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之心公开演讲:如何用AI技术传播AI知识
機器之心轉載
作者:一刻talks
趙云峰:機器之心創始人兼CEO
這是一刻talks講者趙云峰在一刻talks第100場演講局「先見?未來大會」上的演講。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腦力有限,但人工智能會協助我們處理大量信息。趙云峰認為,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未來知識的學習和問題的解決將更高效,更精準。
文章3421字,閱讀需要9分鐘
▼
大家好,我是一刻 talks 講者,機器之心創始人趙云峰。在 2014 年初國內沒有這么多人關注人工智能的時候,我創辦了機器之心去報道人工智能,現在我們也是國內最專業、最具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媒體,每天向全世界 100 萬專業用戶傳遞我們的中英文內容,去幫助他們更加高效學習,去輔助他們的商業決策。
在做媒體同時,我們也一直在探索,我能否用一些更加智能化的技術,顯著提升知識傳播的效率。所以今天的演講,就是過去我們對于技術和產品的一些思考。
Part.1
研究人工智能的起因
過去我被問到最多的一個問題是,你在當時那個時點是怎么想到去做一個人工智能媒體的?從外部環境來看,當時所謂的熱點和風口不是人工智能;從我自身來看,我也沒有計算機科學背景和媒體經驗。但這個疑問恰恰是我關注人工智能的原因,就是一個外行者對一個新領域新知識的好奇和學習。當時我希望把這些東西給到一些和我有同樣需求的人,也希望去影響更多人——能夠提醒大家,什么才是最應該關注的真正的前沿科技知識,去激發大家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而不能是每天被大量無效的信息和所謂的風口熱點所困擾。
過去我們的知識和信息出現了一個非常大的 Gap。我們最早的知識傳播是口頭文化,《柏拉圖導論》里提到,早期的希臘人會把詩人的吟誦銘記在心,成為他們生活的一切操作性智慧。后來有了印刷術和圖書,知識得以更加廣泛的傳播。后來信息化和互聯網的出現使我們的信息量有了爆發增長,信息變得無處不在,唾手可得。再加上基于算法和社交關系的推薦,這使信息和知識開始變得割裂,信息量的增加讓我們忽視了對學習的重視。就像在《淺薄》中提到的,互聯網在提供給我們便利的獲取信息的工具時,也在重塑我們的思維方式和記憶。使我們變得沒有以前那樣擅長學習了。另外一本書,《World Withoud Mind》中也提到,現在的科技巨頭,是壟斷著我們的信息和知識,由他們控制我們現在應該看什么學什么。面對這樣的現象,我們如何解決呢?很遺憾,我們人類自身的腦力、精力和時間是有限的,靠我們自己的血肉之軀,好像永遠也不可能與這些龐大的永無止境的信息機器抗爭。
但我們有自己的優勢,可以創造發明各種各樣的工具。過去我們也被繁重而忙碌的體力勞動所困擾,但我們學會了物理,發明各種各樣的機器為我們所用,代替了我們的體力勞動。
Part.2
人工智能可以做什么
那現在我們能否也創造另外一種工具來解決我們知識和學習的問題呢?在互聯網之后,我們進入到了一個全新時代,我們有了一些更新的技術,這就是人工智能,如果說互聯網和智能設備讓我們的信息量變得更多,那人工智能可以幫我們更加高效自動的處理這些信息。
人工智能幫助我們獲取知識有兩個層面。第一是幫我們提升工作效率。幫我們節約時間,讓我們有更多時間去學習。比如說基于圖像識別的醫療影響分析可以輔助醫生進行診斷,醫生就有更多自由的時間學習更加先進的診療方式或者去參加更多的專家會診。我們基于人臉識別的視頻監控,可以從海量視頻中迅速找到犯罪嫌疑人,取代了人工篩查的工作,警察有了更多的時間做更加專業的研判。
人工智能幫助我們獲取知識的第二層面是更加直接的,就是知識圖譜和自然語言理解,比起圖像識別和語音識別,這些技術和我們的知識及認知更加接近,所以它發揮的作用也更加直接。
我們現在就是基于這兩項技術,更加高效的去傳播人工智能相關知識。
首先,我們建立了人工智能垂直領域的知識圖譜。大家都知道計算機非常擅長處理信息,但是看不懂我們的知識,所以我們需要建立一個知識庫給到機器,讓他理解我們基于自然語言傳遞出來的需求,更好的基于知識做推理。這個知識庫包括各個實體信息,以及各自之間的關聯。我們的知識圖譜基本上涵蓋人工智能領域所有重要的實體,比如說技術點,論文,專家等等,并且在他們之間做好了關聯。
比如說大家某個技術找出相關的論文、技術框架、應用案例和人物等等,知識圖譜是我們信息平臺的基礎,可以把過去的碎片化信息變成現在的結構化信息。舉個例子,知識圖譜就像我們建筑物結構一樣,可以把其他部件非常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實現它的功能。
在知識圖譜之上,我們整合了多種信息形態和交互方式。過去大家學習新領域知識時,需要閱讀某篇文章,查看某份報告,或者在某個數據庫進行檢索,這時我們會意識到一個問題,不同信息是分布在各個網站和載體上的,他們之間沒有任何打通和關聯,所以我們花了大量時間在不同形態之間進行跳轉,這是效率非常低的。現在我們把所的信息形態整合到一個平臺上,大家可以非常自由的在它們之間進行切換。并選擇自己最適合的信息形態進行察看。
在最上層,我們提出了智能化的交互方式。第一個我們所做的是人工智能領域的垂直推薦和搜索系統,過去大家在查找一些專業信息時,經常發現我們所使用的通用的搜索引擎和推薦系統并不是那么好用。因為這些產品是去滿足所有人的所有需求,所以沒有辦法對每一個垂直領域的專業知識進行優化。我們對于這個垂直領域的知識和算法進行了優化,同時加入了大量的專業知識和人工判斷。人工智能從業者去查找相關信息時,在我們這個平臺上得到的結果會更加精準,也不會受到其他無關內容的干擾。
第二個是聊天機器人,過去大家在查找一些問題的時候,基本上都是這樣一些步驟,去搜索找文章,從中找到一些信息點,整理成我想要提問的問題答案。對于聊天機器人,我們可以基于任務式的問答直接獲取答案,解決了煩瑣的信息處理步驟。比如說可以問它什么是人工智能,什么是機器學習,什么是神經網絡等等,我們會給出一個非常精準的答案。
人工智能技術人員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找到一些最新的論文、技術框架、開源數據集等,輔助他們工程方面的工作。產業界的人也節省了從海量信息中抽取有價值的信息等過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應用案例或者合作伙伴。
基于人工智能的交互方式,加上大家比較了解的傳統的閱讀和數據庫的交互形態,我們把它整合成了非常復合的信息交互體系,用戶可以在任何時間點,基于自己最方便的方式選擇一個和信息之間的交互方式。大大提升了我們獲取知識的效率。
Part.3
從現在開始使用人工智能
除了我們自己做的這個事情之外,我們發現使用人工智能的知識服務平臺越來越多。比如說大家在學習英語時,語音識別技術可以幫助識別和檢測我們的口語發音,也可以根據每一個人自己獨特的學習情況去給他個性化推薦學習資料。律師領域人工智能可以基于語義識別技術快速檢索案件和條款,使律師可以更加專著于一些案件的研究上。我們相信這樣一些知識和產品會越來越多。大家應該更多的去發現和使用這樣的功能,以提升我們的知識學習效率。
面對人工智能其實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去排斥和恐慌,而是應該擁抱和使用它,讓它為我們所用,去擴展自己獨特的智能,因為這個才是我們人類之所以稱之為人類的稟賦。
隨著人工智能幫我們處理的工作越來越多。可能有些人理想中的生活是這樣的。機器幫我們處理好一切,所以我們人類可以做的就是重復的不經大腦的享樂,很遺憾,這種情況可能永遠不會出現。或者即便出現了,大家可以試想一下,一邊是機械的思想逐漸退化的人類,一邊是無所不能的機器,那到底誰才是機器,誰才是人類。
人工智能只會讓我們越來越努力,因為智能機器幫我們完成的工作越多,對我們人類自身智能的要求也就越高,我們需要學習的知識、掌握的技能也就越來越多。工具,尤其是智力工具的出現,一再拓展著我們自有智力和努力程度的上限。我們要竭盡所能的,或主動或被動的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且永無止境。
對于人工智能本身以及它的作用,我們也不用去等待,因為沒有一個明確的未來,我很認同設計師原研哉對未來的解讀:「未來不在每個人都在尋找的地方,"那里"就在現在后面。它不是一行里的一個整數:9、 10. 11……它在 6.8 或 7.3 這種地方,察覺時已在未來正中央」,所以,我們應該從現在開始,連續的向前,和思考、智力、知識相關的工作永遠都是辛苦的,但就像德國詩人荷爾德林所說:「人充滿勞績,但還詩意地棲居于這塊大地之上。」
謝謝大家。
本文為機器之心轉載,轉載請聯系本公眾號獲得授權。
?------------------------------------------------
加入機器之心(全職記者 / 實習生):hr@jiqizhixin.com
投稿或尋求報道:content@jiqizhixin.com
廣告 & 商務合作:bd@jiqizhixin.com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机器之心公开演讲:如何用AI技术传播AI知识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Python「八宗罪」
- 下一篇: 数据统计分析中的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