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39 全局静态ApplicationContext的问题
上一篇提到可以用一個全局靜態context來替代context單例。那在App的一個公共基礎類里面(比如我們的RunningContext)定義一個全局靜態context會有問題嗎?
public static Context sAppContext = null; 復制代碼這個sAppContext如果為null就用getApplicationContext獲取,典型的單例(但不是在構造函數里初始化)。但只要你用static修飾Context,IDE還是會一直警告你"Do not place android context classes in static fields, this is a memory leak."
有人會說既然ApplicationContext只要app的進程還在就會一直存在,就不會造成內存泄露。這話對嗎?我感覺挺對的,只要你不像EP38里的例子一樣,把這個全局靜態context傳遞給單例的構造函數,也想不出什么會泄露內存的場景。
但是我總覺得Android Studio警告不要把context用static修飾是有道理的。 stackoverflow上有人解釋說,為了避免內存泄露,幾乎沒有任何必要使用靜態變量。常量可以用靜態的,因為它們的數量和占據的空間都不多。
使用全局靜態Context是上一篇文章得到的一個方案,但是這樣還是會有一些問題的。6 THINGS YOU SHOULD KNOW的作者提出了以下幾點。
###1. 會讓構造參數的作用得不到發揮
Google’s Guide to Writing testable code說:
靜態的獲取全局變量并沒有將它們(全局變量)構造函數和方法的依賴關系告訴給閱讀代碼的人。全局變量和單例通過API掩蓋了它們真實的依賴關系。如果想要真正理解依賴關系,開發人員必須逐行閱讀代碼。
比如你寫了一個方法叫作displayString (),如果你給它的構造方法傳入一個Context 和一個 String,那我們可能會推測你用了Context管理的某個方法來展示字符串,比如Toast。這也是構造參數的一個指示作用。
說到這兒我不禁猜到為什么static方法/對象/變量/常量不需要用對象來調用了,因為staticstatic方法/對象/變量/常量一旦初始化就一直存在于內存中,不會被GC,自然不需要每次都重新初始化一遍了。
###2. 違反了封裝原則 這個說法聽起來有點牽強。 封裝保障了一個對象的行為只能被它的API所影響。但其實不用封裝也不會造成程序崩潰。
###3. 不容易進行單元測試 單元測試就是「對軟件中的最小可測試單元進行檢查和驗證」。比如C語言中的一個函數,Java中的一個類,圖形化程序的一個界面,一個按鈕;這個最小單元是人為規定的。全局靜態Context破壞了單元測試。
Android單元測試都測些什么? View/UI都不太好測,可以測數據庫、文件操作之類。
結論
不要使用全局靜態ApplicationContext,依賴外界注入。。雖然麻煩。
References: [1]http://www.philosophicalhacker.com/post/what-should-we-unit-test/ [2]http://blog.csdn.net/hwz2311245/article/details/47731477 [3]http://www.jianshu.com/p/03118c11c199
轉載于:https://juejin.im/post/5a3132f46fb9a04511712148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EP39 全局静态ApplicationContext的问题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AngularJS跨域问题 ajax 跨
- 下一篇: Putty、Xshell连接Lin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