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网络与机器学习 笔记—卷积神经网络(CNN)
卷積神經網絡
之前的一些都是考慮多層感知器算法設計相關的問題,這次是說一個多層感知器結構布局相關的問題。來總結卷積神經網絡。對于模式分類非常合適。網絡的提出所隱含的思想收到了神經生物學的啟發。
第一個卷積網絡是為了識別二維形狀而特殊設計的一個多層感知器,這種二維形狀對平移、比例縮放、傾斜或者其他形式的變形具有高度不變性。這個艱巨的任務是通過如下網絡在監督方式下學會的,網絡的結構包括如下形式的約束。
平移不變性,強迫特征映射的執行使用具有小尺度核的卷積,再接著用一個sigmoid函數。
自由參數數量的減縮,通過權值共享實現。
注意,在一個卷積網絡所有層中的所有權值都是通過訓練來學習的。此外,網絡自動地學習提取它自身的特征。
?
用于圖像處理如手寫識別的卷積網絡:
?
上面是一個由一個輸入層和四個隱藏層與一個輸出層組成的卷積網絡的體系結構布局。這個網絡被設計用于實現圖像處理(如手寫識別)。輸入層由28x28個感知節點組成,接收已經近似處于中心位置和在大小上規整化的不同字符的圖像。然后,計算流程在卷積和子抽樣之間交替:
相繼的計算層在卷積和抽樣之間的連續交替,得到一個“雙尖塔”的效果。也就是在每個卷積或抽樣層,隨著空間分辨率下降,與相應的前一層相比特征映射的數量增加。卷積之后進行子抽樣的思想是受到H和W首先提出的“簡單的”細胞后面跟著“復雜的”細胞的概念啟發而產生的。
上面的多層感知器包含近似100000個突觸連接,但只有大約2600個自由參數。自由參數在數量上顯著減少是通過權值共享實現的。機器學習的能力因而下降,這有提高了它的泛化能力。甚至更值得注意的事實是對自由參數的調整通過反向傳播學習的隨機形式實現。
另一個顯著的特點是使用權值共享使得以并行形式實現卷積網絡成為可能。這是卷積網絡對完全連接的多層感知器而言的另一個優點。
卷積也說明了兩點。首先,通過結合當前任務的先驗知識約束其設計,一個可調整大小的多層感知器能夠學習一個復雜的、高維的和非線性的映射。其次,突觸權值和偏置水平可以周而復始地執行通過訓練集的簡單反向傳播算法進行學習。
?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神经网络与机器学习 笔记—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神经网络与机器学习 笔记—复制器(恒等)
- 下一篇: 神经网络与机器学习 笔记—时序模式、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