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式 vs 指令式
個人的感覺其實并不拘泥于某種形式,也不太擅長形而上,在一開始只要實用,只能能夠解決問題就好,
很多的感悟,竅門都是日久以后,自然而然得來的,但是并不等于能夠放棄相對微觀的細節(jié),也不能無視較為宏觀的原理和概念層面,對!我就是喜歡從中間切入,從實踐開始,然后向上下兩端進行探索。
題外話了,不多扯。
函數(shù)式,具體點就說scala吧,我相信大部分都是有java功底的,那么一開始用java作為對照就是個自然而然的思維方式,沒什么不好,但是如何入手呢?
我自己是從重寫GoF開始的,寫完我自己有一個感覺,所有的DP在函數(shù)式面前都失去了作用,為什么?歸根結底,其實就是因為DP就是用接口承載函數(shù),轉成對象后達到可以傳遞的目的。
JAVA的代碼在函數(shù)式面前顯得過于的間接,結構過于的臃腫,所有的DP都可以不用接口直接用高階函數(shù)參數(shù)來完成。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高階函數(shù)如此有效,那么函數(shù)式的其他特性又有什么存在的意義呢?答案在于組合!
沒錯,JAVA社區(qū)倡導的“組合而非繼承”其實在函數(shù)式的領域已經是一個近乎可以考古的命題了,函數(shù)式生來就是這么做的。
函數(shù)式的組合,同源的思想,通過小的細粒度的原材料組合出大的復雜的整體,但區(qū)別在于內部的結構復雜度被有效的降解了,邏輯復雜度是不會改變的,無關于用何種技術何種語言,系統(tǒng)的邏輯復雜度是零和的,框架或者語言也是一樣的,表面越簡單,內部越復雜,scala摒棄原生實現(xiàn),而采用外掛庫其實是轉嫁復雜度到語言外部去,但好處是得到了精簡,以及靈活的機制,這個很重要。
從另一個角度感受的話,函數(shù)式變成提供了更加細粒度的結構化能力,更加的輕量,靈活,確更加難懂了。
好在scala是typesafe的,這點非常喜歡。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pyes/p/4900743.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函数式 vs 指令式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SQL】使用调用层接口
- 下一篇: java线程四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