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学习之路-12 (递归)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Python学习之路-12 (递归)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所謂遞歸其實就是函數本身調用函數,直到滿足指定條件之后一層層退出函數, 例如
從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正在給小和尚講故事呢!故事是什么呢?“從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正在給小和尚講故事呢!故事是什么呢?‘從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正在給小和尚講故事呢!故事是什么呢?……’”
- 利用函數編寫一個斐波那契數列
0, 1, 1, 2, 3, 5, 8, 13, 21, 34, 55, 89, 144, 233,377,610,987,1597,2584,4181,6765,10946,17711,28657,46368
斐波那契數列就是前面給兩個數相加得到后面一個數,依次往后
代碼如下
#!/usr/bin/env python # _*_ coding: utf-8 _*_def Counter(n1, n2): if n1 > 10000: # 當要計算的值大于10000就退出 return print("Counter:", n1) # 輸出當前計算到那個值了 n3 = n1 + n2 # 第一個值加上第一個值等于第三個值 Counter(n2, n3) # 調用計數器函數,此時第一個值是調用函數傳過來的最后一個值,而第二個值是計算出來的第三個值 Counter(0, 1) # 調用計數器函數輸出結果
/usr/bin/python3.5 /home/Guniao/Documents/PycharmProjects/blogcodes/斐波那契.py Counter: 0 Counter: 1 Counter: 1 Counter: 2 Counter: 3 Counter: 5 Counter: 8 Counter: 13 Counter: 21 Counter: 34 Counter: 55 Counter: 89 Counter: 144 Counter: 233 Counter: 377 Counter: 610 Counter: 987 Counter: 1597 Counter: 2584 Counter: 4181 Counter: 6765 Process finished with exit code 0- 利用遞歸獲取斐波那契數列中的第10個數,并將該值返回給調用者
代碼:
#!/usr/bin/env python # _*_ coding: utf-8 _*_def Counter(Index, Start, End): print("第%d次計算,第一個數字是%d,第二個數字是%d" % (Index, Start, End)) if Index == 10: # 如果要計算的值是10就退出 return Start N = Start + End # N等于第一個數加上第二個數 Number = Counter(Index + 1, End, N) # 繼續調用計數器函數,End相當與傳給函數的第一個數,N是傳給函數的第二個數 return Number result = Counter(1, 0, 1) print("得出的數字是:", result)輸出結果
/usr/bin/python3.5 /home/Guniao/Documents/PycharmProjects/blogcodes/遞歸.py 第1次計算,第一個數字是0,第二個數字是1 第2次計算,第一個數字是1,第二個數字是1 第3次計算,第一個數字是1,第二個數字是2 第4次計算,第一個數字是2,第二個數字是3 第5次計算,第一個數字是3,第二個數字是5 第6次計算,第一個數字是5,第二個數字是8 第7次計算,第一個數字是8,第二個數字是13 第8次計算,第一個數字是13,第二個數字是21 第9次計算,第一個數字是21,第二個數字是34 第10次計算,第一個數字是34,第二個數字是55 得出的數字是: 34 Process finished with exit code 0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sjie0224/articles/7562546.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Python学习之路-12 (递归)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poj1018 Communicatio
- 下一篇: Java中的关于static的解释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