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企业并购超算之父:AI所卷起的HPC市场风云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HPC(高性能計算)是一個專業度極高又相對冷寂的領域。大家平時做做超級計算機打打 Top500 榜單,然后把這些龐然大物打包賣給高校和研究機構。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情況確實如此。不過隨著大數據的發展,數據量的幾何式增長讓 HPC 的應用空間得到了極大的擴展。在這一過程中,HPC 市場的流動性也開始逐漸增強。最近發生的一樁行業內收購案,就是很好的體現。
五月底,惠普企業(HPE)以13 億美元買下了超級計算機制造商 Cray,折合每股價格 27 美金,比 Cray 股票一個月內的平均價格高出了 27% 的溢價。
我們不如從這一樁收購說起,對 HPC 市場的變化管中窺豹。
做不到更強,就把更強者買下來
從這樁收購生意的雙方來說,都是 HPC 市場中值得被記住的名字。目前世界前五的超級計算機供應商就是聯想、浪潮、曙光、Cray 和 HPE。
HPE 即惠普企業,是惠普在 2014 年拆分出的兩家公司之一。HPE 專注負責企業市場的硬件和服務業務,其中就包括超算的搭建。Cray 同樣也是 HPC 供應商,在全球超算 Top500 的榜單中,前十名超算的建設都由 Cray 提供。
但兩者之間的區別在于,Cray 對 HPC 業務的專注程度要大大高于 HPE,大多數情況下,HPE 的主要服務對象還只是企業客戶的計算需求,并不只限定在 HPC 一種形式之中。雖然 HPE 作為前五大的超算供應商,但并沒有位列于前十名之中。其在 TOP500 中的份額也只占其中的9%,更加關注商用 HPC 領域。
Cray 則十分專注于打造算力極強、應用于政府和學術研究機構的超算。例如目前 Cray 正在和 AMD 進行合作,要在美國政府的支持之下為 Oak Ridge 國家實驗室打造世界首冠 ExaScale 級別的超級計算機,這一項合同就價值六億美元。去年日本也曾找 Cray 協作制造超級計算機用于核聚變的研究。
但也正因專注服務于政府和研究機構這些價格高昂、銷量低、銷售周期長的訂單,導致 Cray 的盈利能力并不理想。財報顯示,Cray 在 2019 第一季度收入為 7200 萬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 8000 萬美元出現了下降,虧損面進一步擴大,達到了 2900 萬美元。換句話說,Cray 的經營模式更接近于巴黎的手工高定,而 HPE 則是全球化的快銷品牌。
在這種嚴峻的收入情況下,Cray 賣身于收入結構更加豐富的 HPE 也并不意外。
用 30% 溢價換千萬虧損:
五重奏下的商業邏輯
HPE 對于 Cray 的收購看似擁有很簡單的商業邏輯——HPE 專注商用 HPC 市場,Cray 專屬政府和研究機構訂單,雙方可以實現很好的互相補充。可以每股近 30% 的溢價,去收購一家處于虧損的重商業模式企業,恐怕絕不僅僅是業務互補這么簡單。
HPE 之所以收購 Cray,自然是堅信自己可以將 Cray 在 HPC 上更強大的技術力量復制粘貼到自己的中端企業市場中去。就如同奢侈品集團收購手工作坊,最終目的是把 IP 和商標打包成流水線上的商品。
HPE 之所以有所動作,相信是受 HPC 市場中“五重奏”的影響。
所謂 HPC 市場中的五重奏,既是 AI-HPC-IOT-大數據-5G 的組合。這樣看似把熱門技術通通堆砌在一起的模式,其背后不無道理。隨著 AI 技術與 IoT 應用之間的互相驅動,數據量和計算方面的需求只會不斷暴漲,而 5G 將數據傳輸管道大大拓寬之后,同樣給了數據囤積量進一步拓展的空間。總之長遠來看,工業、商業領域對于計算量的需求是長期看漲的,這也意味著,目前那些應用于基礎科學研究、地震模擬等等領域的 HPC 能力,都將走出象牙塔進入商業市場。
在五重奏中,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 AI 技術,起到了絕對的撬動力量。AI 對計算的需求成就了英偉達,而 AI 對計算的需求很可能是無上限的。目前很多身處于 HPC 行業的企業已經感知到了這種變化,紛紛進行了相關的布局甚至轉型。例如聯想提出了“智慧超算”的概念,浪潮則在新產品 i48 中也強調了對 AI 場景應用的支持,就連 Cray 都成立了專門的 AI 部門。在近年的 ASC、ISC 等等 HPC 相關會議中,AI 的出現也成為了必然。
HPE 顯然是通過在商用 HPC 市場的長期蟄伏,率先感知到了在五重奏影響下,企業層客戶對更高效 HPC 的需求,因而發動了這次收購。
在打破超算無用論后
在其中,我們看到的是五重奏下 HPC 市場的風云變化。
AI 對于算力需求,一舉之下推翻了此前流傳甚廣的“超算無用論”。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HPC 尤其是 Top500 榜單中排名靠前的超算,距離商業應用都相對較遠,大多停留于政府及學術研究層面。很容易讓人產生質疑,HPC 究竟有什么作用?爭奪超算排名是否已經成了一種政治層面的戰略儲備?而有了五重奏從產業角度推動算力需求觸達 HPC,“無用”與“有用”之間也開始產生扭轉。
這也為 HPC 市場帶來了下一個問題,生產模式的自驅動和外部驅動變化。
以 Cray 為例,其對于超算的生產打造基本都是自驅動型的,通過自身的技術提升不斷向上突破,或是與研究機構、政府合作,按照他們的要求定制生產。可以說這樣的生產模式是與真正的產業市場有所隔閡的。
而當 HPC 與 AI、5G、IoT 和大數據等等技術并肩走入產業市場,就要接受來自產業市場的外部驅動,去了解產業角度的普遍需求。這其中的轉變,對于 HPC 來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產業需求有著極強的動態化特征,而 HPC 的高單價、長銷售周期模式又偏于沉重。
自動駕駛領域對于 HPC 需求的變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自動駕駛一開始接觸 HPC 時,大多要求密集搭建 GPU 計算節點,用于訓練構成自動駕駛的深度學習模型。但很快這一需求就產生變化,自動駕駛客戶開始偏重于對于海量數據的存儲需求。原因在于隨著數據監管法案的發展,數據的合規存儲開始變得越來越重要。
想要及時的捕捉這種動態性,就注定需要 HPC 企業對于產業,尤其是五重奏中的另外四位伙伴有著深切的追蹤關注。于是我們可以看到,Cray 這樣專注于高校和政府市場的 HPC 企業,正在 HPE 這樣更有產業經驗的企業分割融合,同樣在 2016 年,HPE 也收購了 HPC 廠商 SGI。不難想象,未來這樣 HPC 產業中的合并或吞噬,將會越來越多。
四號人物和五號人物的收購合并,放在任何一個領域中都是一樁大事。蝴蝶的翅膀早已不知在何時扇動過,如今我們面臨的是大洋上的波濤。五重奏正在一一響起,新技術成組捉對降臨產業的過程中,內部的沸騰與消化也是必不可少的。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惠普企业并购超算之父:AI所卷起的HPC市场风云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深网 | 百度发布燎原计划3.0 并升级
- 下一篇: 三星来势凶猛:印度线上销量欲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