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社区,你真的会混吗?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技术社区,你真的会混吗?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在我心中曾經有一個夢,要用歌聲讓你忘了所有的痛,燦爛星空,誰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們給我最多感動……”<?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那時候辭去了工作,只身來到北京,身上積蓄漸漸花光了,為了節省下幾塊錢的伙食費交房租,一天只能吃一頓飯,因為我想在北京呆得久一點,久一點希望就多一點,讓父母也少操心一點,就在在積蓄即將花光的時候,我也“混”到了一份工作。
?
昨天還是一個陰霾的雨天,今天一早起來發現陽光怎么那么燦爛。抬眼看見IT英雄的獎杯,靜靜的站在桌邊,半個月前的微軟2008大會好像就在轉眼間,面對著工體6000多人座無虛席的看臺,我接過獎杯,牢牢握住。?
微軟大會過后我接受過多家媒體的采訪,各個角度的。還有朋友們,熟悉的或不熟悉的,通過郵件、站內短信與我聯系表示祝賀,提出了很多問題:你以前真的那么悲慘嗎?今天的成績,真的是你在51CTO當版主寫博客得來的嗎?你是不是可以把經驗向大家傳授傳授啊?……第一次被問到這么多問題,那時真的是不知所措。?
我是從技術社區“混”出來的,但在“混”之前和“混”的過程中,我沒想到自己也能“混”出小星星來,從版主到超版,從論壇到博客,從MVP到IT英雄, 到處都有我“混”過的痕跡,呵呵,我是不是很能“混”啊?很多IT人都“混”過技術社區,很多成功的IT人士也有“混”社區的經歷?那我們能不能也“混”出成績呢?答案一定是能了,因為我在這里“混”過,只要你想“混”,就一定能“混”出小星星,盡管如此高調的宣傳自己,可我深知那些“混”出來的“星星”與那些成功人士的事業相比,很輕很淡,并不值得去炫耀一番,但“混混”就是這樣,總是無法忘卻那些日夜煎熬,認真去“混”的經歷,總是想跟大家嘮叨那些陳詞濫調的往事,總是愛把自己的那點“經驗”向眾人訴說一番,總想希望有更多的人比我更能“混”,“混”出更多的星星。?
三年前,我“混”到了北京,“一個小平房,三人一張床,一天吃一頓,吃了上頓沒下頓,一頓一塊錢,湯里沒油鹽;冬季不生火,凍得直哆嗦”,這是當時我寫的一段順口溜,也是那時候生活的真實寫照,還深深的記得那個春節回家的前夕,身上只剩下買車票的錢了……,可能擱到現在,已經有很多人都不會相信了,但那段心寒的經歷,在我的博客中至今還保存著……那時候辭去了工作,只身來到北京,身上積蓄漸漸花光了,為了節省下幾塊錢的伙食費交房租,一天只能吃一頓飯,因為我想在北京呆得久一點,久一點希望就多一點,讓父母也少操心一點,就在在積蓄即將花光的時候,我也“混”到了一份工作。
?
有了工作的保障,生活不至于那么舊社會了,起碼一天能吃上三頓了。然而接踵而來的是精神上的迷茫:我工作的主機房在地下,一年到頭見不到太陽,我整天陪著一堆嗡嗡的設備,忍受著設備輻射的侵蝕,盡管在這里我可以鉆研我熱愛的技術,但我是應該一直這樣工作下去嗎?我也不知道。那時我在北京的朋友還很少,沒有人指點我,那我的路又通向何方呢??
我自認為是一個很努力的人、勤奮的人,但即便這樣也是需要引導和機遇的。后來發生的一切,我只能解釋為緣分了。就在那個寒冷的冬季,我“混”進了一個技術網站51CTO,我在那里安了一個“家”,一個“混混”的家。如果說我的所有勤奮努力的本性是一塊沃土,那么51CTO就是一顆種子。有了種子才有了希望,沃土也就有了意義,那“混混”才能“混”下去。當然,要想“混”好,還是要有前提條件和經驗的,那就讓小冰把自己的“混混”經驗再嘮叨一番,希望初來“混”道的朋友們,也能選擇一條好的“混”法,這正是小冰寫此文的目的。小冰不才,在此以“混”言“混”語,“混”來“混”去,“混”如下建言,請大家拍板:?
1、選擇有發展潛力的技術社區。我選擇的標準是這個社區是否有良好的管理機制,管理者是否很敬業,論壇會員是否積極幫助別人,博客里是否經常有人交流。 我進51CTO的時候它才剛成立半年,頁面內容比較簡單,注冊會員相當少,記得好像還不足1000。雖然人不多,但它表現出來的管理有序、用戶活躍,還有種說不出來的親切感,讓我覺得它會很有潛力,是一個適合我的社區。后來我伴隨著51CTO從1000用戶到400000用戶的發展,證明了我當初的決定是正確的。?
2、技術社區不是用來潛水的。我覺得這一點非常需要強調,社區和內容發布頻道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重在“交流”。如果我們僅僅是看,用鼠標翻頁,而用不上鍵盤的話,你就不是在社區了,純粹是一個過客。而過客是不可能在社區交流中獲益的,或者說,獲益是非常有限的。如果我一直就是在51CTO默默的看著,看著它從1000到40萬,那它發展得再壯大跟我也沒有什么關系。因為我沒有跟上它的步伐,沒有參與它的發展。?
3、學會如何在技術社區交流。很多人剛進社區的時候也不是不想交流,而是不知道怎么交流。我該在論壇發帖說什么?我該在博客里寫什么?說實話我也面臨過這樣的問題。“熟讀唐詩300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呵呵,我用的是這個辦法,多看別人的,帶著問題去看,為什么某些文章會引起大家的討論,為什么會被加精,為什么有些博文可以被推薦……我相信有心人在看了很多文章之后,就知道自己該怎么寫什么了。?
4、交流可以帶給我什么?交流≠閑聊,特別是在技術社區里,每一次交流都要讓自己或別人受益。回顧我獲得的大致是這些:解決了很多技術難題、了解到更廣闊的技術領域、對整個技術行業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對職場發展有了分析能力、認識了很多某方面比自己優秀的朋友……等等這些都是當年我一個人在機房里琢磨不出來的。?
5、懂得分享的快樂。如果你在技術社區里交流的時候能感受到快樂,說明你有一個好的開始了。請不要帶著功利心的去幫助和分享,但也請相信,這一切肯定是有回報的。我求助過很多了,也幫助過很多人,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過程。直到后來我同時擔任三個版的版主,還寫博客總結我的工作生活,在我看來這不過是付出多些,但大家肯定了我的付出,我能夠成為MVP、當上IT英雄,就源自每天一點的的付出。也許給我再多的榮譽都是虛的,但我幫助過的人是實的,想到這點就讓我很安心。?
6、爭取進入“小圈子”。我的一位良師曾經告訴我,IT圈子說大很大,說小很小,不同的是你所處的位置。3年前我在運營商做技術做運維,我感覺到那時的IT圈子很大,搞IT的人很多,甚至很多IT人失業,所以我對那句話很疑惑。但兩年后,我開始在設計公司做工程做設計,卻真正感覺到了IT的圈子是那么的小,因為做工程項目的總是那“一幫人”,尤其是較大型的工程項目。我暗下決心:一定要進那個小圈子! ??? 后來回想我在社區的過程,發現原來自己也不知不覺經歷了一個從大圈“混”到了小圈的過程:剛開始進入社區,只是千萬個新會員中的一個,何其普通。正因為我有要當版主當推薦博客的愿望,驅使著我朝著那個方向努力,最終進入了一個“小圈子”。站在大圈里看小圈中的人,覺得高不可攀,而當你置身小圈的時候,會發現原來一切皆有可能,只要你有這個愿望和決心。?
倒也不是什么權威的寶典,就是一個過來“混混”的點滴經驗吧。“既然選擇了前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我做這些的時候,沒有想過是為了得MVP、IT英雄,也沒有立下過要兩年當上CTO的大志向、沒有給自己定下x年內掙下xxx萬的高目標。一切都來的很自然,就像春天花會開一樣。?
突然想起微軟大會結束的那個晚上,我感受著掌聲雷動過后的分外安靜,感覺自己所有的榮譽都可以歸零了,前方有我新的目標,我歇了一陣子,該起步了。最近計劃在博客里寫工程/設計日志,這個新圈子里,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鐘,全力以赴我們心中的夢,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 ?讓我們一起去努力,一起去用鮮花和掌聲迎接真正的“混”世英雄!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技术社区,你真的会混吗?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MVC模式 介绍
- 下一篇: (c#)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 --递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