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LS原理之MPLS基本结构—Vecloud微云
MPLS基本結構
網絡結構
MPLS網絡的典型結構如圖1-1所示。MPLS基于標簽進行轉發(fā),圖1-1中進行MPLS標簽交換和報文轉發(fā)的網絡設備稱為標簽交換路由器LSR(Label
Switching Router);由LSR構成的網絡區(qū)域稱為MPLS域(MPLS
Domain)。位于MPLS域邊緣、連接其他網絡的LSR稱為邊緣路由器LER(Label Edge Router),區(qū)域內部的LSR稱為核心LSR(Core
LSR)。
圖1-1:MPLS基本結構
IP報文進入MPLS網絡時,MPLS入口的LER分析IP報文的內容并且為這些IP報文添加合適的標簽,所有MPLS網絡中的LSR根據標簽轉發(fā)數據。當該IP報文離開MPLS網絡時,標簽由出口LER彈出。
IP報文在MPLS網絡中經過的路徑稱為標簽交換路徑LSP(Label Switched Path)。LSP是一個單向路徑,與數據流的方向一致。
如圖1-1,LSP的入口LER稱為入節(jié)點(Ingress);位于LSP中間的LSR稱為中間節(jié)點(Transit);LSP的出口LER稱為出節(jié)點(Egress)。一條LSP可以有0個、1個或多個中間節(jié)點,但有且只有一個入節(jié)點和一個出節(jié)點。
根據LSP的方向,MPLS報文由Ingress發(fā)往Egress,則Ingress是Transit的上游節(jié)點,Transit是Ingress的下游節(jié)點。同理,Transit是Egress上游節(jié)點,Egress是Transit的下游節(jié)點。
體系結構
MPLS的體系結構如圖1-2所示,它由控制平面(Control Plane)和轉發(fā)平面(Forwarding Plane)組成。
圖1-2
控制平面:負責產生和維護路由信息以及標簽信息。
路由信息表RIB(Routing Information Base):由IP路由協議(IP Routing Protocol)生成,用于選擇路由。
標簽分發(fā)協議LDP(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負責標簽的分配、標簽轉發(fā)信息表的建立、標簽交換路徑的建立、拆除等工作。
標簽信息表LIB(Label Information Base):由標簽分發(fā)協議生成,用于管理標簽信息。
轉發(fā)平面:即數據平面(Data Plane),負責普通IP報文的轉發(fā)以及帶MPLS標簽報文的轉發(fā)。
轉發(fā)信息表FIB(Forwarding Information Base):從RIB提取必要的路由信息生成,負責普通IP報文的轉發(fā)。
標簽轉發(fā)信息表LFIB(Label Forwarding Information
Base):簡稱標簽轉發(fā)表,由標簽分發(fā)協議在LSR上建立LFIB,負責帶MPLS標簽報文的轉發(fā)。
以上就是MPLS原理之MPLS基本結構的介紹!
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歡迎進行咨詢探討,希望VeCloud微云網絡的專業(yè)的解決方案,可以解決你目前遇到的問題。http://www.vecloud.com/
????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MPLS原理之MPLS基本结构—Vecloud微云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MPLS由何而来?—Vecloud微云
- 下一篇: 社会信用体系是以什么为依据 是以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