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存储巧解三大存储难题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云存储巧解三大存储难题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自從云主機平臺上線以來,我們開通一個新業務通常只需要半個小時,最長也不會超過1個小時。與以前相比,新業務上線的速度大大提高了。”海南航空信息系統有限公司技術服務事業部服務規劃經理王世鳴介紹說,“采用HP 3PAR構建云存儲平臺后,我們感覺存儲容量的利用率、投資回報率等有比較顯著的提升。”
對于海航集團來說,云計算并不是花架子,而是為其業務的發展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然而又有誰知道,在構建云計算平臺之前,海航集團的IT架構曾面臨著非常大的壓力。
數據中心擴張是冰山一角
海航集團是一個業務橫跨航空旅游、現代旅游和現代金融服務等領域的綜合性運營商。目前,海航集團擁有七大業務板塊,包括物流、航空、機場、商業、地產、金融和酒店。
“從只擁有一個小機房到如今在北京和海口兩地擁有四個大型的現代化數據中心,海航集團的信息化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快速發展過程。”作為這一發展過程的見證者,王世鳴深有感觸,“以前,海航集團提出的口號是實現‘跨越式發展’,現在已經變為‘超越式發展’。在業務快速發展的過程中,IT如何支撐業務的發展以及數據中心如何適應業務需求的變化成了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難題。”
2002年,王世鳴剛進入海航集團時,海航集團惟一的數據中心的面臨只有二三十平方米,里面沒有服務器機架,網絡基礎設施也比較簡單。9年過去了,海航集團正在使用的數據中心有三個,還有一個位于海口的南方數據中心正在建設當中。據王世鳴介紹,正在建設中的南方數據中心可能是海南省最大的數據中心。該數據中心的規模和等級比一般運營商的數據中心還要高。
“等到這個南方數據中心啟用后,海航集團兩地(北京和海口)四中心的規劃將夢想成真。北京的兩個數據中心構成主備模式,海口的兩個數據中心同樣是主備模式,而北京與海口的數據中心之間還可以形成互備。這樣一來,海航集團就實現了雙備份的目標。這對于提升數據中心的安全性、可用性以及未來提供混合云服務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王世鳴介紹說。
數據中心規模的擴張只是冰山一角。它意味著海航集團的業務正變得越來越復雜,而且對可靠性、可用性、業務連續性等指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海航集團目前擁有下屬公司300多家,業務系統超過200個,總數據量超過100TB。我們的IT系統要如何支撐業務的擴張呢?”王世鳴舉例說,“從2007年開始,我們的IT需求一下子爆發出來。當時,新的信息系統不斷上線。如何高效地整合和管理這些系統,從而提高業務運作的效率,降低整體擁有成本是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
海航集團的數據量平均每年增長4~5倍,原有的運營架構及運營流程已無法滿足集團業務對服務效率以及系統應用性能的要求。隨著業務應用不斷增加,海航集團的IT架構已逐漸演變成覆蓋多個地區且包括多廠商、多平臺、多系統的復雜IT環境。海航集團的存儲系統也變得越來越復雜,而且很容易形成信息存儲孤島,這導致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因此,海航集團迫切需要簡化存儲系統的管理。
由于歷史的原因,海航集團在不同時期上線的應用系統都有自己專有的存儲系統。這造成了針對不同應用的存儲系統各自為政,數據在不同的存儲系統中難以共享和自由流動,存儲系統的利用率較低,而且不能實現負載均衡。因此,實現異構系統的整合,同時實現系統的靈活管理成了海航集團構建云存儲平臺的重要原因。
王世鳴表示,海航集團希望尋求一套全新的基于虛擬化的核心存儲平臺,并在其上實現系統資源的整合和數據容災。
架構、成本、效率的平衡
海航集團之所以對云計算架構情有獨鐘,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為了獲得了一個可靈活擴展的架構,降低整體擁有成本,提高業務運作的效率。這三點也是大多數用戶最渴望解決的應用難題。
從架構上分析,不斷上線的新系統導致海航集團的整個IT環境變得日益復雜,而且難以管理。由于數據分布在不同的IT系統中,數據管理、數據安全和數據的有效性都難以保證。HP 3PAR獨特的節點集群可擴展架構和磁盤虛擬化技術,可以滿足海航集團VMware復雜環境和隨機的I/O要求,更好地實現異構系統的整合。
從成本上分析,傳統的存儲相互獨立,容易形成存儲孤島,導致存儲資源的利用率較低。HP 3PAR InSpire構架能夠從根本上消除傳統整體式和模塊化存儲陣列價格高昂、擴展復雜的弊端,大大提高存儲設備的利用率,從而降低海航集團的存儲采購和維護成本。
從效率上分析,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有效提高存儲系統的性能。王世鳴表示:“當IT系統的規模達到一定程度時,性能瓶頸簡直就是一個噩夢,尤其是在業務迅速擴張的過程中,提高存儲的性能更是至關重要。我們希望通過云計算、云存儲這些新技術打破性能的瓶頸。”
中國惠普有限公司企業業務集團存儲產品部產品經理楊溢舉例說:“大型數據中心都會有大量的、密集的I/O訪問需求,特別是業務類型較多的企業,比如海航集團的IT系統就是一個典型的多I/O并行、混合I/O密集型環境。像這樣的混合I/O負載環境,就非常適合以HP 3PAR作為核心存儲設備。HP 3PAR具有動態負載均衡能力,不僅可以在光纖鏈路環境中實現負載均衡,而且能夠在存儲設備內部實現存儲資源動態負載均衡和自動分層存儲,從而滿足系統對高性能的需要。”
不建沙上之塔
依托四大數據中心,海航集團已經構建起一個較完善的IT架構。在這個架構之上運行著1000多個虛擬單元,云存儲的總量超過50TB。王世鳴向記者描繪了這樣一幅海航集團云計算藍圖:構建云計算基礎架構平臺,對外提供存儲服務、計算服務以及數據接口等。“如果我們不能夯實基礎架構,那么云服務就將成為沙上之塔,而海航集團的云計算宏偉藍圖也就無法實現。”王世鳴表示。
依托HP 3PAR云存儲架構,海航集團已基本實現了私有云,并且很好地解決了架構、成本和效率方面的問題。從傳統IT架構轉向私有云,繼而實現私有云與公共云的同步發展,這是海航集團發展云計算的基本思路。王世鳴表示,海航集團在云計算方面有兩個目標:第一,讓集團內部的所有企業能像使用水和電一樣使用云平臺中的計算資源、存儲資源、開發環境等;第二,海航集團還希望未來能成為一個云服務的運營商,為集團以外的客戶提供云服務。
對于海航集團來說,云計算并不是花架子,而是為其業務的發展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然而又有誰知道,在構建云計算平臺之前,海航集團的IT架構曾面臨著非常大的壓力。
數據中心擴張是冰山一角
海航集團是一個業務橫跨航空旅游、現代旅游和現代金融服務等領域的綜合性運營商。目前,海航集團擁有七大業務板塊,包括物流、航空、機場、商業、地產、金融和酒店。
“從只擁有一個小機房到如今在北京和海口兩地擁有四個大型的現代化數據中心,海航集團的信息化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快速發展過程。”作為這一發展過程的見證者,王世鳴深有感觸,“以前,海航集團提出的口號是實現‘跨越式發展’,現在已經變為‘超越式發展’。在業務快速發展的過程中,IT如何支撐業務的發展以及數據中心如何適應業務需求的變化成了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難題。”
2002年,王世鳴剛進入海航集團時,海航集團惟一的數據中心的面臨只有二三十平方米,里面沒有服務器機架,網絡基礎設施也比較簡單。9年過去了,海航集團正在使用的數據中心有三個,還有一個位于海口的南方數據中心正在建設當中。據王世鳴介紹,正在建設中的南方數據中心可能是海南省最大的數據中心。該數據中心的規模和等級比一般運營商的數據中心還要高。
“等到這個南方數據中心啟用后,海航集團兩地(北京和海口)四中心的規劃將夢想成真。北京的兩個數據中心構成主備模式,海口的兩個數據中心同樣是主備模式,而北京與海口的數據中心之間還可以形成互備。這樣一來,海航集團就實現了雙備份的目標。這對于提升數據中心的安全性、可用性以及未來提供混合云服務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王世鳴介紹說。
數據中心規模的擴張只是冰山一角。它意味著海航集團的業務正變得越來越復雜,而且對可靠性、可用性、業務連續性等指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海航集團目前擁有下屬公司300多家,業務系統超過200個,總數據量超過100TB。我們的IT系統要如何支撐業務的擴張呢?”王世鳴舉例說,“從2007年開始,我們的IT需求一下子爆發出來。當時,新的信息系統不斷上線。如何高效地整合和管理這些系統,從而提高業務運作的效率,降低整體擁有成本是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
海航集團的數據量平均每年增長4~5倍,原有的運營架構及運營流程已無法滿足集團業務對服務效率以及系統應用性能的要求。隨著業務應用不斷增加,海航集團的IT架構已逐漸演變成覆蓋多個地區且包括多廠商、多平臺、多系統的復雜IT環境。海航集團的存儲系統也變得越來越復雜,而且很容易形成信息存儲孤島,這導致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因此,海航集團迫切需要簡化存儲系統的管理。
由于歷史的原因,海航集團在不同時期上線的應用系統都有自己專有的存儲系統。這造成了針對不同應用的存儲系統各自為政,數據在不同的存儲系統中難以共享和自由流動,存儲系統的利用率較低,而且不能實現負載均衡。因此,實現異構系統的整合,同時實現系統的靈活管理成了海航集團構建云存儲平臺的重要原因。
王世鳴表示,海航集團希望尋求一套全新的基于虛擬化的核心存儲平臺,并在其上實現系統資源的整合和數據容災。
架構、成本、效率的平衡
海航集團之所以對云計算架構情有獨鐘,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為了獲得了一個可靈活擴展的架構,降低整體擁有成本,提高業務運作的效率。這三點也是大多數用戶最渴望解決的應用難題。
從架構上分析,不斷上線的新系統導致海航集團的整個IT環境變得日益復雜,而且難以管理。由于數據分布在不同的IT系統中,數據管理、數據安全和數據的有效性都難以保證。HP 3PAR獨特的節點集群可擴展架構和磁盤虛擬化技術,可以滿足海航集團VMware復雜環境和隨機的I/O要求,更好地實現異構系統的整合。
從成本上分析,傳統的存儲相互獨立,容易形成存儲孤島,導致存儲資源的利用率較低。HP 3PAR InSpire構架能夠從根本上消除傳統整體式和模塊化存儲陣列價格高昂、擴展復雜的弊端,大大提高存儲設備的利用率,從而降低海航集團的存儲采購和維護成本。
從效率上分析,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有效提高存儲系統的性能。王世鳴表示:“當IT系統的規模達到一定程度時,性能瓶頸簡直就是一個噩夢,尤其是在業務迅速擴張的過程中,提高存儲的性能更是至關重要。我們希望通過云計算、云存儲這些新技術打破性能的瓶頸。”
中國惠普有限公司企業業務集團存儲產品部產品經理楊溢舉例說:“大型數據中心都會有大量的、密集的I/O訪問需求,特別是業務類型較多的企業,比如海航集團的IT系統就是一個典型的多I/O并行、混合I/O密集型環境。像這樣的混合I/O負載環境,就非常適合以HP 3PAR作為核心存儲設備。HP 3PAR具有動態負載均衡能力,不僅可以在光纖鏈路環境中實現負載均衡,而且能夠在存儲設備內部實現存儲資源動態負載均衡和自動分層存儲,從而滿足系統對高性能的需要。”
不建沙上之塔
依托四大數據中心,海航集團已經構建起一個較完善的IT架構。在這個架構之上運行著1000多個虛擬單元,云存儲的總量超過50TB。王世鳴向記者描繪了這樣一幅海航集團云計算藍圖:構建云計算基礎架構平臺,對外提供存儲服務、計算服務以及數據接口等。“如果我們不能夯實基礎架構,那么云服務就將成為沙上之塔,而海航集團的云計算宏偉藍圖也就無法實現。”王世鳴表示。
依托HP 3PAR云存儲架構,海航集團已基本實現了私有云,并且很好地解決了架構、成本和效率方面的問題。從傳統IT架構轉向私有云,繼而實現私有云與公共云的同步發展,這是海航集團發展云計算的基本思路。王世鳴表示,海航集團在云計算方面有兩個目標:第一,讓集團內部的所有企業能像使用水和電一樣使用云平臺中的計算資源、存儲資源、開發環境等;第二,海航集團還希望未來能成為一個云服務的運營商,為集團以外的客戶提供云服務。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云存储巧解三大存储难题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漫谈IDS的虚拟化发展
- 下一篇: 艾伟:【翻译】使用ASP.NET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