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日记(三)
兒子最近表現(xiàn)不錯,已經(jīng)累積了20多個Star(完成某些任務例如做家務會獲得Star,一個Star一元錢,可以用來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昨天嚷嚷著要去商場買汽車。到商場我就和他說一切交給他自己,自己選玩具,自己講價,自己買。如果他能獨立完成可以額外獎勵10個Star,這樣可以買30多塊錢的玩具。
兒子拉著我在各個玩具攤位轉(zhuǎn)悠,一些攤主問他在找什么他也不說,最終在一個攤位他看上一個房車,我在一旁提醒他去找攤主詢價,他站了很久也不敢過去。我和他說這個房車很大,看起來比較貴,估計你的錢不夠,你可以看看小風火輪。他不情愿的放下房車挑了個風火輪,我給他訂了2分鐘,督促他拿給攤主,否則我們就走,他才不得不將車給攤主,攤主說車十元錢。我給兒子10塊錢,他拿給攤主,攤主把車給了他。全程他還是基本沒有說話。準備走了,我隨口問了一下房車的價格,攤主說最低45,我感覺性價比還是不錯,和兒子商量,你和攤主說你想要房車我就給你買,他拿起房車說我要這個,我補給攤主35,退還小風火輪。走出小玩具店,兒子走路模式立刻變成歡快的一蹦一跳,說這是他第一次買房車,回到家也是和媽媽姥姥展示,下午出去玩也一定要帶著,簡直愛不釋手。
整個過程我感覺沒有達到鍛煉孩子和人交往處理事情的目的。晚上反思有很多改進點:
- 開始讓他自己獨立買東西的決策很好,但不需要過早指定獎勵,沒有激勵他也有足夠動力去買玩具,激勵應該放在遇到困難那一刻;
- 他不敢去和攤主詢價,更多的是對未知的恐懼,或者也可能不知道怎么說。簡單督促并不是很好的辦法,最好的方式是找個角落和他進行模擬訓練,讓他直觀感受到整個過程并不可怕。
- 忽略了議價過程
- 破壞規(guī)則透支了Star,就算是特殊情況的獎勵也要說明清楚。
晚上帶兒子在小區(qū)樓下玩,發(fā)現(xiàn)幾個問題:
- “欺軟怕硬”,沒有規(guī)則。一個大一些的孩子A在兒子休息的時候借他的滑板車玩,等到兒子想玩的時候,他不去將自己的滑板車要回來,直接想去占用另一個小朋友B的滑板車
- 不會利用自己的資源,通過溝通獲得自己想要的(這個要求有點高)。其實兒子想玩A的水槍,他完全可以用自己的滑板車或球去交換,但他只會去搶或者看著(我提醒的也不到位)
- 不會“告狀”。當別的孩子用水槍呲水到他臉上時,雖然他不高興,但也不會去表達。
求助和利用資源是需要學習和練習的技能,日常當孩子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父母不要立刻沖上去幫他解決,給孩子思考和求助的空間,日積月累孩子才能夠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同時也能夠?qū)W會求助和利用資源。
健康的依賴是走向獨立的動力。
在不健康的依賴關系中,獲得幫助本身就是目的:一旦得到你想要的東西,整件事就結(jié)束了——多么安逸,多么輕松啊!
在健康的依賴關系中,獲得的是必要的幫助,是讓自己變得更有力量的途徑,是為了下一次能做得更好。在不健康的依賴關系中,尋求幫助是為了逃避挑戰(zhàn);在健康的依賴關系中,尋求幫助是為了學習和成長。
家里規(guī)則建立的不夠。
沒有給孩子規(guī)則或者整體目標,只是一個個即時命令,孩子只需要say yes or no。缺少思考。
獨立的前提是孩子感到獲得依賴和支持,不健康的獨立就是被迫的獨立,是不得不面對的獨立。
看電視的規(guī)則:
總結(jié)
- 上一篇: Integrating Spring a
- 下一篇: Java中使用Observer接口和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