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PV6的数据包分析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基于IPV6的数据包分析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一、實驗拓撲
二、路由之間互通
R1 ping R5
?
R2 PING R4
R3 PING R5
三、數據抓包
R1發送數據包 R5接受報文
?請求報文
type=128,code=0
節點的ICMPv6層收到一個echo?request報文后,可能會通知高層的進程
應答報文
type=129,code=0
源節點的ICMPv6層必須將回送應答報文通知那個產生了它所享有的原始echo request報文的高層進程,可能還需要通知其他高層的進程
路由器通告 RS
type=134? code=0
源地址為始發數據包接口的IPv6鏈路本地地址,目的地址為所有節點的多播地址
鄰居請求NS
type=135? code=0
源地址為始發該消息的接口IPv6地址
鄰居通告 NA?
type=136? code=0
源地址為始發該消息的接口IPv6地址,目的地址為該消息所要答復的發出請求的源地址
自我總結:學號是117,本次實驗粗心大意,連路由器通告忘了截圖,GNS3 的VM虛擬機安裝弄了好久,在卸載安裝卸載安裝之后,得到了同班學霸的幫助,才得以實驗的進行,這次實驗我采用了OSPF動態地址配置,而沒有選擇靜態地址的分配,其實本次實驗挺有意思的,而且配置不難,抓包可以讓我們更清楚的明白,數據包的流向挺有意思的。
?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wszds/p/10568836.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基于IPV6的数据包分析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bzoj4592[SHOI2015]脑洞
- 下一篇: 总结vue中父向子,子向父以及兄弟之间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