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吹水....
原帖在此:http://www.cnblogs.com/guaiguai/archive/2011/01/07/1930281.html
?
----
?
@AuthNeo
首先說一句,我感覺有點抓不住討論的重點了,相互理解對方的問題和表達的意圖也成問題,只能大家都盡量表達下自己,看看能不能隨機性的為對方提供建設性的啟發了。
-----
說實話我對智力這個東西是存疑的。至少我是數學物理自然哲學的外行,不想太深入的下去;但是到現實里,比如pi的精確值是多少,到底應該如何處理呢?有了這個問題,答案就很簡單,SICP上就有。我們可以有一個符號pi,一個獲取pi的函數get_pi,不要求最終結果的時候就是帶入,根據規則做符號運算,真正的計算僅僅在要求最終結果時發生,并且要求用戶指定精確到第幾位。
拋開理論不談,這個方式在實踐中也能處理大面積的問題,為什么?從另一個方向上講,上面這個描述也正是所有做數學題的人非常熟悉的過程:因為我們人類也僅僅處理有限的精度!什么是圖靈機?電腦就是一種落后的圖靈機,如果我們假設所有資源都可以變成紙帶的話。我要再問一遍:什么是圖靈機???
很多人被所謂的圖靈測試給忽悠暈了。對于圖靈之流來說,真正的問題在于:有了基本運算、后繼運算等等,什么是可計算的、什么是不可計算的。任何指數級問題人類都很難計算大規模的集合;任何不可計算問題,都是*在說人類*不能計算;同時!任何多項式計算人類在理論上都能搞定。所有的這些標準,仔細琢磨一下都是針對人的。
這說明什么?雖然大牛們沒有回答,但存在這么一種可能,所謂的圖靈機就是人類。如果所謂的“智能體”,就是具有圖靈機能力的,那么電腦不比我們缺哪怕一點點;換句話說,人類的智能*定性*的說沒有任何比機器強的地方。那么人類和機器的區別在哪里?在于人類有一些似是而非的動機!這些問題一直以來都是非常清楚的。
上面把我對大方面的認識表達了一部分,下面就努力針對你說的問題瞎白活兩句。
畫人的問題:我們認識人,從小就在訓練;而我們畫人,從來沒有這么訓練過。這還不是本質,本質是,你我不過是DNA所帶有的程序和環境產生交集后的生成物,所以關鍵是你原來的程序是怎么寫的:
能快速的生成識別算法,還是能快速的執行繪圖操作?很多人把這個理解為兩難(既只能占一樣),至少在“有限的XX下”兩難,我看未必如此:DNA及DNA的變化,其算法究竟如何我們還沒有能力考證;但如果還相信進化論的話,至少那個挑選/篩選算法,是接受了環境變量的,在這種情況下某種能力較強,不過是結果,而非什么“非對稱性”。
棋類游戲的例子其實也是類似的,但是又有值得玩味之處:你不能只把知識理解為后天表層意識所得到的信息,還有那個DNA帶有的算法所生成的算法所生成的算法...(很有限的若干次),棋類呢?很有可能只是另一個算法驅動下發明的一個強化該算法執行能力的游戲。
深藍走鵲,他們的計算系統包括這些知識嗎?尤其是我們不能就因為這個慨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事實上作為作品的我們弱的連這些知識都挖掘不到!我個人的信仰(也只能談信仰)是,一旦這個知識被準確描述并表達,無需扯上大半個宇宙的物質能量,這件事情計算機就不會比我們更差。
?象棋算法中最大最小值、剪裁等等,無一不體現了對人類如何處理問題的知識的模擬;如果按照我的說法,就是挖掘出了一批知識來描述這個事情的一部分。類似于圍棋中的勢,象棋所謂的局面好壞的描述還基本是不完全的,現在人機對弈的結果又如何?
進一步的,啟發式算法,真含有任何不確定性意味嗎?在我看來,根據一定規則挑選一個差強人意的中間結果上返回,本來就是和pi的精度完全一致的事情。更進一步的,電子到底出現在哪里,粒子到底從哪個洞穿過,這些問題的答案從來就沒有出現過(最近不是又平行宇宙論解釋了么,那在全部宇宙的尺度上可就是完全確定的了),概率僅僅是人類對更大粒度的事實的一種描述罷了。
“其平方運算和開方運算具有明確的不對稱性”:這個例子其實是有問題的,因為實際上是我們人類的認識事物的系統和現有的知識體系把它看作不對稱,而這種“看作”,實際上未必有絕對意義上的參照系。這種問題很大,我不能仔細分析并表達清楚我的想法;但至少暫時性的,對我是不具有說服力的。比如說,我們怎么知道原點兩側相同距離上的值不是一個含義?這很可能只是方便我們人類認識事物而暫時加入的一種規定而已。
一個更不貼切的例子:最近對量子糾纏態的一些理論,不就說實際上不存在兩個量子,這兩個量子之所以會聯動,是因為它本來就是一個量子?話到此,還用繼續討論RGB那個例子嗎?
我不是在說這就是真理,我是在說我看到的一個愿景(無論是不是錯覺),而且我認為這個方向是值得探索的。有個研究說,人類和動物最大的區別,至今為止還沒有反例推翻的,是人類具有符號處理的能力。
投射到當前語境(我個人的語境),就是人類能夠堆砌知識。所以,你現在發現我說的似乎和你最初判斷的我在說什么有差距,是你現在的分析對,還是你最初的直覺對?就我而言,興趣也罷事業也罷,我不可能成天去改變我對世界或者某個目標的認識(雖然我隨時準備改弦易張);我雖不贊成什么殊途同歸的看法,但是階段性的,我認為大的傾向性不影響階段性的嘗試。這是相當實用主義的。
最后針對你說的宇宙的問題來說些我個人幼稚的幻想吧(你的我沒法討論..,因為沒有定義:比如說是人類認識的宇宙,還是包含全部維度甚至超出宇宙的宇宙?)。
對于一個具體的人,我們很多時候存在Nothing,Everything的問題;如果我是宇宙之王、或者干脆說我就是宇宙,我的全部能量只有一個去處,就是抓著自己頭發把自己提起來。而眼前看來,類似有序化的嘗試只有麥克斯韋妖能做到,按照日本人的研究,這妖便是信息。作為我個人的童話,這就回答了宇宙自組織現象、及這種現象的一個結晶,人類存在的全部意義。
回到棋類這個例子說事,我不想探討是不是所有的局面都可以在人生這樣小的、或者大一些的尺度上被窮舉,因為人類從不進行無意義的窮舉,人類是動機驅動的,總是在得到想要的結果上返回。但是大到宇宙這個尺度上,一切又是如何呢?我的答案不是42。宇宙和電腦一樣,從來不要結果,他要的只是如何計算的表達。
總結
- 上一篇: 揭穿骗子阴谋,学会保护自己
- 下一篇: 函数09 - 零基础入门学习C语言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