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中产收入水平[转]
2008年,偶老公順利在澳碩士畢業并申請到綠卡(澳洲叫PR),專業是IT。LG后來跟偶說真的很LUCKY,要是晚來2年換到今年才畢業,按剛剛修改的移民新政想拿PR就很玄了,澳洲今年的移民配額大幅消減,澳國內反對增加移民的呼聲很高,說搶了他們的就業機會。。。拜托,澳洲今年失業率才4.7%,相當于全民就業,澳洲現在的情況是大量工作等人做。真不懂這些人呼什么勁兒。
好,言歸正傳,于是本人2009年也登錄了澳洲這個只有2千多萬人口的國家,因為偶LG遞交移民申請的時候是連偶的名字一起申請的,所以偶來的時候也是PR。感謝老公……剛來的時候登錄悉尼。這也是LG讀書畢業的城市。到澳洲的第一感覺就是美啊~那種美沒出過國的人可能真是很難想象的到。澳洲空氣那個清新呀,出國了才發現原來中國的環境污染真的很嚴重。。。澳洲整個國家就像中國的療養院,度假村之類的地方。絕大部分的悉尼人都住在市郊的別墅里。悉尼除了市中心那一塊有宏偉的高樓大廈其他都是2層的別墅居多。后來搬到布里斯本市發現那邊1層的房子居多。
話說偶登錄的時候,LG已經有了第一份專業工作,是在一個西人小公司,起薪不高,4萬多澳元一年(澳洲統計局統計今年澳洲全職工作的成年人人均工資 男6.8萬/年,女5.6萬/年,單位澳元,目前澳元兌人民幣1比6.9),但LG當時已經很知足了。
偶登錄之后先在ATO申請了稅號,這個表示你是合法在澳工作。
然后又去CENTRELINK(政府福利部門)登記,申請了一個找工者卡,LG說只有澳洲公民或PR才能申請這個找工者卡,有這個卡招工機構會優先考慮錄用,算是照顧澳洲本地人士的一種方式吧。。。
可惜當時本人移民過來不夠2年,如果移民超過2年的話還可以申領找工者津貼,這個
津貼每2周一發,2周475塊澳元(注:下文所有貨幣單位均為澳元,以后就不標明澳元了)。如果你是租房住的話還有每2周116塊的租房補貼。所以加一起600塊左右2周,一個月31天就是1300多,一年就是15600多。另外還有什么電話費補貼,藥費封頂,乘車費半價之類的。不過本人老公有收入,所以本人也不一定符合申請要求啊。只知道一個單身的移民過來的中國MM正在領這個。
這錢相對澳洲不算很高的食品價格生活已經可以過得不錯了,(當然這是指餐餐自己在家做飯啊,在外面吃可是很貴的,畢竟澳洲人工貴么。澳洲賣東西都是習慣以KG標價,一公斤牛肉或豬肉10元左右,雞翅膀才2.5元一公斤,水果和菜到市場(MARKET)買巨便宜,2塊錢可以買一箱蘋果或橙子。。。后來搬到布里斯本,,發現食品價格特別是中國進口食品
竟然比悉尼稍貴,就是房價便宜點。這是后話)。
聽說很多留學生一年才花1萬塊的生活費。。。這個找工津貼可以一直領到找到工作為止,所以很多澳洲人就懶的找工作了,一直領下去啊。。。澳洲真是一個養懶人的地方啊。醫療,養老,小孩教育也都是全民免費的,政府買單。。
有了找工卡,偶就開始考慮找工了。買了華人報紙澳洲新報,打開一看,上面招工信息那個多呀。同屋的女留學生在一間香港人的餐館做服務員,現金10塊澳幣一小時,不打稅,一天10小時。她一周上3天課,4天班,所以一周收入是400塊,在加上每天小費5塊到15塊不等。所以一周40小時440塊左右現金。當時偶有點心動了,想去她那兒打工。但LG反對,說華人工給的錢少不要去,要找就找西人的。說澳洲法律規定超過21歲成年人不能低于15塊澳元每小時,不然可以告他們。而留學生們會接受華人老板低薪是因為沒有身份找工比較難,另外他們的學生簽證規定只能打工不超過20小時每周,而在華人餐館打工不用報稅,她們想工作多久都行。。。聽說還有給8塊一小時的華人工,屬于打黑工吧。
于是偶又開始打聽鬼佬的工作。鄰居一個上海MM,是一年前結婚LG擔保過來的。她跟我說她來以后去TAFE讀了一個老年護理的短期課程,不到半年就可以畢業,學費對于移民或公民很便宜,才幾百塊,因為有政府補貼。畢業后她很快就找到了老人院的工作。每小時21塊多,每周工作35小時左右。但LG又有意見了,說老人院的工作幸苦。。所以偶就得以在家當米蟲(白吃白住)了一段時間。這里要感謝老公^^
后來老公決定搬到布里斯本去。應為悉尼的房價實在是太貴了。老公又不想買公寓房,一定要買HOUSE(公寓房物業管理費太貴啊)。而相同地段的HOUSE布市要比悉尼便宜1/3,好的區甚至便宜一半。于是抱著還年輕,四處看看的想法就搬去了布里斯本。
到了布市大概2個多月,老公找到了人生中的第二份專業工作,是在一所學校做維護電腦的工作。年薪升到了6萬5外加9%養老金,稅后到手大約是5萬2(9%養老金要65歲后才可以拿)偶也終于決定要正正經經開始找份工作了,于是在網上廣發簡歷。當時偶對自己的英文還不太有自信。雖然偶在國內也是大學畢業,專業是會計,赴澳前在省政府某單位做會計出納。但剛來英文口語很一般,所以當時嘗試找的都是LABOUR工作,可能因為偶有CERTRELINK(政府福利部門)發的找工卡號,很幸運,偶找工2星期,在經過了中介面試,安全知識看錄像填寫答卷(英文的啊),就找到了一間西人雞肉工廠的工作,每小時22塊,另加9%養老金雇主另交(65歲后才能拿),每周工作5天40小時。工作很簡單,就是把雞肉從雞骨上切下來,要有一定的速度,這個練一段時間就好了。本人對這份工還是十分滿意的。
有朋友在附近的沙拉工廠上班,流水線生產沙拉,她們是每小時21塊多,晚班的還要另加20%,她們還有很多加班,加班時間拿雙倍時薪。。。真懷疑她們老板怎么賺的到錢啊。。。呵呵。就這樣偶在工廠工作了一整年,年終報稅,一年賺了4萬5稅前,另9%養老金。最終扣稅$7050,到手凈收入$37950。發現澳洲好多韓國人呀,偶們工廠很多韓國人辦工作假期簽證在這里打工,說在這兒工作2年回韓國買房就夠付首付了。。。這種工作簽證只提供給韓國,日本,香港,臺灣30歲以下的年輕人。一次一年,每人最多可以簽2次。韓國人很能吃苦,工作很努力,而且很團結,一個人簽證到期離開之前就會介紹另一個韓國人過來。。。
偶在工廠工作一年以后,老公的事業蒸蒸日上,在與學校合同到期后又換了工作,這次入到了政府工,年薪7萬2另9% 養老金。稅后到手大概5萬7.
于是我們在布里斯本的八里坪買了HOUSE.這是一個治安很好的華人區,環境也很好,今年初買的,房子是一層樓,13年新,4房2衛,室內面積200多平方,前后花園,土地面積500多平方米,價格50萬。如果買2層樓的話在這個好區至少要60萬以上。
因為在澳洲公民首次置業買50萬以下的房產可以得到政府補貼的7千塊,還可以免印花稅1萬多塊。所以我們就放棄了買超過50萬以上房子的想法。以后在慢慢換吧。
看著LG的事業蒸蒸日上,偶也動了找專業工作的心,雖然網上看到很多留學生說會計工作難找,可看看周圍很多朋友都是做會計的。會計專業的朋友們好像也都最終找到了對口的工作。。。所以我決定去讀TAFE拿一個本地文憑,一方面了解一下澳洲的會計系統。另一方面也提高一下英文。這邊的TAFE相當于國內的高職高專,有很多不同的專業選擇,偶決定讀一個會計的DIPLOMA,相當于國內的大專文憑吧。而且如果是澳洲公民或者PR的話學費很便宜,一年才1千塊左右。所以偶已經報了名,今年7月就要開始全職讀書了。再次謝謝老公的支持啊:)
另外談談澳洲的氣候,悉尼的氣候真的是當之無愧的全澳最佳,冬天不冷,夏天不熱,不潮濕不干燥,舒服啊。本人之前在悉尼住在山區CARLINGFORD,家里有冷暖空調,就是一次也沒開過。不過聽人說有的區夏天會有那么幾天熱,需要開空調。 當然如果你夏天要跑到太陽下去曬就會很熱這是肯定的了。不過在澳洲夏天學校公司商店火車巴士上都開空調,有時在室內還會覺得冷。
我來自武漢,覺得澳洲的氣候跟武漢比真的是天堂,悉尼的氣候估計全世界也是數一數二的好。至于墨爾本個人感覺冬天的晚上有點冷。布里斯本么,比悉尼熱的時間長點,但也沒開空調的必要,可能白天熱點,但上班有冷氣。到晚上下班回家溫度就極速下降了,所以晚上睡覺絕對涼快。
至于紫外線的問題,之前聽說什么臭氧層破洞,來了以后發現也沒什么特別感覺,再說大太陽下出去暴曬的機會也不多,這邊SHOPPING都是在室內的,出門都是開車。。。反而這邊的白人還真是很喜歡大夏天的跑海灘上去躺著干曬,完全不CARE什么紫外線的。。。而且來這么久,也沒聽說過周圍華人有誰得皮膚癌。。。而且聽說臭氧層空洞僅僅存在于南極和小部分的南美洲最南端。如果澳大利亞有臭氧層空洞,那么多袋鼠天天在野外曬,不早被被紫外線曬死了。。。。
至于所謂的種族歧視么。偶和LG在悉尼沒感覺到任何歧視,澳洲40% 的人口都不是澳洲出生的,所以多元文化是受法律保護的。至于布里斯本么,可能是小地方人的文化素質不高,老公說有那么一小撮人有些不友善,可能看你英文一般就以為你好欺負吧。但那些都是文化層次社會地位比較低的人。。。本人可能神經比較大條,還沒發現有人歧視偶,就算工廠有個別人態度不好偶也只認為是她的個人性格問題,跟種族無關,,,在中國大城市還有瞧不起外地人的人存在呢。感覺澳洲人總體還是非常友善的。在街頭問個路人家還會送你過去。車在路上壞了馬上就有路過的車停下來幫忙推車修車的。來澳洲沒感覺被白人歧視過,反而發現少部分老華人移民有點瞧不起人的味道。。。
好了,說了怎么多,好像都是說的澳洲好處。。。呵呵,感覺在澳洲除了干嘛都要用不是母語的英文溝通這點不喜歡之外,好像沒有什么其他不足的地方。感覺移民澳洲這步是走對了。
但如果有中國的筒子打算來澳洲留學的話,偶覺得還是要考慮清楚,因為澳洲這幾年經濟發展的很快,所以澳元這8年來匯率一直很高(金融危機那年除外),所以其實現在澳洲的留學費用并不比美國低,國內中介都說的很便宜,等來了才發現比想象的貴。
特別是在SYDNEY,對海外學生,大學商科的學費都在2萬一年以上,名校的話達到了3萬一年,另外生活費高漲,一個人普通的生活水平不養車的話1.5萬一年生活費是要的。這樣算來一年花費在3.5萬到5萬澳元只間,乘以6.9就是人民幣。想打工的話需要能吃苦,因為邊讀書邊打工壓力其實很大。一門課不過就又要交3千左右的重修費。而今年移民新政的推出導致移民變的非常困難,可移民職業清單由之前的300多種職業到現在的100多種,而且在打分前必須先通過各行業在澳洲移民部門的職業評估。例如會計評估的其中一個要求是
雅思至少4個7,否則不能通過職業評估,不能通過職業評估就意味著連移民打分的資格都沒有。但如果對自己英文有自信,學習努力能吃苦的人,到澳洲留學還是有很多機會的。至少PART-TIME工作不難找。
特別是對于那些不求做人上人發大財,只求買的起別墅有車開并每年出國旅游一次,生活環境好壓力小,工作輕松少加班。喜歡享受家庭生活和安寧,不喜燈紅酒綠熱鬧的人,澳洲還是很值得來的。
今天打電話到CENTRELINK,原來在澳洲移民住滿2年,讀書的話不但學費便宜,還可以申領學生津貼,即生活費每2周389元。如果是租房住還會有租房津貼,但由于我和LG買了房,所以租房津貼偶就沒資格領了。但有$389每2周的學生津貼偶還是很開心啊……這個學生津貼的數額比失業津貼少,但學生津貼準許你課余有一定的兼職打工收入,所以也還好。
搬來布里斯本前,有悉尼的朋友跟偶說昆士蘭州是澳洲種族歧視的大本營,搬過來以后LG覺得有點兒,但偶到沒感覺什么明顯的種族歧視啊,反而發現澳洲男人對中國女生還真是熱情啊,工作上也很會獻殷勤。。。呵呵
不過昆士蘭州還真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地方,之前澳洲大旱,悉尼到沒什么感覺,PERTH也有海水轉化提水系統沒影響,布里斯本就開始限水了,家庭用水超過一定數額就會加錢,州長甚至說在旱下去整個昆省都要喝循環水了。后來大旱結束,水限解除,昆省竟然又發生了洪災。。。好在布里斯本范圍內只有少數幾個區小淹了一下,沒有死人。。。離布市200多KM的某小鎮好像情況就比較嚴重。。。
轉一個數據:
看看2010年新出的調查報告數據。這個還是在澳元兌美元1兌0.86的時候調查的數據,現在澳元兌美元1兌1.07了。排名只有更強。
Wage levels
City (New York = 100)
Gross Net
Zurich 121.8 126.0
Copenhagen 118.2 88.0
Geneva 117.3 113.1
Oslo 102.1 91.5
New York 100.0 100.0
Sydney 93.1 98.6
Los Angeles 90.9 91.9
Stockholm 82.4 78.6
Munich 82.2 72.3
Luxembourg 80.2 90.6
Chicago 80.1 78.8
Miami 79.2 81.9
Toronto 78.9 81.6
Frankfurt 78.8 71.7
Brussels 78.6 71.6
Montreal 77.7 81.8
Tokyo 77.1 86.4
Helsinki 75.1 76.9
Dublin 74.6 87.5
London 73.3 78.0
Amsterdam 73.1 65.6
Berlin 70.8 67.6
Vienna 68.0 69.7
Paris 65.4 66.8
Lyon 64.5 67.3
Milan 60.0 57.3
Nicosia 53.8 66.1
Auckland 53.3 58.2
Madrid 52.1 59.5
Barcelona 51.9 58.2
Rome 47.5 44.8
Athens 43.8 44.9
Tel Aviv 43.7 50.0
Lisbon 42.1 45.9
Ljubljana 40.9 33.9
Dubai 39.7 54.9
Seoul 37.4 39.8
Hong Kong 34.9 43.9
Johannesburg 34.3 35.7
Sao Paulo 33.8 39.1
Taipei 33.3 40.0
Moscow 30.5 35.8
Singapore 30.0 35.0
Rio de Janeiro 29.7 31.4
Istanbul 26.7 27.7
Manama 25.5 33.8
Prague 24.4 26.4
Tallinn 23.8 26.2
Warsaw 23.7 23.5
Bogota 20.0 23.5
Budapest 19.7 17.0
Bratislava 19.6 21.7
Vilnius 19.1 18.4
Doha 18.1 25.0
Riga 17.9 18.7
Lima 17.1 18.8
Kuala Lumpur 16.5 19.2
Santiago de Chile 16.2 18.3
Buenos Aires 15.9 18.2
Shanghai 15.8 17.0
Bucharest 14.5 14.6
Caracas 13.4 16.8
Beijing 13.1 14.5
Sofia 12.6 13.1
Bangkok 12.2 16.0
Kiev 11.5 13.0
Cairo 11.5 12.4
Mexico City 9.0 10.9
Delhi 8.6 10.3
Nairobi 8.2 8.9
Jakarta 7.8 9.5
Manila 6.7 7.8
Mumbai 6.3 7.6
Methodology
Calculation is based on
the wage, social insurance
contribution and working
hours data for 15 occupations
worldwide to arrive at a net
wage level after taxes and
payroll deductions.
To calculate the wage index,
we looked at exchange rates
and inflation, factoring in that
productivity gains account
for a portion of economic
growth, which are passed on
to employees in the form of
real wage increases (GDP
growth weighted by a factor
of 0.5).
Wage levels
City (New York = 100)
Gross Net
Zurich 121.8 126.0
Copenhagen 118.2 88.0
Geneva 117.3 113.1
Oslo 102.1 91.5
New York 100.0 100.0
Sydney 93.1 98.6
Los Angeles 90.9 91.9
Stockholm 82.4 78.6
Munich 82.2 72.3
Luxembourg 80.2 90.6
Chicago 80.1 78.8
Miami 79.2 81.9
Toronto 78.9 81.6
Frankfurt 78.8 71.7
Brussels 78.6 71.6
Montreal 77.7 81.8
Tokyo 77.1 86.4
Helsinki 75.1 76.9
Dublin 74.6 87.5
London 73.3 78.0
Amsterdam 73.1 65.6
Berlin 70.8 67.6
Vienna 68.0 69.7
Paris 65.4 66.8
Lyon 64.5 67.3
Milan 60.0 57.3
Nicosia 53.8 66.1
Auckland 53.3 58.2
Madrid 52.1 59.5
Barcelona 51.9 58.2
Rome 47.5 44.8
Athens 43.8 44.9
Tel Aviv 43.7 50.0
Lisbon 42.1 45.9
Ljubljana 40.9 33.9
Dubai 39.7 54.9
Seoul 37.4 39.8
Hong Kong 34.9 43.9
Johannesburg 34.3 35.7
Sao Paulo 33.8 39.1
Taipei 33.3 40.0
Moscow 30.5 35.8
Singapore 30.0 35.0
Rio de Janeiro 29.7 31.4
Istanbul 26.7 27.7
Manama 25.5 33.8
Prague 24.4 26.4
Tallinn 23.8 26.2
Warsaw 23.7 23.5
Bogota 20.0 23.5
Budapest 19.7 17.0
Bratislava 19.6 21.7
Vilnius 19.1 18.4
Doha 18.1 25.0
Riga 17.9 18.7
Lima 17.1 18.8
Kuala Lumpur 16.5 19.2
Santiago de Chile 16.2 18.3
Buenos Aires 15.9 18.2
Shanghai 15.8 17.0
Bucharest 14.5 14.6
Caracas 13.4 16.8
Beijing 13.1 14.5
Sofia 12.6 13.1
Bangkok 12.2 16.0
Kiev 11.5 13.0
Cairo 11.5 12.4
Mexico City 9.0 10.9
Delhi 8.6 10.3
Nairobi 8.2 8.9
Jakarta 7.8 9.5
Manila 6.7 7.8
Mumbai 6.3 7.6
在澳洲西人工廠的工作情況,我們工作每2個小時有15-20分鐘的休息時間,中間有半小時吃飯時間,休息時間計薪,吃飯時間不計。我是上的早班,早上7點上班,下午3點半下班。還是老公的辦公室工作時間好啊,早9點上班到下午5點。
貼一個悉尼2010年的物價,比較便宜的區的,(不是富人區的物價啊)
所有價格除了特別標明的都是以公斤KG為單位。
1 牛健肉(用來做鹵牛肉的) 5.49
2 雞胸肉 8.2
3 袋鼠肉 4.7
4 豬里脊肉 10.49
5 牛奶(兩升裝) 2.0
6 雞蛋(700克) 2.29
7 酸奶(750克) 4.99
8 藍莓(125克) 2.5
9 核桃仁 12.99
10 杏仁 12.99
11 越南產基圍蝦 9.8
12 面粉(2KG裝) 1.85
13 意大利面pasta(500克) 0.59
14 豆腐(900克) 2塊69
15 桃子 2.49
16 蘋果 1.49-2.49
17 香蕉 0.99-2.69
18 小青菜(3把,一把夠炒一頓) 1塊錢
19 空心菜(一把,夠一頓) 6毛
20 菠菜 (同上) 7毛
21 蔥(一把,差不多夠一周用) 9毛9
22 冬瓜 1.99
23 西瓜 六毛
27 李子 1.69
28 豆腐干(一包六塊) 2.5
29 芹菜(一大根) 1.69
30 蒜臺(一把) 1塊
現在在布里斯本,食品價還比這個貴點,,,郁悶~另外之前澳洲香蕉產地水災,所以香蕉價格暴漲,政府為保護本地蕉農,也不準從海外進口香蕉,所以這段時間香蕉又變天價了,10幾塊一公斤。。。偶還是等價降下來以后在吃吧。。。
我們的房屋每年要交政府RATE一千多塊一年,聽說占地面積越大的房子就RATE越高。
如果你買的是公寓房(不是HOUSE)的話就會有物業管理費,這個很貴,在布里斯本一般是每季度600,悉尼是600-1500不等,取決于房屋有無電梯等設施和房屋質量新舊等。不過在澳洲房子還是以HOUSE占大多數啊。
車的話油價去年在悉尼是1.3左右每升現在油價大漲到1.5幾。
汽車保險(全保)我買的便宜的公司BINGLE在布里斯本是260一年,在悉尼會貴一些。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SlashOut/p/3948910.html
《新程序員》:云原生和全面數字化實踐50位技術專家共同創作,文字、視頻、音頻交互閱讀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澳洲中产收入水平[转]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Tuning I/O Performa
- 下一篇: android MAT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