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新冠病毒致病性低更难遏制
澎湃新聞記者 虞涵棋
中國及其他幾個國家的最新信息顯示,與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和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相比,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造成的相關疾病似乎相對較輕。但這對于人類遏制新型病毒大規模傳播來說,未必是件好事。
1月24日發表在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的一篇觀點性文章拋出了這個問題。文章作者來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員(NIH)和荷蘭伊拉姆斯醫學中心。他們認為,如果新型冠狀病毒擁有高傳播力,且相對致病性較低,再加上可能出現的超級傳播者,那人類會更難遏制其大規模爆發。
繼2002年爆發的SARS和2012年爆發的MERS之后,新型冠狀病毒成為21世紀第三種在人類中爆發的致命冠狀病毒。
文章指出,面對一種新病毒時,以下問題十分關鍵:
疾病金字塔(disease pyramid)是什么形狀?
感染者中有多高比例患病?
患病者中有多高比例就醫?
這三個問題的答案,構成了經典的疾病監測金字塔。
疾病監測金字塔
如圖所示,金字塔從下到上分別是“輕癥狀或無癥狀”、“嚴重”、“致命”,隨著致病性增加,人類遏制病毒的能力也會增加。
這是因為,如果感染不會引起嚴重疾病,感染者很可能不會就醫。相反,他們會去工作和旅行,從而可能將病毒傳播給接觸者,甚至發生國際傳播。
文章指出,對于2019-nCoV,這三種病例各自所占的比例尚不得而知。這一知識缺口使人們無法對病毒的流行潛力做出現實評估,也使得疫情響應變得復雜。
文章也提到,人類目前對呼吸道病毒傳播力和致命性之間關系的許多理解來自于甲流病毒。甲流病毒的一類——禽流感的受體特異性發生適用于高效人際傳播的變異后,它趨向由下呼吸道轉向上呼吸道,從而降低了疾病負擔。
兩個最近的例子就是H1N1和H7N9。H1N1病毒與上呼吸道受體結合,引起的疾病相對較輕,在人群中廣泛傳播。而H7N9病毒與下呼吸道受體結合,致死率接近40%,但目前為止只造成過幾次人際集群傳播。
不過,這個推論未必適用于所有病毒。NL63和SARS-CoV這兩種冠狀病毒使用相同的受體,但致病性很不同。NL63通常只造成輕微的上呼吸道疾病,在人群中出現地方性流行。而SARS病毒會導致嚴重的下呼吸道疾病。最終,人們通過監測癥候群、隔離患者和隔離觀察接觸者的方式遏制了這一致死率約11%的病毒。因此,文章指出,致命性和傳播力并不一定相關。
幾種病毒的致病性與傳播表現
不過,從SARS和MERS的經驗來看,年齡和既有疾病都會影響到發病后果。因此,癥狀不嚴重的健康人群可能不會去檢測病毒,給易感人群帶來了顯著風險。
文章判斷,無重疾表現會影響人們對病毒傳播的遏制能力。如果許多感染者并無癥狀或僅有輕度癥狀,那么確定傳播鏈和追蹤后續接觸者就變得復雜得多,而這正是我們用以遏制SARS和埃博拉的有效工具。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新冠病毒致病性低更难遏制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谷歌正开发自家“Slack”:将合并旗下
- 下一篇: Ubuntu 发布迁移手册,拉拢 W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