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简单理解
1、家庭的因特網接入常用的是DSL[數字用戶線路]和電纜因特網接入,對于DSL接入是利用電話公司的基礎設施實現的因特網接入,他是通過將因特網數據轉化為高頻音,通過電話線進行傳輸到電話公司中心,電話公司通過調制解調器分離出數字信號和電話信號(因為頻率不一樣),然后將解調出來的信號傳入因特網。對于電纜因特網接入則是利用的有線電視公司的基礎設施進行接入的。
2、企業的接入網一般是通過局域網將端用戶與邊緣路由器進行連接,然后在通過局域網連接到因特網之上,對于這里的局域網是有以太網和wifi。
3、對于移動手機的因特網接入是通過蜂窩網3G、4G等等進行接入的,他是利用基站進行接入因特網的。
4、各層協議:
?? 應用層協議:應用層是網絡應用程序和應用層協議存留的地方,對于應用層協議上的分組稱為報文。
?? 運輸層:運輸層為應用層端點之間傳輸應用層報文,運輸層的分組稱為報文段。
?? 網絡層:網絡層是將數據包有源主機傳輸到目的主機的協議稱為網絡層協議,網絡層協議上的分組稱為數據報。
?? 鏈路層:鏈路層分組稱為幀。
?? 物理層:字節流。
5、OSI模型是七層模型,他比TCP/IP協議模型多了兩層,分別是表示層和會話層。對于表示層的作用是使通信的應用程序能夠解釋交換數據的含義。(這些服務包括數據壓縮、數據加密和數據描述,這樣就可以不用擔心各臺計算機中表示/存儲數據格式不同的問題了)。會話層者提供了數據交換定界和同步功能,包括了建立檢查點和恢復方案的方法。
6、對于不同層協議在傳輸分組的時候在向下交付的時候都進行了封裝,添加了該層的首部字段信息,這就稱為封裝。
7、網絡應用程序體系結構:分為兩種為B-S(瀏覽器-服務器體系結構)和P2P(對等)體系結構。對等體系結構是應用程序在間斷連接的主機對之間進行直接通信。
8、對于應用程序進程和運輸層協議之間的接口是套接字,在發送端應用程序進程將報文推進套接字,在接受端運輸層負責將該報文進入接收進程的套接字。
9、對于應用層數據傳輸的要求大致有:可靠數據傳輸、吞吐量、安全性、和實時性。
10、對于TCP運輸層協議提供的服務有面向連接服務、可靠數據傳輸服務、擁塞控制服務。對于面向連接服務是在TCP協議傳輸報文之前會利用控制報文建立一個TCP連接;可靠數據傳輸服務是指TCP協議可以將報文無差錯、按順序、無冗余的傳輸到目的主機;擁塞控制是指當數據鏈路層出現擁塞時,TCP協議會降低源主機發送數據的速率,以減少擁塞程度。
11、對于TCP和UDP都不提供安全性服務,都沒有進行數據加密,因此研發了一種TCP的加強版SSL安全套接字層,這個不是屬于運輸層的第三種協議,而是SSL套接字將應用層傳輸的報文進行加密之后,傳輸到TCP運輸層套接字,進行運輸層數據傳輸。
?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westlife-11358/p/9597322.html
總結
- 上一篇: 使用node来搭建简单的后台业务
- 下一篇: C++Primer笔记-----day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