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整数乘除法
?參考https://blog.csdn.net/Wang_1997/article/details/68241892?
? ? ? ?https://blog.csdn.net/Wchenchen0/article/details/80286915?utm_source=blogxgwz27
大整數乘法
在下面的例子程序中,用 unsigned an1[200]和 unsigned an2[200]分別存放兩個乘數,用aResult[400]來存放積。計算的中間結果也都存在 aResult 中。
aResult 長度取 400 是因為兩個200 位的數相乘,積最多會有 400 位。 an1[0], an2[0], aResult[0]都表示個位。計算的過程基本上和小學生列豎式做乘法相同。
為編程方便,并不急于處理進位,而將進位問題留待最后統一處理。現以 835×49 為例來說明程序的計算過程。
??????? 先算 835×9。 5×9 得到 45 個 1, 3×9 得到 27 個 10, 8×9 得到 72 個 100。由于不急于處理進位,所以 835×9 算完后, aResult 如下:
?
?
??????? 接下來算 4×5。此處 4×5 的結果代表 20 個 10,因此要 aResult[1]+=20,變為:
?
?
??????? 再下來算 4×3。此處 4×3 的結果代表 12 個 100,因此要 aResult[2]+= 12,變為:
?
?
??????? 最后算 4×8。此處 4×8 的結果代表 32 個 1000,因此要 aResult[3]+= 32,變為:
?
?
??????? 乘法過程完畢。接下來從 aResult[0]開始向高位逐位處理進位問題。 aResult[0]留下 5,把 4 加到 aResult[1]上, aResult[1]變為 51 后,應留下 1,把 5 加到 aResult[2]上……最終使得 aResult 里的每個元素都是 1 位數,結果就算出來了:
?
?
?????? 總結一個規律,即一個數的第 i 位和另一個數的第 j 位相乘所得的數,一定是要累加到結果的第 i+j 位上。這里 i, j 都是從右往左,從 0 開始數。
? ? ?下面是根據這位博主思路自己模擬的一個demo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char array1[200];
char array2[200];
int sum[400];
f(string s1,string s2)
{
reverse(s1.begin(),s1.end());
reverse(s2.begin(),s2.end());
// cout << s1 << s2<< endl;
memset(array1,0,sizeof(s1));
memset(array2,0,sizeof(s2));
int l1=s1.length();
int l2=s2.length();
strcpy(array1,s1.c_str());
strcpy(array2,s2.c_str());
//cout << l1 << l2<<endl;
for(int i=0;i<l1;i++){
for(int j=0;j<l2;j++){
sum[i+j]+=((int)array1[i]-48)*((int)array2[j]-48);
}
}
int f=0;
while(true){
if(f<l1+l2){
int de=sum[f]/10;
sum[f]=sum[f]%10;
sum[f+1]+=de;
f++;
}
else{
break;
}
}
for(int i=l1+l2-2;i>=0;i--){
cout << sum[i];
}
}
int main()
{
string s1;
string s2;
cin >> s1 >> s2;
f(s1,s2);
}
大整數除法
#include<bits/stdc++.h>
#define Max 100005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T;
cin>>T;
while(T--)
{
string a;
char s[Max];
cin>>a;
int b;
cin>>b;
long long sum=0;
//long long c;
for(int i=0;a[i];i++)
{
sum=sum*10+a[i]-'0';
s[i]=sum/b+'0';
sum=sum%b;
}
int j=0;
while(s[j]=='0')
j++;
for(;j<a.size();j++)
cout<<s[j];//商
cout<<endl;
cout<<sum<<endl;//余數
}
return 0;
}
/*
for(i = 0; i < len1; i++){
b = b * 10 + num1[i] - '0';
num3[i] = b / d + '0';
b = b % d;
}
這個實際上就是筆算的原理,比如,128 / 12, 我們筆算的時候,
先計算 1 / 12, 此時的b = 1, num3[0] = 0, b % d = 1;
然后 b = 1 * 10 + 2 = 12, 所以相當于 12 / 12, num3[1] = 1, b % d = 0;
最后 b = 8, num3[2] = 0, b % d = 8;
所以商為10,余數為8,而余數也就是模,所以如果說求模,就必須理解好這兩步的反復執行:
b = b * 10 + num1[i] - '0'; 這是b在與要看的下一位組成一個新的數字
b = b % d; 這可以理解為b除以d之后的余數,所以既然能求出商,自然最后循環的結果也就能求出
*/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henuliulei/p/9867127.html
總結
- 上一篇: UVa122-Trees on the
- 下一篇: 高斯消元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