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的px、dp和sp
Android的px、dp和sp
px:
即像素,1px代表屏幕上一個物理的像素點;偶爾用到px的情況,是需要畫1像素表格線或陰影線的時候。
dp:
這個是最常用但也最難理解的尺寸單位。它與“像素密度”密切相關,所以首先我們解釋一下什么是像素密度。假設有一部手機,屏幕的物理尺寸為1.5英寸x2英寸,屏幕分辨率為240x320,則我們可以計算出在這部手機的屏幕上,每英寸包含的像素點的數量為240/1.5=160dpi(橫向)或320/2=160dpi(縱向),160dpi就是這部手機的像素密度,像素密度的單位dpi是Dots Per Inch的縮寫,即每英寸像素數量。橫向和縱向的這個值都是相同的,原因是大部分手機屏幕使用正方形的像素點。
不同的手機/平板可能具有不同的像素密度,例如同為4寸手機,有480x320分辨率的也有800x480分辨率的,前者的像素密度就比較低。Android系統定義了四種像素密度:低(120dpi)、中(160dpi)、高(240dpi)和超高(320dpi),它們對應的dp到px的系數分別為0.75、1、1.5和2,這個系數乘以dp長度就是像素數。
dip:
與dp完全相同,只是名字不同而已。在早期的Android版本里多使用dip,后來為了與sp統一就建議使用dp這個名字了。
sp:
與縮放無關的抽象像素(Scale-independent Pixel)。sp和dp很類似但唯一的區別是,Android系統允許用戶自定義文字尺寸大小(小、正常、大、超大等等),當文字尺寸是“正常”時1sp=1dp=0.00625英寸,而當文字尺寸是“大”或“超大”時,1sp>1dp=0.00625英寸。
mm:
即毫米;
in:
即英寸,1英寸=2.54厘米(約);
pt:
1pt=1/72英寸=0.035厘米;
最佳實踐,文字的尺寸一律用sp單位,非文字的尺寸一律使用dp單位。http://hovertree.com/menu/android/
dp與px轉換的方法:
public static int dip2px(Context context, float dipValue){ final float scale = context.getResources().getDisplayMetrics().density; return (int)(dipValue * scale +0.5f); }
public static int px2dip(Context context, float pxValue){ final float scale = context.getResource().getDisplayMetrics().density; return (int)(pxValue / scale +0.5f); }
推薦:http://www.cnblogs.com/roucheng/p/androidjiqiao.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Android的px、dp和sp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