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程序员的proc文件系统
1) 設置core文件存放路徑和文件名模式:
設置/proc/sys/kernel/core_pattern,如:
echo "core" > /proc/sys/kernel/core_pattern
表示當前目錄下生成不帶后綴的core文件。
echo “/data/coredump/core”> /proc/sys/kernel/core_pattern
表示將core文件放到/data/coredump/core目錄下,不帶后綴。
echo "/tmp/cores/core.%e.%p.%h.%t" > /proc/sys/kernel/core_pattern
表示core文件放到/tmp/cores目錄下,并且?guī)虾缶Y。
%% 單個%字符
%p 所dump進程的進程ID
%u 所dump進程的實際用戶ID
%g 所dump進程的實際組ID
%s 導致本次core dump的信號
%t core dump的時間 (由1970年1月1日計起的秒數(shù))
%h 主機名
%e 程序文件名
2) /proc/sys/vm/drop_caches
echo 1 > /proc/sys/vm/drop_caches
釋放pagecache
echo 2 > /proc/sys/vm/drop_caches
釋放buffercache
echo 3 > /proc/sys/vm/drop_caches
同時釋放pagecache和buffercache
“echo 4”重置,不支持“echo 0”,但新的內核可能也不支持“echo 4”,原因是echo "3"等只是一次有效。
pagecache是針對文件系統(tǒng)的,是文件的緩存
buffercache是針對磁盤塊的緩存
簡單說來pagecache用來緩存文件數(shù)據(jù),buffercache用來緩存磁盤數(shù)據(jù)。
每一個pagecache包含若干buffercache(page -> buffer -> disk block)
內存管理系統(tǒng)和VFS只與pagecache交互
內存管理系統(tǒng)負責維護每項pagecache的分配和回收,同時使用mmap方式在訪問時負責建立映射
VFS負責pagecache與用戶空間的數(shù)據(jù)交換
2.6內核中的buffercache和pagecache在處理上是保持一致的
free命令中的cache和buffers:
cache為pagecache,文件系統(tǒng)的cache,可以反映cache的文件個數(shù)
buffers為buffercache,是塊設備的讀寫緩沖區(qū)
3) 文件相關
/proc/sys/fs/file-max 所有進程可打開的句柄數(shù)量之和
/proc/sys/fs/file-nr 目前使用的文件句柄數(shù)量
/proc/sys/fs/nr_open 單個進程最大可創(chuàng)建的文件句柄數(shù)
/proc/sys/fs/inode-nr
4) 網(wǎng)絡相關
/proc/sys/net/core/rmem_default 讀緩沖區(qū)大小的默認字節(jié)數(shù)
/proc/sys/net/core/wmem_default 寫緩沖區(qū)大小的默認字節(jié)數(shù)
/proc/sys/net/core/rmem_max 讀緩沖區(qū)大小的最大字節(jié)數(shù)
/proc/sys/net/core/wmem_max 寫緩沖區(qū)大小的最大字節(jié)數(shù)
/proc/sys/net/ipv4/tcp_mem
/proc/sys/net/ipv4/tcp_rmem
/proc/sys/net/ipv4/tcp_wmem
/proc/sys/net/ipv4/tcp_keepalive_time
/proc/sys/net/ipv4/tcp_keepalive_intvl
/proc/sys/net/ipv4/tcp_keepalive_probes
/proc/sys/net/ipv4/tcp_tw_reuse
/proc/sys/net/ipv4/tcp_tw_recycle
/proc/sys/net/ipv4/tcp_fin_timeout
/proc/sys/net/core/somaxconn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aquester/p/9891472.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linux程序员的proc文件系统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protobuf生成
- 下一篇: 实现用户自定义Excel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