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投稿成功接收的经验
對于閱讀過本文,對“引言”寫作引起重視的蟲友,我建議你們找些與課題相關的science上的文章來閱讀。一來science文章代表了該研究領域的最高最前沿的水平,二來其文章篇幅短但信息量大,3-4頁方便閱讀。我對“引言部分的寫作”的認識很大一部分也源于對長期對science上面文章的引言的閱讀。science引言往往都是用最通俗易懂的文字交代背景,然后以一種推理、分析的方式引出主題。有需要的蟲友可以好好借鑒一下。
?
?
首先,寫文章之前,刊物定位很關鍵。我將自己文章定位在了它適合的IF的刊物上。選雜志很關鍵。要考慮周期、外文審核嚴不嚴等問題。也許你的文章是達到了IF1.5的水平,本來投個IF1.5的相關雜志也符合情理。但是實際投稿時有些適合的雜志可能會提出一些苛刻的要求。如ELESVIEW旗下的那些刊物,你初來咋到就投,沒有什么背景(導師不夠牛,以前也很少往該雜志發過),往往很快就被編輯退稿,理由是英文不行,連送審的機會都沒有。我就經常遇到,以至于我也懷疑了自己的英文水平很長一段時間。無論自己怎么用心改,編輯就是說你英文不行。所以,我現在傾向于選一些獨立出版的刊物。那樣就沒有再被指出英語不行了。?
選定刊物后。除了基本的英文寫作水平外,我覺得文章中兩個部分最為重要:一是引言,二是數據描述與討論。
引言部分,我習慣采用邏輯推理的方式引出我的論題,這樣顯得比較吸引讀者。這里我將閱讀過的文獻,以一種邏輯、因果推理關系串連起來,然后推倒出我論文的主題。覺得這比“這個實驗沒人研究過,國內外做的人很少,所以有研究價值”之類的表達要來的吸引人多了。
數據描述與討論方面,我的經驗告訴我絕對不能照本宣科,完全看圖說話,那樣的文章不體現水平。以前我寫作時習慣看圖說話(導師一直就這么教的),結果審稿人就提出我的論文 no scientificinformation沒有科學信息,槍斃沒商量了。現在我采取一邊描述自己的數據,一邊即時地引用其文獻的數據,進行對比或聯合闡述需要得出的論斷。這樣參考文獻就會密密麻麻地分布在文中,自然不用去湊了。往往湊參考文獻數量的,文章會顯得很空洞。
在我近期被錄用的兩篇SCI外文中,我在引言和數據討論方面都采用了上面的寫作思路,結果審稿人給的意見都是小修,并都提出文章很有趣。這表明我提出的以上兩點寫作思路是有價值的。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baul/articles/1888949.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英文投稿成功接收的经验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BAT教程 第三节(FOR命令中的变量)
- 下一篇: AIX 修 炼 之 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