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基本数据类型转换
Java 語言是一種強類型的語言。強類型的語言有以下幾個要求:
變量或常量必須有類型:要求聲明變量或常量時必須聲明類型,而且只能在聲明以后才能使用。
賦值時類型必須一致:值的類型必須和變量或常量的類型完全一致。
運算時類型必須一致:參與運算的數據類型必須一致才能運算。
但是在實際的使用中,經常需要在不同類型的值之間進行操作,這就需要一種新的語法來適應這種需要,這個語法就是數據類型轉換。
在數值處理這部分,計算機和現實的邏輯不太一樣,對于現實來說,1和 1.0 沒有什么區別,但是對于計算機來說,1 是整數類型,而 1.0 是小數類型,其在內存中的存儲方式以及占用的空間都不一樣,所以類型轉換在計算機內部是必須的。
Java 語言中的數據類型轉換有兩種:
自動類型轉換:編譯器自動完成類型轉換,不需要在程序中編寫代碼。
強制類型轉換:強制編譯器進行類型轉換,必須在程序中編寫代碼。
由于基本數據類型中 boolean 類型不是數字型,所以基本數據類型的轉換是出了 boolean 類型以外的其它 7 種類型之間的轉換。下面來具體介紹兩種類型轉換的規則、適用場合以及使用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自動類型轉換
自動類型轉換,也稱隱式類型轉換,是指不需要書寫代碼,由系統自動完成的類型轉換。由于實際開發中這樣的類型轉換很多,所以 Java 語言在設計時,沒有為該操作設計語法,而是由 JVM 自動完成。
轉換規則:從存儲范圍小的類型到存儲范圍大的類型。
具體規則為:byte→short(char)→int→long→float→double
也就是說 byte 類型的變量可以自動轉換為 short 類型,示例代碼:
byte b = 10; short? sh? =? b;這里在賦值時,JVM 首先將 b 的值轉換為 short 類型,然后再賦值給 sh。
在類型轉換時可以跳躍。示例代碼:
注意問題:在整數之間進行類型轉換時,數值不發生改變,而將整數類型,特別是比較大的整數類型轉換成小數類型時,由于存儲方式不同,有可能存在數據精度的損失。
?
強制類型轉換
強制類型轉換,也稱顯式類型轉換,是指必須書寫代碼才能完成的類型轉換。該類類型轉換很可能存在精度的損失,所以必須書寫相應的代碼,并且能夠忍受該種損失時才進行該類型的轉換。
轉換規則:從存儲范圍大的類型到存儲范圍小的類型。
具體規則為:double→float→long→int→short(char)→byte
語法格式為:(轉換到的類型)需要轉換的值
示例代碼:
double d = 3.10; int n = (int)d; 這里將 double 類型的變量 d 強制轉換成 int 類型,然后賦值給變量 n。需要說明的是小數強制轉換為整數,采用的是“去 1 法”,也就是無條件的舍棄小數點的所有數字,則以上轉換出的結果是 3。整數強制轉換為整數時取數字的低位,例如 int 類型的變量轉換為 byte 類型時,則只去 int 類型的低 8 位(也就是最后一個字節)的值。
示例代碼:
則 b 的值還是 123,而 b1 的值為-46。b1 的計算方法如下:m 的值轉換為二進制是10011010010,取該數字低8位的值作為b1的值,則b1的二進制值是11010010,按照機器數的規定,最高位是符號位,1 代表負數,在計算機中負數存儲的是補碼,則該負數的原碼是 10101110,該值就是十進制的-46。
注意問題:強制類型轉換通常都會存儲精度的損失,所以使用時需要謹慎。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java基本数据类型转换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使用Myeclipse实现快速调试
- 下一篇: java 空指针异常(java.l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