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讯飞:我们与华为类似, 从ToB到ToC“能坐十年冷板凳”
作者:楊凡 編輯:羅麗娟
編者按:在中國人工智能公司先后卷入漩渦之際,科大訊飛股價今日大跌7%。未雨綢繆,被稱為“人工智能國家隊”的訊飛未來要向哪些方向發力?
C 端市場是近兩年來科大訊飛的新戰場。
5 月 21 日,科大訊飛召開了一場面向C端消費者的新品發布會。與過去發布技術不同,這是科大訊飛第一場以產品為主的發布會。
當天,科大訊飛密集發布了訊飛翻譯機 3.0、訊飛轉寫機、訊飛智能錄音筆、訊飛智能辦公本、訊飛學習機、iFLYOS 六大新品,覆蓋生活、工作、學習等方面。其中前五款,都是面向C端的消費品。
自從 2017 年年底,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提出要從強技術的 To B 市場向 To C 端發力后,科大訊飛一直在強化對C端產品的投入,并由此形成 To B-To C 雙戰略。
劉慶峰在昨日發布會上表示,2019 年是人工智能價值紅利迎來兌現的時刻。
根據科大訊飛前不久發布的財報顯示,2018 年科大訊飛 C 端業務實現營業收入 25.17 億,同比增長 96.54%,在整體營收中占三分之一;實現毛利 12.96 億元,同比增長 70.77%。這對于此前一直深耕在B端市場的科大訊飛來說,并非易事。
近年來,人工智能領域涌入了越來越多的競爭對手,不僅有開放平臺代表百度 DuerOS 和阿里 AliGenie,還有初創企業出門問問、云知聲、思必馳、聲智科技、三角獸等。 在多方攻勢之下,科大訊飛自上市以來也一直遭受著業績增長緩慢、股東投資回報率低等質疑,其市值也遭遇了從千億近乎腰斬的滑鐵盧。
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杜蘭公開表示,“打開C端市場是訊飛下一步市值提升的關鍵。”
發力C端
2014 年,科大訊飛啟動“訊飛超腦”計劃,開始了 To C 端雄心勃勃地開疆之旅,彼時,幾家科技巨頭也在該領域躍躍欲試。
2015 年 6 月,京東和科大訊飛合作推出智能音箱叮咚并在線上發售,比阿里和小米整整早了兩年。雖然搶占先機,但并沒有取得較好的效果。截至 2016 年底,叮咚音箱銷售還不足 10 萬。隨后市場迎來天貓精靈、小米小愛以及百度小度的快速崛起,并迅速占據市場份額的前三位,叮咚遭到嚴重壓制。
在智能音箱初遇困境后,科大訊飛重新調整方向,將技術落地在“翻譯機”品類,推出第一代翻譯機,售價 2799 元。隨后在 2017 年兩會期間,總理親自體驗了訊飛翻譯機,并給予認可和鼓勵支持,這也讓訊飛翻譯機迅速走入大眾視野。就在 2017 年,訊飛翻譯機銷量達到 20 萬臺,覆蓋 137 個國家,服務次數 2000 萬。
由于一代翻譯機的翻譯服務必須要在云端完成,因此網絡情況是關鍵,而國外不穩定的網絡情況直接影響了翻譯機的使用體驗。科大訊飛在發現離線翻譯這個強需求后,開始重點研發離線技術,并于 2017 年 9 月上線離線翻譯功能,這也是業內首個離線翻譯應用。
截至目前,訊飛翻譯機已經升級到了 3.0 版本,并實現了金融、醫療、外貿、計算機、法律、體育、能源七大領域的A.I.行業翻譯,還支持方言及少數名族語言與普通話和英語的互譯。
吸取智能音箱的教訓,在渠道布局上科大訊飛開始強調和關注線下門店。目前為止,訊飛翻譯機已經進駐超過 1800 家門店,覆蓋國內主流的機場體系、國美、蘇寧、宏圖三胞、數碼潮流門店以及通訊和 IT 渠道門店等。
2018 年科大訊飛來自硬件銷售的收入達到了 8.1 億元,占總營收 10%,比上年同期增長 171%。這背后的“功臣”為翻譯機產品——該年翻譯機銷量為 30 萬臺。當前訊飛全品類翻譯機的價格集中在 999 元-3499 元,若以 2159 元的均價計算,在 2018 年內,訊飛翻譯機貢獻了約 6.48 億元收入,占硬件銷售收入的 80%。
除了智能硬件之外,以訊飛聽見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產品及服務營收成為了科大訊飛C端市場的另一張”王牌“。2018 年,聯網產品及服務同比增長達 369.36%,訊飛輸入法活躍用戶 1.3 億。
胡郁曾表示,科大訊飛的 To C 業務戰略已經形成了平臺、消費品、后臺內容運營三部分。”以技術服務為主,這部分收入總量不大,但覆蓋面廣,更重要的是能夠令科大訊飛看到平臺上不同應用的發展狀況。”
在他看來,除了像翻譯機、錄音筆等消費品外,未來通過內容型消費品向消費者推薦內容,以廣告、推薦分成等變現,也將有足夠的想象空間。
“我認為這樣的三級框架能夠支撐每年 70% 到 80% 的營收增長。”胡郁說。
To C 的機會
隨著 To C 的戰略框架確定,科大訊飛的轉型業務也開始分級推進。
在平臺方面,科大訊飛在 2018 年相繼發布了人機交互界面 AIUI3.0 和智能語音云端操作系統 iiFLYOS,并在今年的發布會二次升級,推出 iFLYOS 2.0,旨在為消費者提供流暢的交互體驗和多樣的場景服務。2018 年,來自開放平臺的收入達到 6.8 億元,占總營收的 8.6%,比上年同期增長 124%。
在消費品方面,除了翻譯機,科大訊飛的產品圍繞著與“AI+ 生活”有關的主題,推出多款產品。比如專注提升辦公體驗的訊飛智能錄音筆、智能辦公本、訊飛轉寫機,以及針對C端的教育產品訊飛學習機。
此外,科大訊飛與 IT 渠道商偉仕佳杰簽約。即將上市的 AI 錄音筆,將在 2019 年進入偉仕佳杰旗下 2500 家線下門店。胡郁希望消費者能夠在線下體驗訊飛的產品,并且來自線下的產品銷售收入未來能夠達到線上的 3 倍以上。
但在技術方面,科大訊飛的先發優勢并不能夠維持一直領先的局面。劉慶峰曾直言,“由于積累時間較長,科大訊飛構建的技術壁壘依然存在,比如科大訊飛可識別二十多種方言。由于積累時間長,其在方言識別上的能力 BAT 還無法企及。但留給訊飛的窗口期只有三到五年”。
近年來,百度的 DuerOS、阿里的 AliGenie 開始滲透到智能家居、移動通訊等領域。除此之外,云知聲等初創公司也已經將其語音平臺免費向開發者開放,形成對科大訊飛的競爭。
而以翻譯機為代表的智能硬件,已有幾十家企業涌入市場,其中以百度、搜狗、小米、微軟、谷歌等為代表的企業,正在與科大訊飛瘋狂爭搶市場。
身處于快速迭代的互聯網環境中,科大訊飛仍顯得更為“保守”。“我贊成互聯網思維,但是并不贊同很多互聯網公司去通過燒錢的方法去做推廣,訊飛是一家技術創新型的公司,而不是互聯網公司,"在 5 月 21 日的發布會上劉慶峰對媒體表示,“但如何把一個最好的核心技術,以最快的方式推送到億萬用戶中去,這方面我們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對此,胡郁也承認,從 To B 轉向 To C,科大訊飛還面臨著很大的挑戰。“但要有做事的樣子,能夠耐得住寂寞,保持定力,”胡郁以華為來作比較,“我覺得華為和訊飛有一些基因上是比較類似的,都是那種‘能做十年冷板凳,十年磨一劍’的公司。”
對于接下來的計劃,科大訊飛表示將以“平臺+賽道”、B端和C端并行,構筑起以消費者為中心的 AI 生態系統。但目前對科大訊飛來說,最重要的是在 2019 年,通過戰略轉型實現經營突破。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科大讯飞:我们与华为类似, 从ToB到ToC“能坐十年冷板凳”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UC伯克利造出会「轻功」的机器人,飞檐走
- 下一篇: 华为又遭松下“断供”?松下回应:报道不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