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555 编译 linux,在树莓派上搭建LIVE555 Streaming Media服务器端
本文提供兩種在樹莓派上搭建Live555流媒體服務器端的方法:
1)直接在樹莓派上對live555進行編譯
2)交叉編譯之后在傳到樹莓派上
注:前者相當簡簡單,而后者只需要傳最后生成的可執行文件以及想要測試的.264文件(或者其他格式視頻文件)消耗樹莓派的空間較少。
第一種,直接在樹莓派上進行編譯。
1)在虛擬機上登錄樹莓派(方法很多,這里使用ssh登錄 ssh pi@IP_Address)
2)把下載到的live555.tar.gz傳到樹莓派上(同樣方法很多,FTP也好,ssh也好,這里使用后者 scp pi@IP_Address:togglePath //”togglePath”為你指定的樹莓派上的路徑)
3)在樹莓派上 tar -xzvf解壓之
4)cd live/
./genMakefile Linux //”linux”是用戶指定的編譯平臺,這里寫”linux“就好
make
5)make過程很長,結束之后cd mediaService/ ,順便把測試視頻一起放到該目錄下(這里使用的是live555官網上的.264測試視頻)
6)./live555MediaServer 執行之后可以看到他給出的rtsp的IP地址和端口號
7)在PC端打開VLC,ctrl+N打開網絡串流,輸入是上一步得到的IP地址:端口號
第二種,交叉編譯
1)在虛擬機上解壓live555,打開解壓后得到的文件夾里的config.armlinux
修改第一行 “CROSS_COMPILE?=”為arm-linux-
保存退出。
2)./genMakefile armlinux //這里平臺指定為”armlinux”
make
3)之后就是把mediaService中的live555MediaServer 傳到樹莓派上,并在同一目錄下放置測試視頻
4)接下來就是和第一種方法的6、7步相同了。
注:其實live/testProgs里還有好多測試程序,比如運行./testOnDemandRTSPServer 測試視頻若命名正確也可到達上面方法中的測試結果。
且可利用攝像頭經RTSP****播放直播。方法如下:
1)打開live/testProgs/testOnDemandRTSPServer.cpp,找到“ // A H.264 video elementary stream:”
修改reuseFirstSource的值為True
char const* streamName = "liv0";
char const* inputFileName = "/tmp/pi.264";
添加管道文件 mkfifo /tmp/pi.264
啟動RTSP服務端 ./testOnDemandRTSPServer
啟動攝像頭raspivid -o /tmp/pi.264 -t 0 -d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live555 编译 linux,在树莓派上搭建LIVE555 Streaming Media服务器端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linux中间隔10ping一次脚本,l
- 下一篇: linux systemd服务,sy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