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通讯》——4.27 电子数据取证理论与技术
4.27 電子數據取證理論與技術
電子數據取證的概念
電子數據取證是指恢復已被破壞的計算機數據及提供相關的電子數據證據。利用計算機軟硬件技術,以符合法律規范的方式對計算機入侵、破壞、欺詐、攻擊等違法犯罪行為進行證據獲取、保存、分析和出示的過程。
電子數據取證理論與技術
電子數據取證技術是伴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信息安全技術發展而快速發展的一個新興領域,近年來取得了許多重大成就,然而從電子數據取證理論和技術的實際運用中可以發現,當前的電子數據取證技術還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未來電子數據取證面臨著許多挑戰,必將向著專業化、自動化、智能化、更加深入、更加綜合的方向發展[6-7] 。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許榕生教授在回顧我國數字取證的發展時說過,十年前我們注意到電子數據取證領域關注的七個問題 :① 搜集或檢查會改變證據的原始狀態;② 計算機調查和數字證據對法律執行、法庭和立法機關來說是個新生事物;③ 爆炸性增長的數字媒體密度和普遍深入的計算機平臺;④ 數字化數據或隱藏數據的非直觀性;⑤ 信息技術及廣泛應用在日益變化;⑥ 合格取證人員的技能與培訓;⑦ 數字信息的短暫性(轉移、易改)。至今這些問題有些還未得到很好解決,依然是今天需要解決和繼續關注的問題,而近年來新出現的數字設備和技術也為電子數據取證帶來了新的挑戰。
電子數據取證領域的研究工作自開展以來獲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它們主要集中在法律和計算機科學兩個學科領域。在法學領域,主要研究計算機取證從證據獲取、固定、存管、分析、報告、呈堂、質證等過程中涉及到的相關法律問題。主要有:① 程序合法性問題;② 證據效力問題;③ 證據鏈完整性問題;④ 電子數據證據規則問題等。在計算機科學領域,對電子數據取證的研究分為理論研究與技術研究兩個分支。
理論研究側重對電子數據取證模型的研究,重點尋找可以支撐電子數據取證的科學基礎,研究具有較高的抽象性,研究在電子數據取證過程中遇到的普適性問題。
電子數據取證的技術研究側重于實踐,將抽象的理論應用到司法實踐中,并指導司法實踐的探索方向。例如,對電子數據取證產品、工具的研究,對具體取證環境下取證方法的探索,對取證方案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的探討與解決,以及司法實踐的配合等問題。
因此,電子數據取證理論與技術研究在相互促進中共同發展。法學與計算機科學的交叉,形成了一個較新的研究領域,這兩個領域的交叉和融合將成為未來計算機法庭科學或計算機法證理論與技術的發展趨勢。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通讯》——4.27 电子数据取证理论与技术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C++中引用()的用法和应用实例
- 下一篇: 纳米技术系列:物联网的下一个大事件竟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