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系统控制概述
一、 運動控制
機械手任務:在工作空間執行特定的運動和接觸力。
運動控制目的:確定由關節執行元件所形成的廣義力,保證實現任務的同時,滿足給定的瞬態和穩態要求。
兩種控制方案:
1、 關節空間控制
2、 操作空間控制
關節空間的控制:先通過逆運動學解算出各個關節的運動,然后用真實運動來跟蹤參考輸入
操作空間的控制:采用真題求法,運算更復雜,而且末端操作器的位姿難以直接測量得到。
二、 力控制
前提:機械手與外部環境有交互力。在交互作用中,環境會對末端執行器的路徑產生約束。
背景:在任務準確規劃的前提下,才能通過運動控制實現與環境的交互任務。這需要機械手(運動學和動力學)和環境(幾何特征、機械特性)的準確建模。對環境建模十分困難。
在力控制中,如果關節沒有柔性,可能破壞機械臂執行元件或與機械手接觸的環境。
阻抗控制:建立一個期望的機器人位置和接觸力的動態響應關系。將外界環境系統視為對機器人系統的一種“干擾”,并給機器人在受外界力而偏離既定運動時具有阻抗形式的擾動響應。通過改變上述阻抗,就可以調節機器人與外界的動態作用。
《新程序員》:云原生和全面數字化實踐50位技術專家共同創作,文字、視頻、音頻交互閱讀總結
- 上一篇: 机器人动力学简化模型(Euler-Lag
- 下一篇: “机器换人”没什么可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