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比特币信徒的离开
燃財經(ID:rancaijing)原創
作者:劉景豐王琳,編輯:魏佳
6 月 10 日晚,比特易聯合創始人張歆彤發布消息:比特易創始人惠軼于 2019 年 6 月 5 日逝世。
42 歲的惠軼有著頗為光鮮的履歷,畢業于中國科技大學,后加入 IBM 中國研究院擔任研究員、資深研究員,2006 年加入微軟擔任 Surface 產品經理、高級產品經理。此后也有多次創業經歷,2017 年 10 月創辦區塊鏈市場數據分析與服務平臺比特易。
多個幣圈微信群里流傳的聊天截圖顯示,就在惠軼離世的前幾天,他疑似動用客戶 2000 個 BTC(比特幣),用 100 倍杠桿做空導致爆倉,虧掉 1.13 億元。
一名比特易前員工告訴燃財經(ID:rancaijing),惠軼性格內向、沉默少言,員工在公司做工作匯報時,都會盡量簡潔。他并未成家,平時一個人獨自生活。該員工猜測,惠軼在創業期間面臨的壓力可能很難找到親近的人傾訴化解。
2018 年底在市場行情低迷時,比特易曾有過一次較大規模的裁員。此后到 2019 年初,比特易員工僅剩幾個人。此前亦有消息稱,今年 5 月比特易公司就已關閉,但截至昨日,天眼查信息顯示該公司“在業”。
目前,惠軼家人未發布惠軼去世的訃告,比特易公司層面也未出具正式消息,關于惠軼的真正死因依然撲朔迷離。
疑似加百倍杠桿虧掉上億
“親愛的惠軼同學已于 2019 年 6 月 5 日永遠離開了我們,當天清晨,我在極大的悲痛中見到了他最后一面。”
這是近日前比特易合伙人張歆彤在朋友圈寫下的一段話。
惠軼,區塊鏈市場數據分析與服務平臺比特易的創始人兼 CEO。在相關介紹中,比特易為數字貨幣投資者提供市場分析工具、數據指標和風險管理策略,幫助投資者控制數字貨幣投資風險;同時也為監管機構、行業研究機構提供市場數據監控,項目風險監控,非法交易發現與監控等各項專業服務。
盡管從事數字貨幣投資風險控制的工作,但業內人士稱,惠軼去世,疑似與他此前在 OKEx 交易平臺進行高風險的比特幣合約交易有關。
燃財經(ID:rancaijing)梳理發現,單從時間順序上看,兩者確有銜接。
“保佑下午瀑布形成,我下半年就不用干活了。”5 月 31 日 13:15 左右,惠軼在一個 500 人的區塊鏈投資群里發出這句話。
就在幾個小時前,比特幣市場迎來一場“瀑布”式暴跌。5 月 31 日零點,比特幣價格從 8928 美元的高點在一小時內跌至 8640 美元;此后從凌晨 3 點到凌晨 5 點,再次從 8620 美元跌至 8200 美元左右,最低一度下探至 8010 美元。
5 月 31 日某平臺上比特幣的價格走勢
根據當天流傳出來的聊天截圖,惠軼稱“我在瀑布前 5 分鐘,開了 10 個 BTC 的 100 倍杠桿空單玩玩”、“準備拿到交割了”。如果時間剛好卡在比特幣價格大跌前操作,意味著他通過這 100 倍杠桿獲得不錯的收益。而此后他稱“今天早上大概又開了 600BTC 的空”,也側面印證了其通過杠桿已獲得了收益。
實際上,5 月 31 日早上 6 點至 9 點,比特幣價格處在小幅上漲的狀態,惠軼開出 600 個比特幣的空單似乎未能帶來預想的收益。
直到午后,惠軼再次判斷市場將迎來一波“瀑布”式下跌,于是他再次下注。根據流傳出的消息,惠軼疑似動用了客戶 2000 個比特幣,用 100 倍杠桿做空。這才有了他那句“保佑下午瀑布形成,我下半年就不用干活了。”
然而市場的反應并未如其所愿。根據交易平臺的盤面數據,當天 13 點至 15 點,比特幣價格從 8108 美元漲至 8320 美元,前 1 小時內漲幅 1.13%。
比特幣價格不跌反升,這一次惠軼又判斷失誤,而且還用了 100 倍杠桿。
所謂 100 倍杠桿,是指投資者在做合約交易時,向平臺抵押1% 比例的保證金即可進行交易。這種情況下,當市場偏離預期的波動幅度超過1%,便會出現爆倉?;葺W使用了 100 倍杠桿看空比特幣,假如滿倉操作,當比特幣價格上漲1%,其賬戶內資金將會損失殆盡。當天下午,比特幣的價格在第一個小時內就上漲了 1.13%,這意味爆倉幾乎已成事實。
根據當天的比特幣價格,1 個比特幣合人民幣 5.6 萬元,2000 個比特幣共計 1.13 億元。
此后,再未流傳出惠軼的信息。直到 6 月 10 日,他去世的消息傳出。
不過,目前惠軼家人未發布惠軼去世的訃告,比特易公司層面也未出具正式消息。
自掏腰包發工資
惠軼盡管并非知名人物,但履歷也頗為光鮮。
公開資料顯示,惠軼 2003 年畢業于中國科技大學,為編輯出版學學士和管理學碩士,隨后加入 IBM 中國研究院擔任研究員、資深研究員;2006 年加入微軟擔任 Surface 產品經理、高級產品經理。
2008 年從微軟離職后,惠軼創辦了北京途拓科技有限公司;2014 年創辦 P2P 平臺花果金融,并出任 CEO。在 P2P 最熱的 2015 年初,惠軼選擇退出花果金融,在“E租寶”事件前便離場。
同樣在這段時間,惠軼將手中所持股票套現,躲過“A股危機”。此后,他進入長江商學院,攻讀 EMBA。
因為接連躲過了“A股危機”、“E租寶”事件,朋友送惠軼“逃頂俠”的稱號。
離開花果金融的惠軼,在 2016 年初又創辦互聯網金融項目神仙有財,希望通過人工智能的方式匹配產品,而平臺的資產端則以上市公司大股東融資項目為主。
據公開信息顯示,神仙有財曾與 P2P 平臺夸客金融聯系密切,當時神仙有財平臺上的消費金融資產由夸客金融提供,夸客金融也對神仙有財供應的資產提供債權回購。此后 2018 年夸客金融暴雷,惠軼離開神仙有財。
在離開神仙有財之前,惠軼就進入區塊鏈領域。2017 年下半年,比特幣市場迎來一輪暴漲??吹胶脮r機的惠軼創辦比特易,打算做一款數字貨幣領域的“同花順”。
早期,比特易頗被市場看好,甚至引來知名投資機構的關注。按照此前的消息,2018 年 4 月,比特易宣布獲得軟銀中國資本、藍馳創投的A輪戰略投資。當時惠軼在介紹時稱,這是軟銀中國投的第一個區塊鏈項目。不過日前軟銀中國否認了該筆投資。企查查數據顯示,比特易投資方全是個人,沒有機構參與。
比特易官網給出的融資信息
“用數據去刻畫整個市場存在的風險,根據不同的用戶畫像提示大家如何具體操作。”這是惠軼對比特易的理解。最初的比特易,只提供市場數據,并沒有形成好的盈利模式。
一位比特易的前員工告訴燃財經,當時的比特易背后有投資人的支持,“一開始是沒有資金壓力的。后來到了下半年,環境越來越差,公司資金開始緊張。”
這名員工還記得,惠軼偶爾會自己炒幣,但從不鼓勵員工炒幣,“當時員工都很年輕,很多都是 90 后,大家生活開支都比較大,要是虧了你怎么賠?”
不過也有其他員工表示,當時公司內部有員工跟風炒幣,結果最后把房子都搭進去了。
2018 年 12 月,公司資金越發緊張,“公司效益不好,還擴展業務推出了分析軟件,但沒有多少人用。”該員工告訴燃財經。此后,包括該員工在內的多名員工被裁。
“公司當時已經很困難,一度惠軼要拿自己的錢給員工發工資。”一知情人士稱。
曾向李笑來“取經”
在比特易前員工麗梅印象中,惠軼有著典型理工男的性格,“他不是一個張揚的人,在跟人交談時,惠軼從來不會主動跟別人聊一些想法。就算是員工給他匯報工作,也要盡量壓縮時間。”
盡管不善言談,但是惠軼對待員工非常和善。“如果技術或者我們任何一個部門的人事情做得沒有達到他的要求,他不會苛責,不會拍桌子罵人,而是非常耐心地督促你,直到你做完。”麗梅說。
另外一個讓麗梅略感意外的事是,這位 42 歲小有成就的創業者,沒有自己的家庭。麗梅猜測,“他性格內向,平時有什么事情也沒有人傾訴、交流,在創業期間的壓力可能也很少有渠道可以化解。”
據介紹,比特易近半年的狀況一直不容樂觀,為了讓公司活下去,惠軼經歷過多種嘗試。就在 2018 年底,惠軼還想過孵化一個區塊鏈項目,通過智能合約與零售結合,甚至還專門咨詢了幣圈人士李笑來的意見。
李笑來與惠軼聊天記錄截圖來自李笑來朋友圈
李笑來在朋友圈發布的他與惠軼聊天記錄截圖顯示,李笑來稱“這不是區塊鏈項目”“打區塊鏈旗號也刷不來流量”。此后該項目作罷。
另外也有消息稱,比特易還曾推出數款比特幣合約產品,而此次惠軼被爆倉的 BTC 資金也是來自客戶。不過截至目前,尚未有人提出對這筆資金的維權,燃財經也無法核實該資金來源。
致命的合約交易
根據流傳出的交易截圖,惠軼進行比特幣合約交易的平臺,為 OKEx 交易平臺。該平臺此前曾多次被爆出發生不正常爆倉事件。
一份流傳出的惠軼進行 100 倍杠桿合約交易的截圖
2018 年 3 月,10 余名投資者稱在 OKEx 上交易數字貨幣,因為“購買的期貨單在達到爆倉線時,未收到短信提醒,未能及時增加保證金造成爆倉”等原因,最高損失 200 萬元。
同年 5 月,多名用戶聚集到 OKEx 辦公地點維權,起因是有投資者在 OKEx 交易被爆倉,一個月損失 300 萬元。9 月,在比特幣價格大跌時,OKEx 合約出現卡機及登陸緩慢情況,后經搶修恢復正常,然而許多投資者在此期間因未能及時操作虧得血本無歸,有人甚至在這次爆倉中虧損 400 萬元。11 月,多名投資者再次來到 OKEx 辦公地點維權。
盡管遭到多次維權,OKEx 的合約交易至今仍未關閉,且合約交易杠桿最高可設為 100 倍,讓本身存在高度投機性的數字貨幣交易市場風險變得更大。
除此之外,燃財經發現,在火幣的交易平臺,也上線了合約交易。火幣合約產品上線時間為 2018 年 12 月,火幣合約設定了 1 倍、5 倍、10 倍、20 倍四種杠桿。而上線合約產品的火幣,也被爆卷入爆倉漩渦。
盡管自 2017 年 9 月 4 日央行等七部委發布了《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叫停 ICO 融資等非法從事代幣發行融資活動的行為,但此后國內各大交易所轉移到國外繼續向國內用戶提供“炒幣”服務。2018 年下半年,央行等部門再次重申虛擬貨幣交易場所和 ICO 行為屬于非法金融活動,堅持“露頭就打”。然而,即使政策嚴格約束,仍不能阻止投機者入場數字貨幣市場。
這次,一名學歷工作背景光鮮、創業時又小有成就的創業者,最終在炒幣的路上以悲劇收場,但不知能否叫醒那些依然抱著僥幸心理的炒幣者。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于視覺中國。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麗梅為化名。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一个比特币信徒的离开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西伯利亚发现冰封4万年的野狼头部遗骸
- 下一篇: AI"深度伪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