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2 165X 『Java程序设计』课程 助教总结
2017-2018-2 165X 『Java程序設計』課程
助教總結
本學期完成的助教工作主要包括:
- 編寫300道左右測試題,用于藍墨云課下測試;
- 發布博客三篇:《2017-2018-2 165X 『Java程序設計』課程 團隊項目備選題目》、《2017-2018-2 165X 『Java程序設計』課程 結對編程練習_四則運算》、《2017-2018-2 165X 『Java程序設計』課程 每周成績公布》,其中每周成績按照班級課程進度定期更新;
- 發布七次作業;
- 點評博客約500條;
- 線上線下答疑;
- ......
助教工作,貴在“持之以恒”。半年以來,在婁老師的指引下,跟著鄒老師和周老師學會了很多“助教之法”,也在與其他優秀助教的交流中得到了不少寶貴的經驗。這半年走了不少彎路,也有過困惑與無奈,但在與老師同學的不斷溝通中,一個個問題迎刃而解??偟膩碚f,本學期的助教經歷短暫卻有價值,能跟同學們重溫基礎知識,一起進步一起成長,本身就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起航
最初有做助教的想法,是受婁老師的啟發。他在為我們任課的一年里,始終兢兢業業,一絲不茍,在培養系內同學專業素質上,下了很多功夫。不僅創新了教學方式,還優化了期末評分標準。很多同學對待專業課程的心理也從一開始的抵觸逐漸變為接受,甚至興趣日益濃厚。而我作為這種模式的受益者之一,一直以來都對老師心存感激。一年中培養的專業素養,也讓我在后來眾多專業課程的學習中,受益匪淺。
除此之外,回想將近兩個學期的學習,我對“助教”這一角色逐漸產生向往,源于謝濤老師、李明學長、盧肖明學長等人的鼓勵,源于榜樣們無形的力量。謝濤老師作為一名專業程序員,在工作之余仍抽出時間關注同學們的學習,著實讓人欽佩。他曾與我分享他大學時期的故事,正是遇到了一位嚴格要求的老師,一位專業課程的領路人,大學四年才不至于荒廢。他也常鼓勵我多多幫助同學們解決問題,在共同探討的過程中取長補短,改善思維方式,提升學習能力。還有李明學長和盧肖明學長,在學習專業課的過程中,我始終以助教們為榜樣,虛心向他們學習,同時也暗暗期望有朝一日能像他們一樣,帶動更多的同學。
因此,在17年10月份,我向婁老師遞交了助教申請書,希望能盡一己之力,參與之后一學期的教學活動,幫助同學們盡快適應這種教學方式,進一步激發對專業的熱情。
前行
學期開始前與婁老師溝通,我的任務主要是根據教材每章的內容編寫課后測試題、點評博客、匯總每周得分情況并繪制千帆競發圖等,課堂實踐等具體評分工作由婁老師完成。
寒假主要研讀了同學們的教材,觀看了教學視頻,并根據每章知識點編寫題目。對于初學者來說,“做中學”固然是提升能力的絕佳方式,但編程基礎課又區別于軟件工程課,扎實的理論基礎是“做”的前提??紤]到這個需求,我從課本上摘抄了部分重要的知識點作為題干,以考察同學們是否認真學習課本內容。為了避免形式死板,后期題目偏向了應用,比如填入正確的一行代碼等等。這也算是為之后一學期的助教工作打下了理論基礎。
寒假開始點評大家的預備作業時,深切體會到了婁老師的辛苦。由于這門課程面向整個專業開設,容量很大,選修的人數達到84人。按照每篇博客閱讀時間3分鐘來算的話,點評一次作業至少需要四小時左右。再加上部分同學回復后還需跟評,工作量著實不小。寒假時間較為充裕,預備作業的點評基本上都是利用整個上午或下午的時間完成的。寒假開學后課程較多,常常難以抽出完整的時間一次性完成點評。后來經過“構建之法”助教團隊中各位老師和助教的點撥,意識到了碎片化點評的重要性。這樣一來,只要能看手機的地方就能完成點評。課間可以點評,地鐵上可以點評,睡前也可以點評......把四小時左右的任務碎片化,不知不覺就輕松完成了。
之后跟著劉乾學長學習了千帆競發圖的繪制。每周成績更新后,在博客中更新得分明細和千帆競發圖,以便同學們自查,發現差距,確定努力方向。但由于班級人數眾多,同學們很難從圖中辨別出自己的成績,因此保留了以學號為坐標的柱狀圖。這樣一來,同學們既能得知自己的分數和排名,又能比較自己與班級其他成員的進步趨勢,一目了然。
對于成績保留精度的問題,曾與鄒老師在群里探討過。之前為了記錄方便,同學們每次的分數都是四舍五入保留整數。后來鄒老師指出了這一方式的缺陷。的確,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每位同學參與一個教學活動的得分基本不超過5分,尤其像課下測試這種活動,如果20分和29分都映射成2分,一學期下來,顯然對某些同學不公平。之后便采納了鄒欣老師的意見,每次成績均保留小數點后一位。
四舍五入保留整數的千帆競發圖
保留小數點后一位的千帆競發圖
徘徊
隨著時間的推進,在越來越熟悉助教工作的同時,很多問題暴露出來。比如助教時間精力有限,在線上線下提問較多的情況下,沒辦法顧及所有同學。三月下旬,有幸參加了鄒老師舉辦的助教交流會,交流后發現很多新手助教跟我有類似的困惑。不知不覺就帶入了“保姆”的角色,偶爾還會幫學生安裝軟件,排查錯誤,調試代碼等等。但這并不在助教這個角色最初設定的“功能”之中,而且對于提高同學的動手能力也起不到任何作用。在會上,鄒老師、周老師、婁老師以及各位助教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議,經過一番熱烈的討論,最終意識到要擺正自己作為“助教”的位置。(參考:助教的工作介紹 鄒欣)
此時開學已一個多月,一些學生開始慢慢懈怠,一方面抱怨自己的分數低,另一方面對于老師和助教的評論和督促置之不理。針對這個問題也與婁老師進行過溝通,婁老師表示這是一種普遍現象,每屆都會有這樣的學生。老師和助教應該將主要精力放在積極主動的同學身上,一方面要保證整個班級的基本進度,另一方面對有學習意愿的學生給予更多指導,這樣不僅節省了老師和助教的精力,更是“因材施教”的一種體現。
提升
進入五月份,教材上基礎的內容已經過了一遍,婁老師建議我著手布置結對編程和團隊作業。這兩個環節之前幾屆都沒有涉及,同學們的完成程度尚可。結對編程我負責博客評分工作,大部分同學對中綴和后綴表達式比較熟悉,也能按要求實現功能,但博客要素并不齊全,commit不規范也是一個突出的問題。因此按照評分標準扣除相應分數。即使一些前期基礎比較扎實的同學,拿到這個任務的時候也難免感到無從下手,需要一步一步嘗試并優化改進。老師要求的“把課本上的代碼運行一遍”只是最低標準,只能從感性上對基本語法和功能有個淺顯的認識?!凹狱c代碼,改點代碼,問題驅動學習,是理解的最好方式?!?/p>
后期由于種種因素,比如臨近選修必修各科期末考試,因此團隊作業完成得比較倉促,大部分團隊并沒有合理的分工。團隊作業本身不屬于每位同學都需要參與的環節,只針對少部分希望拿高分的優秀學生。而在這之中,有些同學已經通過平時的努力得到了較為理想的分數,因此普遍積極性不高。如果之后還需保留這個環節,希望能在調動同學積極性方面有所改進,比如調整各個環節所占比重,或者其他額外獎勵等。
附:對下學期課程的建議
《信息安全系統設計基礎》選用《深入理解計算機系統》這本書,希望能給信息安全專業的同學們打下良好的計算機基礎。這本書在CMU是一本計算機導論課,作者巧妙的從程序員的視角解釋了計算機系統的不同內容:程序設計、計算機組成原理、匯編語言、編譯原理、計算機網絡,系統安全、軟件工程...所以這本書特別適合在實踐中學習,通過代碼深入理解計算機軟硬件系統。
在學習時,還需沿用上學期課程的方法,絕大部分知識需要自己動手,從實踐當中獲取。不過有了上學期的基礎,這門課程也就不在話下啦。整體來說課本涉及的知識非常非常多,婁老師去年上課時講,就連他自己仍在一遍一遍學習,而且每次學習都會有新的收獲。但不用擔心,課程的考察點都是一些基礎的知識,只要把課本通讀一遍,理解代碼的含義并學會自己驗證,拿到高分是沒問題的。
知識多,更應注重平時的碎片化學習。整本書共十二章(V3是這樣的,不知道有沒有新版),700多頁,如果每周學習任務都拖到最后一天,簡單溜一遍教材,大概也就能把課下測試答個及格吧。實踐更多考察的是對教材內容的理解程度。所以沒事動動手,雖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編程課,但抱著課本去圖書館學習的時候,把電腦也拎上,這才是學習這門課程的正確裝備。
開學之后就不做大家的助教啦,因為還要準備考試,時間非常緊張。大三這一年非常關鍵,所學課程也都是本專業的核心科目,不管之后讀研還是工作,大三學好了,后面的很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對于你們來說,博客寫到這里還遠遠不夠,但適應了這種學習模式,不管是婁老師的《信息安全系統設計基礎》,還是大三下劉老師的《網絡對抗技術》(歡迎信科專業小伙伴一起選課呀),都能非常輕松找到學習和生活的平衡點,即使每周一篇博客也不會覺得吃力。在實踐課和考查課占比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刻意練習實踐能力的你們一定會脫穎而出。預祝大家在后面的各門課程中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績~
寫在最后
十分抱歉這么晚才完成總結!轉眼暑假接近尾聲,助教總結博客從暑假開始拖拖拉拉寫到現在,終于能認真結個尾了。
暑假的第一個月在校內集訓準備比賽,跟幾位優秀的小伙伴一起閉關肝代碼肝報告,七月底去武漢參加了比賽。雖說仍有瑕疵,但結果還算滿意,最起碼跟之前的比賽成績相比有了很大進步,也算不辜負熬夜幾天掉的頭發(?)啦~八月份前兩周參加志愿者服務,每天起早(貪黑倒是沒有),四點半起床準備出發,不管烈日炎炎還是狂風暴雨,都要守在崗位上,鍛煉身體,磨練意志。
捫心自問,自己對助教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及劉偉康等其他優秀助教,私下跟偉康交流的時候對他做事的細致程度和毅力暗暗欽佩。本身大二的課程就比較緊張,他仍為了助教工作犧牲休息時間,這種責任心和使命感值得我學習。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易得,始終難守。在一段新的路程開始之際,希望自己能牢記信念,保持熱情,把“構建之法”助教團隊精益求精,雷厲風行的精神和態度繼續傳承下去,在各個方面錘煉自我。再次感謝婁老師的諄諄教導,感謝鄒老師和周老師細致的監督,感謝助教團隊各位老師的傾囊相授,祝愿“構建之法”助教團隊越走越遠,讓更多的學生受益。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Vivian517/p/9547765.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2017-2018-2 165X 『Java程序设计』课程 助教总结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外行人都能看懂的SpringCloud,
- 下一篇: C++_CFontDialog字体选择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