫“程序管理”的程序
有一個程序管理的地方看似很好,實際上很糟。我們已經習慣了在控制面板里卸載程序,但在手持設備上,實在沒必要這么折騰。當你已經能在桌面上直觀地看到所有軟件時,為什么還要在別的地方再弄一個列表用來卸載程序呢?直接在桌面上操作不好嗎?在桌面上長按圖標然后點叉卸載絕對要比你進入層層菜單找到這個程序再點卸載按鈕方便得多。
2.別到處都是進度條
不是說哪都不需要,而是說大多數地方不需要,就比如卸載程序的時候。在安卓(等)設備上,卸載軟件時會出現一個進度條獨占整個屏幕,這樣的體驗非常不好。對用戶來說,卸載已經進行到百分之幾了這一點也不重要;我點個叉,然后這個程序從我眼前消失了,這就夠了,就這么簡單。
3.不要問這問那
有些事情應該是你(操作系統)做,而不是我做。當我靠近一家星巴克時,我的優惠券應該自動出現在屏幕上,這樣如果我要用,就可以直接掃描屏幕上的二維碼而不必再到一大堆程序里翻找;操作系統應該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而不是時不時地彈個窗口出來問這問那。“xx應用程序獲取了系統最高權限”,它都已經獲取到了,還關我什么事兒?
4.這是手機,不是儀表盤
你究竟想在屏幕上看到多少信息?前一段時間魅族的“Flyme”操作系統更新,有一個內容是“加寬了狀態欄”,理由是“與iOS和其他安卓設備相比,寬狀態欄可以呈現更多信息”。也許是的吧。但是,你究竟要在狀態欄上同時看到多少東西才能滿意?今天,各式各樣的系統監控軟件充斥著我們的屏幕。的確,這樣你就可以知道當前CPU工作頻率、剩余內存大小、精確到百分位的電量百分比、屏幕色溫、蜂窩網絡ip地址、數據流量使用情況,甚至還有當前手指點觸位置的屏幕坐標……有些還是動態刷新著的圖表。這可能很好看,但是你是在開飛機么?這是你的手機,不是飛機儀表盤。
5.誰扔的誰撿
不少人覺得他們的手機/電腦越來越卡了,于是上網查找解決方案。不一會兒,《別怪你的電腦卡,是你不會優化!》《xx個電腦(手機)提速秘訣!》《清除這些垃圾文件,讓你的電腦提速xx倍!》……這些神一樣的文章就都出來了而且被大量轉載。事實上,這樣的文章越多,就越說明對應的操作系統還不夠完善。想想個人計算機為什么會普及?就是因為圖形界面的發展使之易于被人理解——要變得越來越容易,而不是相反。垃圾文件是我扔在那的嗎?不是,是你(操作系統)把它們放在那的;因此,清理垃圾這些事也應該由你去做,而不是由我。我可不想進入層層目錄去做復雜的清理工作,誰扔的誰撿。這方面iOS是做得最好的,用戶從來不用擔心哪個位置有垃圾文件,因為即便有也微乎其微,它們不會影響到系統的正常運作。
6.一步到位
“這已經成為我的座右銘之一——專注、簡潔。有的時候,簡單要比復雜更難做到。你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承受幾倍的復雜,才能夠實現‘簡單’。但是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因為你一旦做到了‘簡單’,就可移山填海。”
這是史蒂夫?喬布斯的一句話。把一件事辦得復雜并不難,真正困難的是怎樣改進使之簡單。有些安卓設備上充斥著大量惱人的設置,CPU頻率設定、內存閾值設定、傳感器靈敏度設置、光線感應調節方案、USB連接模式選擇、sd卡讀寫緩存調整……PC上的Windows也是一樣,動態鏈接庫(dll)、注冊表、磁盤碎片整理、用戶賬戶控制……沒有任何最終用戶應該知道這些破玩意兒的。這些復雜的東西看似很專業很強大很牛x,但它們大大降低了易用性,使科技成為小部分技術宅的東西,普通用戶碰都不敢碰。sd卡緩存大小?哦,關我什么事兒,我又不是機器人,我又不讀寫sd卡!
我曾經聽人介紹過一部具有面部識別解鎖功能的移動設備(貌似山寨機)。使用方法是這樣的:先撥動解鎖鍵讓屏幕亮起來,然后根據提示把臉放在鏡頭前,過一會兒就自動解鎖了。他很驕傲地向我講述他們產品的這種先進技術,而我想的是,“你都有了解鎖鍵,還要再弄個人臉識別?!本來撥一下就能解鎖,現在被你弄成兩個步驟,這可能很先進,但也真的很沒用。”
在PC上,與蘋果具有相似簡潔理念的公司是美國賽門鐵克。雖然iOS操作系統和Norton(諾頓)反病毒不是同一類軟件,但它們的理念卻基本一致。諾頓的特點是安靜、智能、可靠,它不像其它殺毒軟件一樣時不時地彈窗出來問這問那。
Garageband是我最喜歡的軟件,它能夠讓哪怕一點樂理知識也沒有的人創造出最好的音樂套路。我說不出來更深層次的原因,它就是順手,僅此而已。
iLife套件之一是iDVD,這是一款光盤刻錄軟件。最初,軟件設計師設計好了iDVD的界面并向喬布斯匯報,在這個界面下,用戶可以自定義刻錄速度、光盤參數等,甚至首次打開時還有一個引導式的使用說明;設計師不停介紹軟件應該如何操作,而喬布斯早就聽得不耐煩了,他抓起一只筆走到白板前,畫了一個長方形的框,然后在框下面畫了個按鈕一樣的圓:“你們看好了,這是新的界面。用戶把要刻錄的文件拖進這個框里,然后點擊底下的刻錄鍵。就這么簡單。”
7.注重細節
在iOS,一部設備中裝有上百個App一點也不奇怪。這些軟件內容精致、風格一致、富有創意。更重要的是,它們絕大多數是從圖標開始就注重細節。我們都知道Keynote的圖標是一份年度報表,而現在,新版Keynote實際上已經更新了圖標,放大可見“Q42012”,這就是細節。
把iPhone自帶計算器橫過來,你可以算100 的階乘。我的卡西歐計算器最大只能算到69 的階乘,再大就報錯了。不是說 iPhone 秒殺計算器,而是說這樣一種理念:你當然可以帶個手機再帶個 psp、你當然可以帶個手機再帶個計算器、你當然可以帶個手機再帶個xxx……而現在,你只需要一部設備。科技應該讓生活越來越簡單,而不是反過來。
如果蘋果地圖不是蘋果地圖,而是別的什么公司的別的什么地圖,它也絕對不會招致如此批評;正因為一貫重視細節,所以只要有一次粗心的產品就會立即令人失望至極。
8.U盤和數據線
說真的,我不喜歡U盤和數據線;我把它們視為過時的舊技術。當然現在我也找不到能完全替代它們的東西——它們在某些領域還有一些優勢。但是,它們有時實在令我遺憾:我寫了一晚上的文章,拷貝在U盤里打算帶到打印店,但到了那以后我才發現——U盤不見了……它可能半路掉了出來,或者早就沒了,總之找不到了。我當然可以再買一個更大更好的U盤,但是我的文章呢?我存在里面的數據呢?磁盤有價、數據無價。數據線也會帶來很多麻煩:我用手機和iPad各拍了一張照片,現在我想統一一下我的相冊,我要怎么做?當然是用數據線!我把手機連電腦,把手機拍的新照片拷貝到電腦,然后拔下來;再把iPad連上,把剛才這張照片從電腦上同步進iPad,同時把用iPad拍的新照片拷出來,然后再把iPad拔下來,再把手機插上同步iPad拍的這張照片到手機……我已經不想往下寫了。拷貝兩張照片比“把大象裝冰箱”的步驟還多。
而現在,在iOS,iCloud讓我非常驚訝。我認為總有一天iCloud或是類似的服務將徹底替代U盤和數據線。有了iCloud,“你什么都不用做,這就是工作”:它將自動同步所有的一切。我用iPhone拍張照,這張照片會瞬間、自動、同時地出現在我的iPhone、iPad、iPodtouch和電腦的相冊里;我在手機上編輯了一份文檔,我的所有其他設備上都會同時更新;我在iPhone上玩割繩子玩到了第五關,當我拿起iPad的時候,直接就可以從第六關接著玩……所有這一切不需要任何特殊操作,不需要連一次數據線,甚至不需要按一次確認鍵。我佩服這種創意,如果是我,我想不到。
9.信息在應用之外
我不想裝一大堆App,但是沒辦法,我需要人人、需要QQ……我并不是需要這些軟件背后的一大堆二進制數據,我需要的是它們能提供給我的信息;信息不是App,信息是事物之間的差異。我不想時不時地打開QQ等程序去看有沒有人回復了我,因此,如果應用不需打開就可告訴我發生了什么,就會方便許多。iOS的推送通知是我見過最好的解決方案,當一個應用后臺之后,這個應用就被暫停了,它要通知你的信息由統一的消息推送進程接管,然后在通知中心顯示出來。這就意味著,你不必打開QQ、人人、微信……就可以同時收到來自QQ、人人、微信……的消息。這也就是為什么iOS只有512M內存卻是現今最流暢的移動操作系統的原因——它只需要同時運行一個程序。也正因為如此,電池能夠更加耐用。經常有人抨擊iOS和微軟WindowsPhone是毫無技術的“偽后臺”,實際上這可以保證高效率,并且技術上也很高明——我建議這么說的人去看看Apple的開發者文檔《Local and Push NotificationProgramming Guide》,在iTunes Store有免費下載,里面詳細說明了推送的原理和機制,包括服務器端。經常有人問我為什么我在人人上回復得那么迅速,就像一直在線一樣,實際上正是因為iOS有消息推送——我不必一直開著人人客戶端就能知道誰回復了我、回復了什么,就像有人發來短信一樣。
10.中端和終端
有些人問我,為什么iOS缺少某方面的功能。我的回答是,因為iOS設計成為一個“中端”,而不是“終端”。有些功能不是不能添加到手機上,而是添加了以后操作起來會很繁雜。換句話說,iPhone的某些功能和優勢不在iPhone上,而在iTunes上。比如說創建播放列表,你當然可以在手機上創建播放列表,但這意味著你需要幾十次地點擊屏幕來選中歌曲,然后再進行復雜的挪移操作;而在電腦上,創建播放列表輕而易舉——鼠標拖拽即可。因此,iPhone不允許用戶在手機上創建播放列表,只允許用戶通過iTunes在電腦上創建,然后同步過來。看似復雜,其實不然。當你習慣了iTunes你才會看到它有多方便——它將你的所有音樂、電影、應用……歸于一處,這使得iOS最終拋開了文件系統,你打開Pages就能直接看到所有文檔,而不必打開層層目錄反復翻找。換句話說,iOS不需要文件管理器,它是面向應用的系統,而不是面向文件。這也就意味著你不必操心磁盤碎片等問題,也不必考慮文件放在哪個文件夾底下,你打開應用,直接就能看到,不用你去找。這就是優勢。“中端”與“終端”的區別在于,前者并不打算替代PC的所有功能,而是PC的延續,或者說中繼。
11.安卓和刷機
每次,當我幫人整手機時,我都在想,“Google 的系統設計師們,你們賣給大家的就是一大堆電路板嗎??!”當然這純粹只是個人意見,也只是在心里想想。我喜歡安卓,我認為這是一個有潛力的操作系統,只不過現階段還存在一些問題,或者說,與我個人的理念還不相同。我不認為身邊某位朋友學會了刷機是件好事,也從來不認為會刷機的人就是高手了。我受不了那些奇怪的設置、復雜的邏輯和第三方某大俠略帶吹噓的所謂“優化”。但是,我也為安卓寫過我自己的程序,我衷心希望它越來越好。
12.放下你的手機
那些站在科技和人文交叉口的發明將改變世界。從這一點來說,算盤要比計算器更精美。
iMessage無線短信、FaceTime視頻電話、iCloud照片流……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人與人之間相互了解,為了人們能在一起分享文化、科技和信息。
你以為你拿個手機就連接了世界?那東西只是個工具。
是時候放下手機去和朋友面對面了。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zouhao/p/3305238.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关于IOS给我的启发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使用ioctl向linux内核传递参数的
- 下一篇: SQL语句调优 - 索引上的数据检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