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岗位替代----办公文员
人工智能崗位替代----辦公文員
作者:穆成飛
文章來源:騰訊新聞
辦公室文員辦公室文員一個工作職稱,主要工作內容有負責綜合部的日常事務工作,負責中心各種文稿的打印,發送負責中心文件材料的領取。負責辦理各類文件的收發,登記,閱簽,清退,整理,歸納,保密工作。負責辦公室的日常管理工作,負責授理投訴和來訪接待,收發傳真,考勤登記,接聽電話等工作。
如今網絡迅速發展有些方面已可代替職業,如整理資料與數據,計算數據等工作,可直接通過網絡功能進行工作,效率更高,更加準確,收發文件的工作也可通過網絡如郵箱等功能實現。網絡代替崗位的現象已越來越明顯。但是不可完全替代,文員職務仍有優點,例如更加人性化。
根據一項研究標準,如果一項職業66%以上的工作內容可由人工智能或機器人完成,即被視作“可被取代的工作”。據此,日本智庫野村綜合研究所與英國牛津大學合作,調查計算機應用對日本國內601種職業的潛在影響,結論是,受影響人數約在4280萬。牛津大學研究人員先前在美國和英國進行的類似研究顯示,美國可能被機器人取代的職位比例為47%,英國為35%。
機器取代人由來已久,在德勤會計師事務所發布的一項研究中,從1871年到2011年期間,科技發展使英國農民由100萬人下降到5萬人。反觀國內近幾年,無論是萬科的物業管理機器人、順豐的無人機快遞、還是遍布各地的全自動流水線無人工廠,都彰顯著人工智能對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沖擊。
你以為辦公室一族就這樣幸免了?有研究表明:在整個機器取代人類的過程中,由農業開始,然后是藍領,最終會波及白領:記者、辦公室文員,甚至專業領域的會計、醫生、律師……人工智能的影響將從體力勞動者向腦力勞動者逐步擴散。
?
?
一、媒體編輯
寫稿機器人是目前最被白領所熟知的搶飯碗排頭兵,也是目前相對比較成熟的人工智能應用。
國外,美聯社使用的Wordsmith每個季度要寫3000多篇公司財報,每天至少25篇,工作量約為資深記者的10倍,而且都是些晦澀的財經消息。國內,先不論互聯網的三巨頭,就連84歲的新華社都已啟用“機器人記者”來專職撰寫體育賽事中英文稿件和財經信息等。整個新聞界,無處不環繞著新舊交替的氛圍。
二、字幕后期和速錄師
目前的語音識別技術幾乎要擦著字幕后期和速錄師的眼皮子搶飯碗。國外有Youtube,國內有字幕大師,都是運用的語音識別技術,把音頻直接轉換成了字幕。字幕大師甚至直接產出外掛字幕,完全摒棄掉傳統字幕后期的工作流程,甚至變成了一種生產工具。
如果說字幕大師解救了字幕后期,那科大訊飛就是干掉了速錄師。前段時間科大訊飛的新產品發布會上全程采用實時語音識別,其準確度和速度都讓人啞然,一時震驚四座。
誠然,語音識別技術仍受到不少外在因素的干擾:硬件、環境、口音都會對其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能達到這個地步,字幕后期和速錄師是真的快要失業了。
?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zwz123456/articles/6903279.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人工智能岗位替代----办公文员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bzoj2229][Zjoi2011]
- 下一篇: css中那些容易被我们程序猿所忽略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