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链的使用
這段時間突然有點了解了原型的方法然后看了這個文章感覺很詳細,就記錄一下
原型對象
每個javascript對象都有一個原型對象,這個對象在不同的解釋器下的實現不同。比如在firefox下,每個對象都有一個隱藏的__proto__屬性,這個屬性就是“原型對象”的引用。
原型鏈
由于原型對象本身也是對象,根據上邊的定義,它也有自己的原型,而它自己的原型對象又可以有自己的原型,這樣就組成了一條鏈,這個就是原型鏈,JavaScritp引擎在訪問對象的屬性時,如果在對象本身中沒有找到,則會去原型鏈中查找,如果找到,直接返回值,如果整個鏈都遍歷且沒有找到屬性,則返回undefined.原型鏈一般實現為一個鏈表,這樣就可以按照一定的順序來查找。
示例1
| var?base = {? ????name : "base",? ????getInfo : function(){? ???????return?this.name;? ????}? }? ???? var?ext1 = {? ????id : 0,? ????__proto__ : base? }? ???? var?ext2 = {? ????id : 9,? ????__proto__ : base? }? ???? print(ext1.id);? print(ext1.getInfo());? print(ext2.id);? print(ext2.getInfo());? |
?結果
| 0 base 9 base |
?圖1
可以看到,當執行ext1.id時,引擎在ext1對象本身中就找到了id屬性,因此返回其值0,當執行ext1.getInfo時,ext1對象中沒有找到,因此在其原型對象base中查找,找到之后,執行這個函數,得到輸出”base”。
我們將上例中的ext1對象稍加修改,為ext1對象加上name屬性:
示例2
| var?base = {? ????name : "base",? ????getInfo : function(){? ???????return?this.name;? ????}? }? ???? var?ext1 = {? ????id : 0,? ????name : "ext1",???? ????__proto__ : base? }? ???? print(ext1.id);? print(ext1.getInfo());? |
?結果
| 0 ext1 |
這個運行效果同樣驗證了原型鏈的運行機制:從對象本身出發,沿著__proto__查找,直到找到屬性名稱相同的值(沒有找到,則返回undefined)。
我們對上例再做一點修改,來更好的演示原型鏈的工作方式:
示例3
| var?base = {? ????name : "base",? ????getInfo : function(){? ???????return?this.id + ":"?+ this.name;? ????}? }? ???? var?ext1 = {? ????id : 0,? ????__proto__ : base? }? ???? print(ext1.getInfo());? |
?結果
| 0:base |
? 應該注意的是,getInfo函數中的this表示原始的對象,而并非原型對象。上例中的id屬性來自于ext1對象,而name來自于base對象。如果對象沒有顯式的聲明自己的”__proto__”屬性,這個值默認的設置為Object.prototype,而Object.prototype的”__proto__”屬性的值為”null”,標志著原型鏈的終結。
構造器
我們在來討論一下構造器,除了上邊提到的直接操作對象的__proto__屬性的指向以外,JavaScript還支持構造器形式的對象創建。構造器會自動的為新創建的對象設置原型對象,此時的原型對象通過構造器的prototype屬性來引用。
我們以例子來說明,將Task函數作為構造器,然后創建兩個實例task1, task2:
示例4
| function?Task(id){? ????this.id = id;? }? ???? Task.prototype.status = "STOPPED";? Task.prototype.execute = function(args){? ????return?"execute task_"+this.id+"["+this.status+"]:"+args;? }? ???? var?task1 = new?Task(1);? var?task2 = new?Task(2);? ???? task1.status = "ACTIVE";? task2.status = "STARTING";? ???? print(task1.execute("task1"));? print(task2.execute("task2"));? |
?結果
| execute task_1[ACTIVE]:task1 execute task_2[STARTING]:task2 |
? 構造器會自動為task1,task2兩個對象設置原型對象Task.prototype,這個對象被Task(在此最為構造器)的prototype屬性引用,參看下圖中的箭頭指向。
圖2
由于Task本身仍舊是函數,因此其”__proto__”屬性為Function.prototype, 而內建的函數原型對象的”__proto__”屬性則為Object.prototype對象。最后Obejct.prototype的”__proto__”值為null。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bgxiaoniu/p/6754396.html
總結
- 上一篇: 使用 C# 开发智能手机软件:推箱子(十
- 下一篇: CentOS7 安装LNMP(Lin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