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升级,美国高等教育何去何从?
作者:芥末堆阿宅
排版:芥末堆空缺
芥末堆 5 月 22 日訊,據《外交政策》雜志報道,近日,中美貿易談判形勢急轉直下,動搖了兩國的市場。兩大經濟體關系惡化,未來變得更加黯淡。
美國多個行業受到中美貿易戰的沖擊。一些行業紛紛抗議關稅的不斷上升,一些行業則得到承諾,特朗普政府會給予他們保護和補貼。但是,相比這些行業,美國高等教育行業則承擔了更大的風險,而且很有可能得不到來自美國政府的補償。此次貿易戰使美國高等教育行業陷入困境,事態的嚴重性甚至超出了大學領導的預期。
國際學生:美國高校收入的重要來源
在美國,高等教育發揮著多重作用,包括研究、發展勞動力,以及培養學生成為合格的公民。而且,從國際經濟角度來看,美國高等教育也是主要的服務出口行業。美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美國高等教育每年的服務出口金額高達 450 億美元。2017-2018 學年,在美留學的國際學生人數將近 110 萬,這個數字在世界范圍內也是最高的。
美國學校最大的市場是哪里?毫無疑問是中國。20 世紀 80 年代開始,中國學生開始進入美國學校。21 世紀初,大量中國學生涌入美國。36 萬余名中國留學生被美國高校錄取,在美國攻讀本科和研究生學位的留學生中,中國學生占了1/3。盡管其中大多數進了大型研究型大學(如紐約大學和普渡大學),但大量中國留學生選擇進入類似曼荷蓮學院和橋港大學的學校攻讀本科或研究生學位。
從學生的角度來看,選擇在美國留學有諸多原因。學生可能想擺脫國內的機械式學習,親身體驗另一個國家的社會。他們在美國接受到的教育可能要比國內的更優質、更有名。因為眾所周知的是,全球高等教育排行榜中,美國大學一直名列前茅。
從美國的角度來看,大學管理人員確實認為與全世界分享知識是他們的義務,這是比較理想的想法。但是實際上,實用性和必要性才是招收國際學生的最大推動力。要想維持美國一直以來飽受稱贊的科研生產力,很多博士項目需要來自世界各國的人才。而且,更直接的是,國際學生的學費是很多大學賴以生存的條件。
美國大學的學費定價模式讓行外人(甚至是很多大學工作者)都瞠目結舌。美國大學的學費普遍偏高。在美國,除了富裕家庭的學生以外,沒人能完全支付得起。但是,相比美國學生,國際學生更有可能被收取更加高昂的學費,甚至被要求全額支付。
甚至對于資金充足的大學(如史密斯學院和南加州大學)來說,招收國際學生所得的收入也不容忽視。但對于資金相對較少的學校(如在當地享有盛譽的公立大學或私立學校)來說,國際學生的學費甚至能決定其能否存續。
內憂外患:教育經費削減+貿易戰升級
作為美國學校的商業策略,招收留學生在過去幾十年帶來了矚目的成果。但隨著美國國家政府和州政府減少教育開支,支撐美國高等教育的則是沙特阿拉伯、日漸發展的中國、印度等國家的留學生。
最近,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美國高等教育面臨有史以來最嚴峻的危機。沒有國際學生的學費,美國大部分高等教育體系將難以存續。這也是為什么,每次大學的數據點顯示特朗普政府出臺的政策(以及特朗普個人言辭)可能略微限制了國際申請者時,大學校長辦公室都會出現一陣無言的恐慌。
盡管大學校長和其他人員對簽證政策和國際申請學生數據的輕微波動很敏感,但真正的“尾部風險”貌似并未引起他們的足夠重視。特朗普政府與中國政府之間的貿易戰可能帶來的嚴重威脅甚至關乎一些院校的存活。
直至上周,很多評論員還想當然認為貿易戰能最終化解。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行業成為貿易戰的受害者,高等教育也不例外。
去年,在加拿大指責沙特的人權政策之后,雙方之間產生了外交摩擦。沙特政府將 7000 名沙特留學生從加拿大召回,并將他們送到其他英語國家。中國也可能采取措施勸阻中國學生選擇美國大學,并鼓勵他們將澳大利亞、加拿大、愛爾蘭和英國列為備選國家。今年,在加拿大與中國的關系惡化時,類似的擔憂就已經在加拿大的大學得到了驗證。
但是美國方面也可能采取行動。貿易戰期間,推動美國采取行動的因素之一是,美國愈發擔憂中國會削弱美國經濟的主導地位。這種擔憂的一個具體表現是,美國宣稱本國大學校園里存在中國間諜。考慮到美國大學的研究需要多國人才,減少國際學生進入美國學校的這個舉動,可能促使政策制定人員另尋他法來減少人才流失。
雪上加霜:美國國會議員再次提案限制中國留學生簽證
美國之前已多次單方面采取措施限制中國留學生進入美國學校,但一些人還想進一步采取措施。
路透社報道,美國當地時間 5 月 14 日,美國國會共和黨幾名參議員推出《中國人民解放軍簽證安全法案》(PLA Visa Security Act),要求美國政府列出與中國軍方有關的科學和工程機構名單,并禁止向在這些機構任職或受其資助的任何人員發放簽證。
《南華早報》報道,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 5 月 15 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一段時間以來,美方一些部門、機構毫無根據地懷疑中方赴美學者、學生和科技人員的動機,不擇手段地進行限制和騷擾,為兩國正常人文交流設置種種障礙,對中美互信合作產生干擾。”
議案聯合發起人、參議員湯姆·考頓(Tom Cotton)稱,禁止與中國軍方有關的科學家出現在我們國家的研究實驗室,是出于自衛原因。參議員查克·格拉斯利(Chuck Grassley)在聲明中表示,“學生簽證和研究人員簽證應該發放給想為美國大學和研究機構做貢獻的外籍人士,而不是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對手和間諜。”
然而,很多美國官員和大學官員紛紛表示此舉有些過激,雖然確實需要有安全風險意識,但也必須承認中國學者和學生在美國高校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最近,特朗普發布行政命令,禁止華為進入美國市場。從之前頒布類似的法案,再到將來全面禁止外籍人士在美國大學攻讀那些被視為對美國安全造成威脅的科學技術課程,此次法案只是在原有基礎上又稍微加深了程度。但是對美國高等教育行業來說,此舉無疑再次加重了他們面臨的危機。
面對危機, 美國高校將如何應對?
去年,現任 FBI 局長克里斯托弗·雷(Christopher Wray)表示,中國留學生可能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這是他們限制中國留學生的主要原因。但是美國駐華大使特瑞·布蘭斯塔德(Terry Branstad)指出,這不僅會對精英高校造成損失,還會波及當地學校。
誠然,如果實施全面禁令,勢必會對美國學校造成嚴重威脅,但這種嚴重性被低估了。中國學生學費收入的減少所帶來的沖擊,可能會影響很多美國學校的財務狀況。在國際學生入學人數排名中,南佛羅里達大學排第 33 名。該校的中國留學生大約有 1000 名,每人需支付約為 17134 美元的州外學費。一份粗略的計算顯示,如果損失這 1000 名中國留學生的學費,取而代之由 1000 名學生支付 6410 美元的州內學費的話,南佛羅里達大學每年大概會損失 1000 萬美元,學費收入驟降5%。
雖然這可能意味著南佛羅里達大學的某個課程將被砍掉,或是向剩余學生收取更高的學費,但因為它能夠應對此次危機,所以最終有可能渡過難關。但對于那些無法靈活應對目前形勢的學校來說,他們面臨的則是艱難存活和徹底關張這兩個結局。對一些特殊項目來說,情況甚至更糟。
美國學校應該認真考慮如何應對這些威脅。現在甚至應該權衡是否應該像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那樣,為應對中國留學生數量減少帶來的危機,選擇為自己投保。至少,大學校長和所有的高等教育利益相關者應該意識到,他們目前面臨的形勢要比表面上嚴重得多。
信息來源:
外交政策 https://foreignpolicy.com/2019/05/19/universities-arent-ready-for-trade-war-casualties-china-trump-us/
路透社 https://www.cnbc.com/2019/05/15/us-lawmakers-want-to-tighten-visas-for-chinese-students-researchers.html
南華早報 https://www.scmp.com/news/china/article/3010404/basic-self-defence-us-lawmakers-want-bar-chinese-military-scientists
本文作者:阿宅
芥末堆內容編譯實習生
為了更好的教育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贸易战升级,美国高等教育何去何从?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 77 岁
- 下一篇: 如果美国断供GPS怎么办?带你看中国的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