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体
外泌體現在很火,搞醫學的都應該好好了解它。
外泌體簡介
1983年,外泌體首次于綿羊網織紅細胞中被發現, 1987年Johnstone將其命名為“exosome”?,F今,其特指直徑在40-100nm的盤狀囊泡。多種細胞在正常及病理狀態下均可分泌外泌體。其主要來源于細胞內內溶酶體微粒內陷形成的多囊泡體,經多囊泡體外膜與細胞膜融合后釋放到胞外基質中 。
外泌體介導的細胞間通訊
人體內多種細胞及體液均可分泌外泌體,包括內皮細胞、免疫細胞、血小板、平滑肌細胞等。當其由宿主細胞被分泌到受體細胞中時,外泌體可通過其攜帶的蛋白質、核酸、脂類等來調節受體細胞的生物學活性。
外泌體介導的細胞間通訊主要通過以下三種方式:
一是外泌體膜蛋白可以與靶細胞膜蛋白結合,進而激活靶細胞細胞內的信號通路。
二是在細胞外基質中,外泌體膜蛋白可以被蛋白酶剪切,剪切的碎片可以作為配體與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從而激活細胞內的信號通路。有報道稱一些外泌體膜上蛋白在其來源細胞膜上未能檢測出。
三是外泌體膜可以與靶細胞膜直接融合,非選擇性的釋放其所含的蛋白質、mRNA以及microRNA。
外泌體的功能
當外泌體在1980年首次被發現后,其被認為是細胞排泄廢物的一種方式,如今隨著大量對其生物來源、其物質構成及運輸、細胞間信號的傳導以及在體液中的分布的研究發現外泌體具有多種多樣的功能。外泌體的功能取決于其所來源的細胞類型,其可參與到機體免疫應答、抗原提呈、細胞遷移、細胞分化、腫瘤侵襲等方方面面。有研究表明腫瘤來源的外泌體參與到腫瘤細胞與基底細胞的遺傳信息的交換,從而導致大量新生血管的生成,促進了腫瘤的生長與侵襲。
?
參考:盤點:2015年外泌體領域十大前沿進展
總結
- 上一篇: linux黄金命令[积累中]
- 下一篇: Linux高级文本处理之gawk语法和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