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2020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
科技日報記者張蓋倫
取消榮譽證書、論文、專利作為入圍條件,高考成績才是依據……請有意參加今年自主招生的應屆高考生注意了,你們將面對的是一個新的計劃——強基計劃。
15 日,記者從教育部了解到,教育部于日前印發了一份重磅文件《關于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也稱“強基計劃”)。《意見》指出,在確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積極探索多維度考核評價模式,逐步建立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培養的有效機制。2020 年起,不再組織開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
強基計劃:突出基礎學科支撐作用
強基計劃主要選拔有志于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由有關高校結合自身辦學特色,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招生。
在起步階段,遴選部分“一流大學”建設高校開展試點。相關高校可向教育部申請并提交相關專業的招生和人才培養一體化方案。教育部組織專家綜合各方面因素,研究確定強基計劃招生高校、專業及規模。2020 年起,原有高校自主招生方式不再使用。
教育部高校學生司負責人表示,2003 年教育部開展高校自主招生改革以來,在探索綜合評價學生、破解招生“唯分數論”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有關調查研究表明,自主招生錄取的學生入校后在學業成績、科技創新、學術論文、升學深造等方面總體表現突出。但近年來,自主招生也面臨一些新挑戰和新問題,包括招生學科過于寬泛、重點不集中、招生與培養銜接不夠、個別高校考核評價不夠科學規范、個別考生提供不真實的學科特長材料等,必須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著力加以解決。
不看競賽證書、論文和專利,
高考成績占比不得低于 85%
此番改革,也是要探索建立基于統一高考的多維度考核評價學生的招生模式。
強基計劃具體招生程序如下:
- 3 月底前,試點高校發布年度強基計劃招生簡章。
- 4 月,符合報考條件的考生可在網上報名參加強基計劃招生
- 6 月,所有考生參加統一高考。
- 6 月 25 日前,各省級招生考試機構向有關高校提供報名考生高考成績(不含高考加分)。
- 6 月 26 日前,高校依據考生的高考成績,按在各省(區、市)強基計劃招生名額的一定倍數確定參加學校考核的考生名單并公示入圍標準。
- 7 月 4 日前,高校組織考核。
- 7 月 5 日前,高校將考生高考成績、高校綜合考核結果及綜合素質評價情況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綜合成績(其中高考成績所占比例不得低于 85%),根據考生填報志愿,按考生綜合成績由高到低進行錄取并公示錄取標準。
對于極少數在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有關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圍高校考核的條件和辦法,并提前向社會公布。錄取考生的高考成績原則上不得低于各省(區、市)本科一批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合并錄取批次省份應單獨劃定相應分數線)。
為什么把強基計劃高校考核安排在高考成績發布之后,也是有原因的。
上述教育部高校學生司負責人表示,高考成績在強基計劃錄取中將起到兩方面重要作用:一是作為入圍高校考核的條件。強基計劃取消了競賽證書、論文、專利等作為入圍高校考核條件的做法,以學生高考成績作為依據。二是作為錄取的重要依據。強基計劃改變原自主招生“降分錄取”的做法,高校將考生的高考成績、高校綜合考核結果、綜合素質評價情況等折合成綜合成績,由高到低順序錄取,體現對學生更加全面綜合地評價。其中,高考成績的占比不得低于 85%。
為確保公平公正,嚴格高校考核,筆試、面試均須安排在國家教育考試標準化考點進行,面試采取專家、考生“雙隨機”抽簽的方式,全程錄音錄像。完善信息公開公示,加強違規違紀查處。將強基計劃招生及人才培養工作納入巡視和督導的工作范圍,建立動態準入退出機制。
錄取之后:單獨制定培養方案,
原則上不得轉到相關學科之外專業就讀
上述負責人表示,強基計劃將積極探索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一是單獨制定培養方案。高校對通過強基計劃錄取的學生可單獨編班,配備一流的師資,提供一流的學習條件,創造一流的學術環境與氛圍,實行導師制、小班化培養。建立激勵機制,增強學生的榮譽感和使命感。通過強基計劃錄取的學生入校后原則上不得轉到相關學科之外的專業就讀。
二是暢通成長發展通道。對學業優秀的學生,高校可在免試推薦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學、獎學金等方面予以優先安排。探索建立本-碩-博銜接的培養模式。
三是推進科教協同育人。鼓勵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前沿科學中心、集成攻關大平臺和協同創新中心等吸納這些學生參與項目研究,探索建立結合重大科研任務的人才培養機制。
四是強化質量保障機制。建立科學化、多階段的動態進出機制,對進入計劃的學生進行綜合考查、科學分流。建立在校生、畢業生跟蹤調查機制和人才成長數據庫,根據質量監測和反饋信息不斷完善招生和人才培養方案。加強對學生的就業教育和指導,積極輸送高素質后備人才。
強基計劃和原自主招生的五大不同:
一是選拔定位不同。自主招生主要選拔“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學生”,而強基計劃主要選拔“有志于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
二是招生專業不同。自主招生未限定高校招生專業范圍;強基計劃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安排招生。
三是入圍校考的依據不同。自主招生的入圍依據主要是考生的申請材料;強基計劃的入圍依據是考生高考成績,極少數在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有關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圍高校考核的條件和辦法,并提前向社會公布。
四是錄取方式不同。自主招生采取降分錄取的方式,最低可降至一本線;強基計劃將考生高考成績(不低于 85%)、高校綜合考核結果和綜合素質評價等折算成綜合成績,從高到低順序錄取,體現對學生更加全面的考查。
五是培養模式不同。相關高校對自主招生錄取的學生在培養方式上未作特殊安排;強基計劃錄取學生將實行小班化、導師制,并探索本—碩—博銜接的培養模式,暢通學生成長發展通道,實現招生培養良性互動。
強基計劃試點高校名單
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蘭州大學、國防科技大學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教育部:2020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MIT商业评论评选2019全球AI公司五
- 下一篇: NASA:澳洲山火雾霾将绕地球一圈 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