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网格
??? 很早就想“談談網格”,然而這個題目實在有些啃不動,只好繼續叫“學習網格”。一直感到“網格”可能是第五代計算機(人工智能)以來最大的泡泡了,起碼比“數字圖書館”大多了,然而令人不解的是網格的確有那么多科學家大腕相信它,雖然霧里看花它的確是個非常非常好的東東,但是網格從還沒有Web就開始起步,具體指什么卻一改再改,近年來卻與小弟弟W3C打得火熱,竊取了Web Service甚至Semantic Web的一整套技術標準和方案,而且居然說網格是建立在因特網之上,又獨立于因特網的應用平臺,也有人干脆說下一代因特網就是網格,乖乖,連T.B.李爵士都不敢說Semantic Web(語義萬維網)會取代Web。 ??? 據說到2002年6月網格界開過“遵義會議”、提出OGSA(開放網格服務基礎架構)草案之后才使網格“走上了正確的道路”,然而—— ????? “近一兩年的實踐證明,OGSI存在明顯的不足。其過分強調網格服務和Web服務的差別,導致了兩者之間不能更好地融合在一起。由于OGSI單個規范中的內容太多,所有接口和操作都與服務數據有關,缺乏通用性,而且OGSI規范沒有對資源和服務進行區分。OGSI使用目前的Web服務和XML工具不能良好工作,其過于采用XML模式,比如xsd:any基本用法、屬性等,這種性質可能造成移植性差的問題。” ??? 然而這時候問題也還沒有完全解決,直到據說最近要推出的包含WSRF的WGSA2.0,才算與W3C完全徹底地同流合污,(當然今年年初發布的網格操作系統Globus Toolkit 4(GT4)已經完全支持WSRF了,ChinaGrid的對應中間件產品是CGSP,具有國際一流水平 ,呵呵)。現在看起來,宏觀上網格成了Web服務的一種特例,微觀上網格對于Web服務的許多規范進行了進一步定義,以適應分布環境下各類資源的分配與調度、存儲管理、支持工作流和安全特性等等功能細節,也是一套標準規范以及符合這些標準規范的應用軟件。可以看到網格實際上也為數字圖書館的建設提供了更進一步的標準化環境,支持網格的數字圖書館解決方案可以直接將應用建立在相應的網格平臺上,可以省去許多標準規范定義和中間件開發之苦。這就像生產汽車一樣,如果你自己定義各類組建標準,你可以生產各種怪模怪樣的外星汽車,然而你如果符合一套汽車行業標準規范,可能只能生產小汽車了,雖然想象力大大受限,但是由于組建的標準化,具有了更大的靈活性和巨大的成本優勢。 ??? 網格命運多桀,不用精通技術就能知道,受技術界的誤導,人們對網格的期待過于理想化了。最新一期《信息周刊》中有這樣的文字: ??? “當網格計算3年前從美國國家研究實驗室推到商業計算領域時,它給人的印象是無所不能。它向人們描繪了一系列令人興奮的功能,比如讓桌面電腦變得也像超級計算機那樣強勁;讓用戶擺脫他們部門的技術局限;通過采用了Globus Toolkit的網格計算,就能在互聯網上找到最佳的電腦和數據庫來解決復雜計算問題。……比爾?蓋茨(Bill Gates)曾這樣表示:網格計算代表了“計算機科學的圣杯”。 ??? “但是,網格計算在開拓企業市場過程中卻遇到了尷尬。惠普公司、IBM公司、微軟公司以及其他一些企業曾經希望采用Globus軟件,將客戶 的計算機、磁盤驅動器、數據庫和操作系統等組織成一個強大的網絡,突破計算能力的企業邊界。然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家企業在現實中采用Globus軟件。” 如果還要進一步的證明,中國計算機報去年就登了一篇許多人視而不見、或者充耳不聞的文章:規避網格泡沫,寫得太好了,使偶不得不超出版權限制,摘登字數達到原作的90%以上(如果被判侵權,請諸位為我募捐賠償啊,呵呵)。摘要附于文后。 ??? 我國的網格研發方興未艾,有五朵×××(見下),耗資該上億了吧,工程應該沒有粒子加速器那樣龐大,所以也就沒有楊振寧似的科學家諫言勸阻。網格本來可以做一個應用項目來做的,但是我國的這五大網格卻搞成試驗田了,看一看他們的論文就知道了,(這里有一篇國內號稱最牛的牛人的文章,介紹知識網格,使人霧里看花,仿佛科幻小說,又不知所云)。許多東西八字沒有一撇就吹得神乎其神,頂多給SCI收錄一把,畢業一批碩士博士,給國外培養些人才,說到應用,將來還得引進別人的產品。 ??? 國內網格五朵×××:
http://www.mygrid.org.uk/ myGrid項目主頁
http://www-106.ibm.com/developerworks/grid/
http://www.gridforum.org/ Global Grid Forum(GGF)官方主頁
http://www.globus.org/
http://www.rcuk.ac.uk/escience/ e-Science計劃
http://www.gridcomputingplanet.com/ 工業界的Grid新聞網站
http://people.cs.uchicago.edu/~foster/ Ian Foster個人主頁
http://www.neresc.ac.uk/ws-gaf/ WS-GAF 國內網站
------------------
http://kg.ict.ac.cn/ 中科院的Knowledge Grid主頁
http://www.gridhome.com/ 中國網格信息中轉站,國內最早、最大的Grid主題網站,基本上相當于劉鵬的個人網站,有大量的資料可以下載。 http://bbs.w3china.org/list.asp?boardid=57 W3CHINA Grid版 “中國語義網格”http://www.semgrid.net/(與知識網格http://kg.ict.ac.cn同宗,屬諸葛海);下一代WEB服務聯合研究中心Joint Centre of Excellence on Web Services Computing http://www.cs.cityu.edu.hk/~csqli/research-projects/WfView_B2B/content.htm;
??? 計算機及網絡設施、軟件和信息資源,是網格應用的三條腿,(當然還有一種說法,把“人”也網進去,作為網格應用的起點和終點)。長期以來網格只重視硬件資源的調度和共享,目前已開始重視相應的軟件和應用系統,然而對于第三條腿“信息資源”,國外還有一個Semantic Grid,(國外從E-Science到Cyberinfrastructure等與網格相關的研究開發無不把信息資源的利用共享、滿足用戶的信息需求放在首位,此所謂老槐的“人文性”吧),而我們雖然也有“知識網格”、“中國語義網格”,然而看看其中的研究內容你就會發現,還是計算機科學家們玩的把戲,實驗室里的東東。這第三只腿怎么辦?按我的認識甚至可以把這第三只腿看成是需要前兩只腿支起的整個身子,這身子就是具體應用中的大量的信息資源內容(當然各類應用中的信息資源有時也只是過程手段而不是目的,例如電子商務中的信息流),這整個語義內容架構就是我們應該關心的,目前這方面的研究還太少,剛剛起步,數字圖書館的研究對象和內容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網格也與Web或者Semantic Web(Sowa建議Semantic Web改名為Syntactic Web,因為他認為SW一點都不語義)一樣只是一個知識的平臺而已,數字圖書館才是其上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附:規避網格泡沫 特約作者 任潔 參見http://www.ccnews.com.cn/04.01/product_wangge.htm,未經授權,多有冒犯。 (網格) 像個小姑娘 被別人隨意打扮 網格確切的概念到目前為止,在學術界還沒有得到統一。網格到底是什么,不是什么,網格應該是什么樣的,有什么標準,到目前還沒有定論。至少從目前的很多專家口中說出來還都是不一樣的。每一個人的出發點是不一樣的,每一個人的利益也是不同的,因此在現實中,網格到現在還沒有一個權威的、統一的定義。
有人說網格是一種標準,有人說網格是一種方法,最早從事網格項目,目前在網格界最有影響力的是Ian foster,他為網格制定了三個標準,(1) 在非集中控制的環境中協同使用資源;(2)使用標準的、開放的和通用的協議和接口(Ian Foster 認為目前只有Globus 才算得上標準協議);(3) 提供非平凡的服務。這個標準雖然是權威口中說出來的,但是并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同。
…… 雖然將網 格比作電網,已經得到人們認同,但是這個概念并不能指導人們現在的工作和科研。就現實情況看,可以把網格和網格技術分開來,網格技術是一種概念和思想,它的本質是資源和信息共享以及協同。一切符合這個思想概念,能夠完成過去傳統技術不能完成的工作的技術都可以稱為網格技術。網格一般來說是個基礎設施,因為 要建立在資源和信息充分共享的基礎上,所以網格要整合很多異構的資源和不同的信息系統,就需要依賴公共標準。網格標準需要是開放的,它不能被控制在某個企業手中。對于網格的用戶來說,他們面對網格的接口需要是非常簡單的,用戶不必關心網格底層到底有多么復雜,他們所看到的網格是一個統一整體,完成的是一個 統一的功能。 在IT業界,在大公司的口中,網格其實是被用作廣告的噱頭。通過他們的口中,公眾實際上了解到的是,網格是一種高新技術,是下一代Internet,是下一個信息技術浪潮。如果用戶不跟上這個浪潮就會落伍。但是網格到底是什么,到底怎么應用,網格給公眾,給企業到底帶來的是什么,實際上各家有各家的說法,甚至有的還沒有說清楚。 IT廠商好似一個純熟的畫匠,給用戶畫了一幅看起來特別美的油畫,但是到底畫的是什么,模模糊糊,搞不明白。這已經是IT公司慣用的伎倆,也是他們培養任何一個產業都需要吹的泡泡,相信IT業界已經習慣了公司吹出來的各式各樣的泡泡了。 網格年輕的心 并非足夠堅強 網格是一個還未長大成人的孩童,可塑性太強。總體上看,網格技術目前還處在初級階段,對于大多數應用領域,尤其是在商業應用,網格都不是成熟到能夠達到實用的地步。目前,網格計算領域已被具體劃分成計算網格、數據網格、信息網格、服務網格、語義網格等等。其中,計算網格相對研究的最早,目前已經有了一些 現實工作。美國建立了他們的計算網格,中國也建立了國家高性能計算環境,而且目前也正在進一步完善這個計算網格的功能。
計算網格應用的工作還處在探索階段,網格的力量還不能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樣,即把全國巨型機和高性能集群用高速網絡連接起來,就可以組成一個相當于所有巨型機計算能力之和的一個具有龐大計算能力的超級計算機。……目前針對一個計算任務,聯合調度多個計算資源服 務的技術問題,已經進行了很多研究,但還只適用于某些通訊需求很少的應用,對于絕大多數應用都還沒有超過在單臺高性能巨型機上運行的效果。計算網格中下一步要解決的都是比較艱巨的問題,不是短期內能夠完善達到所提出的高吞吐率,聯合調度,資源預約,魯棒性等目標要求。
數據網格在國外,針對其應用的研究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主要是面向高能物理,化學等領域。這些項目目標明確,特點分明,雖然數據網格的實現技術可以借鑒,但是不具有通用性。通用的數據網格產品有SRB,AVAKI等。目前已經有比較穩定的基本功能實現,但是還沒有見到典型的、成功的應用實例,特別是針對商業應用。……數據網格的現狀是 有一些階段性成果和產品,正在積極的尋找應用。處在結合和發展階段。
信息網格的前景被很多IT廠商和專家看好。政府,軍隊,大公司都有強烈的需求。但是專家和技術人員,現今還處于初步討論階段,并沒有任何有實際意義的原型和產品出現。而實際上,開發原形產品是一項極其艱難的任務。為了實現軟件的互通互操作,在中間件領域已經進行了長期的研究,各大公司投入巨資進行標準定義,軟件開發,并且已經形成了一個中間件產業。而對于信息網格來說,這僅僅是一個基本的要求。信息網格不僅需要軟件能夠互通互操作,而且需要在此基礎上提煉所有有用信息,并把用戶最關心的內容及時的、準確的、經過智能的分析整理,并用最終用戶容易理解的方式,送到用戶手中,為政府官員,軍隊指揮官,公司經理的決策提供依據。對于這個目標,信息網格技術大概在2020年內可以實現并支持這樣的體系。
服務網格核心思想是各行各業把相關業務實現成Web Services(網絡服務)的形式,讓用戶能夠通過網絡獲得服務,或者是讓其它的業務軟件能夠調用。公司對外提供服務,當然是收費或者靠業務獲得利益,政府機構,事業單位也可以用這種方式提高工作效率,節省大量的成本。 …… 像一個框 什么都來裝 就因為網格技術可大可小,可通用,可具體。現實中,很多圍繞網格話題的科研課題的研究方向非常前沿,內容十分復雜。全球研究機構重點研究方向集中在,如何在超大規模、組成極其復雜的情況下,實現網格技術,例如我國863計劃正在實行的“中國國家網格”,教育部實施的“教育科研網格”,歐洲的Data Grid項目和UniCore。研究一種通用建設網格的方法,往往是一個長期的目標,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把所有問題都解決。
當前很多公司,政府機構,學校,某些行業都確確實實感覺到了網格的必要性,他們大多是對底層組織機構中資源分散,彼此相互孤立的現狀感到不滿。他們對網格技術的需求是比較旺盛的,只是現有的IT技術,還達不到他們的要求。
如何協同社會各個行業,各個部門的功能,來共同解決復雜的問題,這是當今網格標準制定的方向。例如在一個交通網格中,一個交通服務公司來為所有駕駛員提供選擇交通路線的服務,這些服務應包含氣象服務、GPS定位服務、道路建設部門服務。為了達到這種全社會網格(或者稱為服務網格)的目標各個行業就需要把本行業對外的業務電子化,信息化,Web Services(網絡服務)化。這個過程大概是在5年以后才會陸續出現,并且會不斷的發展壯大,并在10年后或者更長的時間內達到成熟。在這之前很多企業和部門就需要為這樣的業務運行方式進行技術上的準備。 商業應用 永遠利字當頭 商業都是要盈利的,而網格的普及,在很多情況下強調 的是一種基礎設施,就象水電、橋梁道路、internet一樣,各種應用是要在這樣的基礎設施上運行的。建設這樣的基礎設施很大程度上需要政府來介入,比 如說,美國建設了計算網格,用高速網絡聯系了多個超級計算中心,各個超級計算中心或者說整個計算網格的運行基本上是靠國家補貼來維持,并不能靠出售計算能力來達到收支平衡。
國家提供的高性能計算力來解決各種應用問題,帶來的是國家整體利益的增加,而不是網格自身的盈利。對于存儲網格,數據網格,數據庫網格等,是完全可以靠IT公司的摸索來實現。其模式是為其它企業提供非常專業的存儲服務,數據庫服務等。
建設存儲網格,數據網格,數據庫網格,是可以盈利的,但是其前期投入和維護的成本都會很高。鑒于在網格平臺之上應用苦乏,網格技術還不成熟,相關法律還不健全的情況下,建設這樣的基礎設施很可能虧本,包括成為這樣的網格客戶都是要冒風險的,其網格客戶群體需要一個長期的培養過程。 CIO慎看網格 網格是一項值得關注的技術,它是符合技術發展潮流的,但是其發展是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如果是大企業中的CIO,企業自身有比較強的經濟實力,現在就可以 積極研究網格技術在本企業的應用,如果能夠領先其它企業早一步實現,無疑可以在企業的競爭中占據比較有利的位置。小公司、小企業,可以在網格這種基礎設施建設好的情況下,積極利用各種網格平臺帶來的低成本,低風險,高效率的好處,把主要精力放在主要的盈利業務上去。
對于政府部門CIO來說,目前就需要制定中長期的建設計劃,比如,衛生部門,如果希望在十年內能夠實現一個衛生系統的網格,或者為社會服務網格提供相應的衛生系統的服務。那么就需要整合各個醫院的信息系統,實現信息的互通或者能夠在上面進行信息集成。
- 863中國國家網格China National Grid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China Science Grid
- 973語義網格China Semantic Grid
- 中國教育科研網格ChinaGrid
- 上海網格ShanghaiGrid
http://www.mygrid.org.uk/ myGrid項目主頁
http://www-106.ibm.com/developerworks/grid/
http://www.gridforum.org/ Global Grid Forum(GGF)官方主頁
http://www.globus.org/
http://www.rcuk.ac.uk/escience/ e-Science計劃
http://www.gridcomputingplanet.com/ 工業界的Grid新聞網站
http://people.cs.uchicago.edu/~foster/ Ian Foster個人主頁
http://www.neresc.ac.uk/ws-gaf/ WS-GAF 國內網站
------------------
http://kg.ict.ac.cn/ 中科院的Knowledge Grid主頁
http://www.gridhome.com/ 中國網格信息中轉站,國內最早、最大的Grid主題網站,基本上相當于劉鵬的個人網站,有大量的資料可以下載。 http://bbs.w3china.org/list.asp?boardid=57 W3CHINA Grid版 “中國語義網格”http://www.semgrid.net/(與知識網格http://kg.ict.ac.cn同宗,屬諸葛海);下一代WEB服務聯合研究中心Joint Centre of Excellence on Web Services Computing http://www.cs.cityu.edu.hk/~csqli/research-projects/WfView_B2B/content.htm;
??? 計算機及網絡設施、軟件和信息資源,是網格應用的三條腿,(當然還有一種說法,把“人”也網進去,作為網格應用的起點和終點)。長期以來網格只重視硬件資源的調度和共享,目前已開始重視相應的軟件和應用系統,然而對于第三條腿“信息資源”,國外還有一個Semantic Grid,(國外從E-Science到Cyberinfrastructure等與網格相關的研究開發無不把信息資源的利用共享、滿足用戶的信息需求放在首位,此所謂老槐的“人文性”吧),而我們雖然也有“知識網格”、“中國語義網格”,然而看看其中的研究內容你就會發現,還是計算機科學家們玩的把戲,實驗室里的東東。這第三只腿怎么辦?按我的認識甚至可以把這第三只腿看成是需要前兩只腿支起的整個身子,這身子就是具體應用中的大量的信息資源內容(當然各類應用中的信息資源有時也只是過程手段而不是目的,例如電子商務中的信息流),這整個語義內容架構就是我們應該關心的,目前這方面的研究還太少,剛剛起步,數字圖書館的研究對象和內容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網格也與Web或者Semantic Web(Sowa建議Semantic Web改名為Syntactic Web,因為他認為SW一點都不語義)一樣只是一個知識的平臺而已,數字圖書館才是其上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附:規避網格泡沫 特約作者 任潔 參見http://www.ccnews.com.cn/04.01/product_wangge.htm,未經授權,多有冒犯。 (網格) 像個小姑娘 被別人隨意打扮 網格確切的概念到目前為止,在學術界還沒有得到統一。網格到底是什么,不是什么,網格應該是什么樣的,有什么標準,到目前還沒有定論。至少從目前的很多專家口中說出來還都是不一樣的。每一個人的出發點是不一樣的,每一個人的利益也是不同的,因此在現實中,網格到現在還沒有一個權威的、統一的定義。
有人說網格是一種標準,有人說網格是一種方法,最早從事網格項目,目前在網格界最有影響力的是Ian foster,他為網格制定了三個標準,(1) 在非集中控制的環境中協同使用資源;(2)使用標準的、開放的和通用的協議和接口(Ian Foster 認為目前只有Globus 才算得上標準協議);(3) 提供非平凡的服務。這個標準雖然是權威口中說出來的,但是并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同。
…… 雖然將網 格比作電網,已經得到人們認同,但是這個概念并不能指導人們現在的工作和科研。就現實情況看,可以把網格和網格技術分開來,網格技術是一種概念和思想,它的本質是資源和信息共享以及協同。一切符合這個思想概念,能夠完成過去傳統技術不能完成的工作的技術都可以稱為網格技術。網格一般來說是個基礎設施,因為 要建立在資源和信息充分共享的基礎上,所以網格要整合很多異構的資源和不同的信息系統,就需要依賴公共標準。網格標準需要是開放的,它不能被控制在某個企業手中。對于網格的用戶來說,他們面對網格的接口需要是非常簡單的,用戶不必關心網格底層到底有多么復雜,他們所看到的網格是一個統一整體,完成的是一個 統一的功能。 在IT業界,在大公司的口中,網格其實是被用作廣告的噱頭。通過他們的口中,公眾實際上了解到的是,網格是一種高新技術,是下一代Internet,是下一個信息技術浪潮。如果用戶不跟上這個浪潮就會落伍。但是網格到底是什么,到底怎么應用,網格給公眾,給企業到底帶來的是什么,實際上各家有各家的說法,甚至有的還沒有說清楚。 IT廠商好似一個純熟的畫匠,給用戶畫了一幅看起來特別美的油畫,但是到底畫的是什么,模模糊糊,搞不明白。這已經是IT公司慣用的伎倆,也是他們培養任何一個產業都需要吹的泡泡,相信IT業界已經習慣了公司吹出來的各式各樣的泡泡了。 網格年輕的心 并非足夠堅強 網格是一個還未長大成人的孩童,可塑性太強。總體上看,網格技術目前還處在初級階段,對于大多數應用領域,尤其是在商業應用,網格都不是成熟到能夠達到實用的地步。目前,網格計算領域已被具體劃分成計算網格、數據網格、信息網格、服務網格、語義網格等等。其中,計算網格相對研究的最早,目前已經有了一些 現實工作。美國建立了他們的計算網格,中國也建立了國家高性能計算環境,而且目前也正在進一步完善這個計算網格的功能。
計算網格應用的工作還處在探索階段,網格的力量還不能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樣,即把全國巨型機和高性能集群用高速網絡連接起來,就可以組成一個相當于所有巨型機計算能力之和的一個具有龐大計算能力的超級計算機。……目前針對一個計算任務,聯合調度多個計算資源服 務的技術問題,已經進行了很多研究,但還只適用于某些通訊需求很少的應用,對于絕大多數應用都還沒有超過在單臺高性能巨型機上運行的效果。計算網格中下一步要解決的都是比較艱巨的問題,不是短期內能夠完善達到所提出的高吞吐率,聯合調度,資源預約,魯棒性等目標要求。
數據網格在國外,針對其應用的研究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主要是面向高能物理,化學等領域。這些項目目標明確,特點分明,雖然數據網格的實現技術可以借鑒,但是不具有通用性。通用的數據網格產品有SRB,AVAKI等。目前已經有比較穩定的基本功能實現,但是還沒有見到典型的、成功的應用實例,特別是針對商業應用。……數據網格的現狀是 有一些階段性成果和產品,正在積極的尋找應用。處在結合和發展階段。
信息網格的前景被很多IT廠商和專家看好。政府,軍隊,大公司都有強烈的需求。但是專家和技術人員,現今還處于初步討論階段,并沒有任何有實際意義的原型和產品出現。而實際上,開發原形產品是一項極其艱難的任務。為了實現軟件的互通互操作,在中間件領域已經進行了長期的研究,各大公司投入巨資進行標準定義,軟件開發,并且已經形成了一個中間件產業。而對于信息網格來說,這僅僅是一個基本的要求。信息網格不僅需要軟件能夠互通互操作,而且需要在此基礎上提煉所有有用信息,并把用戶最關心的內容及時的、準確的、經過智能的分析整理,并用最終用戶容易理解的方式,送到用戶手中,為政府官員,軍隊指揮官,公司經理的決策提供依據。對于這個目標,信息網格技術大概在2020年內可以實現并支持這樣的體系。
服務網格核心思想是各行各業把相關業務實現成Web Services(網絡服務)的形式,讓用戶能夠通過網絡獲得服務,或者是讓其它的業務軟件能夠調用。公司對外提供服務,當然是收費或者靠業務獲得利益,政府機構,事業單位也可以用這種方式提高工作效率,節省大量的成本。 …… 像一個框 什么都來裝 就因為網格技術可大可小,可通用,可具體。現實中,很多圍繞網格話題的科研課題的研究方向非常前沿,內容十分復雜。全球研究機構重點研究方向集中在,如何在超大規模、組成極其復雜的情況下,實現網格技術,例如我國863計劃正在實行的“中國國家網格”,教育部實施的“教育科研網格”,歐洲的Data Grid項目和UniCore。研究一種通用建設網格的方法,往往是一個長期的目標,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把所有問題都解決。
當前很多公司,政府機構,學校,某些行業都確確實實感覺到了網格的必要性,他們大多是對底層組織機構中資源分散,彼此相互孤立的現狀感到不滿。他們對網格技術的需求是比較旺盛的,只是現有的IT技術,還達不到他們的要求。
如何協同社會各個行業,各個部門的功能,來共同解決復雜的問題,這是當今網格標準制定的方向。例如在一個交通網格中,一個交通服務公司來為所有駕駛員提供選擇交通路線的服務,這些服務應包含氣象服務、GPS定位服務、道路建設部門服務。為了達到這種全社會網格(或者稱為服務網格)的目標各個行業就需要把本行業對外的業務電子化,信息化,Web Services(網絡服務)化。這個過程大概是在5年以后才會陸續出現,并且會不斷的發展壯大,并在10年后或者更長的時間內達到成熟。在這之前很多企業和部門就需要為這樣的業務運行方式進行技術上的準備。 商業應用 永遠利字當頭 商業都是要盈利的,而網格的普及,在很多情況下強調 的是一種基礎設施,就象水電、橋梁道路、internet一樣,各種應用是要在這樣的基礎設施上運行的。建設這樣的基礎設施很大程度上需要政府來介入,比 如說,美國建設了計算網格,用高速網絡聯系了多個超級計算中心,各個超級計算中心或者說整個計算網格的運行基本上是靠國家補貼來維持,并不能靠出售計算能力來達到收支平衡。
國家提供的高性能計算力來解決各種應用問題,帶來的是國家整體利益的增加,而不是網格自身的盈利。對于存儲網格,數據網格,數據庫網格等,是完全可以靠IT公司的摸索來實現。其模式是為其它企業提供非常專業的存儲服務,數據庫服務等。
建設存儲網格,數據網格,數據庫網格,是可以盈利的,但是其前期投入和維護的成本都會很高。鑒于在網格平臺之上應用苦乏,網格技術還不成熟,相關法律還不健全的情況下,建設這樣的基礎設施很可能虧本,包括成為這樣的網格客戶都是要冒風險的,其網格客戶群體需要一個長期的培養過程。 CIO慎看網格 網格是一項值得關注的技術,它是符合技術發展潮流的,但是其發展是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如果是大企業中的CIO,企業自身有比較強的經濟實力,現在就可以 積極研究網格技術在本企業的應用,如果能夠領先其它企業早一步實現,無疑可以在企業的競爭中占據比較有利的位置。小公司、小企業,可以在網格這種基礎設施建設好的情況下,積極利用各種網格平臺帶來的低成本,低風險,高效率的好處,把主要精力放在主要的盈利業務上去。
對于政府部門CIO來說,目前就需要制定中長期的建設計劃,比如,衛生部門,如果希望在十年內能夠實現一個衛生系統的網格,或者為社會服務網格提供相應的衛生系統的服務。那么就需要整合各個醫院的信息系統,實現信息的互通或者能夠在上面進行信息集成。
轉載于:https://blog.51cto.com/luckybins/193935
總結
- 上一篇: Hibernate【XXXX.hbm.x
- 下一篇: File类的使用(ja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