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的闪电战
文/朱曉培
來源:商業與生活(ID:xiaopeizhu8)
一家公司從成立到 IPO 大概需要多久?
答案不斷的被刷新。陌陌用了 3 年零 4 個月,映客用了 3 年零 1 個月,拼多多用了 2 年零 10 個月,趣頭條是 2 年零 3 個月。瑞幸可能會更快。
美國時間 4 月 22 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公布了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 Inc)招股書。招股書顯示,瑞幸尋求以“LK”為代碼在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尋求融資至多 1 億美元,承銷商為瑞士信貸、摩根士丹利等。
此時,距離瑞幸咖啡成立僅僅過去了一年半。
2017 年 10 月,瑞幸咖啡在位于北京四環的神州優車總部大堂開出第一家門店,2018 年 1 月開始在全國運營的。過去一年內,瑞幸快速擴張,招股書顯示,截止 2019 年 3 月底,全國布局門店達 2370 家。而瑞幸咖啡創始人兼 CEO 錢治亞表示,2019 年,瑞幸咖啡的目標是門店和杯量雙雙超過星巴克,預計門店數將超過 4500 家。
就在遞交招股書前 5 天,瑞幸咖啡宣布在 2018 年 11 月完成的B輪融資基礎上,額外獲得共計 1.5 億美元的新投資,其中貝萊德(BlackRock)所管理的私募基金投資 1.25 億美元,投后估值 29 億美元。至此,瑞幸咖啡已經累計融資超過 5.5 億美元。
瑞幸咖啡來勢洶洶洶洶。讓外界難免疑慮,這種兇猛的動作是否可靠。
閃電戰術
瑞幸咖啡是創新者,也是破壞者。
萊頓·克里斯滕森教授認為,破壞就是找到一種新路徑,讓消費者與產品間的接觸變得更簡易,而價格也更低廉。瑞幸咖啡的打法,顯然就是一次破壞性創新的嘗試。
品牌創立之初,錢治亞就想好了要不走尋常路,而是用新零售的打法布局市場。一年半來,瑞幸咖啡通過旗艦店、悠享店、快取店和外賣廚房店的差異化門店布局,以及線上線下,堂食、自提和外送相結合,陸續入駐 40 多座城市。
在價格上,與之前的傳統品牌相比,瑞幸咖啡也更低廉。
星巴克每杯售價 30 多元,瑞幸咖啡將每杯咖啡定價 21 元、24 元和 27 元,并在開業初期大量買一送一、買五送五。今天,瑞幸咖啡雖然對補貼進行了回調,但也保持買二贈一,以及不定時向消費者推送大額折扣券,用戶最低以 6 元的價格就能自提一杯咖啡。
一年下來,根據瑞幸公布的數據,瑞幸累積了超過 1500 萬消費客戶。
瑞幸咖啡給中國咖啡市場帶來的影響也顯而易見。2018 年年中的投資者大會上,星巴克升級了在中國的開店計劃,由之前的“2021 年、5000 家門店”,變為了“2022 年 9 月前、6000 家門店”。而且,它還與阿里巴巴合作推出外賣項目,以適應中國消費者的變化。
作為破壞性創新者,瑞幸咖啡從融資,開店,到 IPO 的速度都遵循著一個字:快。
過去幾年,互聯網行業中,因為長期纏斗而被拖入泥潭的公司的不勝枚舉。
2011 年 11 月,高歌猛進中的凡客,在準備沖擊上市前的一瞬間終止了上市計劃。隨后,諸多問題隨之曝光:高達 14.5 億人民幣的庫存、人員冗雜、無序的品類擴張,陳年帶領凡客進入調整期。然而,將近 8 年的時間后,已經鮮有人能夠記起這家公司。
而滴滴在 2015 年與快的合并后,也曾迎來一個短暫的上市窗口,但卻因為優步的進攻而暫停計劃。4 年多時間過去,滴滴雖然合并了優步,但新的挑戰卻接踵而至,至今仍沒有可靠的 IPO 時間表。
資本市場變幻莫測,時機一旦錯過,就不知道需要等待多久才能再次來臨。
瑞幸咖啡選擇速戰速決,定下一億美金的低門檻,用最保險的方式去打開美國資本市場,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
招股書里的升與降
作為一個新興品牌,瑞幸咖啡憑借著閃電戰的打法、補貼政策、巧妙的營銷策略,快速擴張。不過,在資本市場如魚得水的同時,瑞幸咖啡也因為快速而備受外界的質疑。
不過,招股書的數據顯示,瑞幸咖啡收入在增加,用戶數在速的增長,而虧損在進一步收窄。
從營收上看,瑞幸咖啡 2018 年 Q1 營收 1300 萬元,2019 年 Q1 營收 4.78 億元,增長了 35.8 倍。而用戶數上,截止到 3 月 31 日,達到了 1687 萬,月活用戶達 440 萬,盡管受春節的影響仍實現了環比增長 2.3%。
截止到 3 月 31 日,瑞幸咖啡門店數量已達 2370 家,覆蓋國內 40 個城市期間累計交易客戶超過 1680 萬。數據顯示,2018 年,瑞幸咖啡賣出 9000 萬杯咖啡,去年全年客戶復購率超過 54%。對于一家剛剛成立一年多的新咖啡品牌來說,這個復購率已經相當高頻。
這一方面離不開瑞幸咖啡對品質的追求。雖然“口味”是一件很個人的事情,難以讓所有人都滿意,但瑞幸咖啡在原料、設備和配方上都遺址追求大師級的水準,贏得了部分年輕用戶的喜愛。此外,瑞幸咖啡還在不斷的擴充品類,從瑞納冰、果汁、到輕食、午餐、茶飲等,拉升了用戶的消費頻次。
當然,消費者購買活躍,與購買便利性也不無關系。數據顯示,2019 年一季度,自提門店比例達到了 2193 家,占總門店數 2370 家的 91.3%,打破了外界一直以來認為瑞幸咖啡試外賣咖啡的刻板印象。隨著自提比率的增高,瑞幸咖啡的門店坪效也在相應提高。
招股書同時顯示,瑞幸咖啡的成本在持續下降。
在冷啟動、擴張經營的早期,瑞幸咖啡采取了大幅補貼、社交裂變的玩法,并在分眾傳媒平臺上砸了數億元的廣告,獲客成本高是必然的。但經過一年多的營銷,以及對品質的追求,瑞幸咖啡已經在消費者中形成了一定的品牌認知,通過口碑傳播和自然獲客的比例越來越高。而超過 2370 家的門店,也能夠形成主動客流。
招股書顯示,截止到 2019 年 3 月底,瑞幸咖啡獲取新客戶的成本從 103.5 元降低到了 16.9 元,往前兩個季度分別為 25 元、51.6 元,持續下降的態勢很明顯。而促銷費用也從 15.8 元降到了 6.9 元。
同時,瑞幸咖啡的營銷支出比例也程下降趨勢。2018 年的市場費用是 7.46 億元,占收入 88.8%,但到了 2019 年一季度,營銷費用占比降到了 35%。
營銷成本的下降,并沒有阻礙用戶的增長。2018 年第四季度,瑞幸咖啡的新增用戶為 650 萬人,2019 年第一季度,新增用戶為 430 萬人。雖然看似有一定幅度的降低,但由于一季度正值春節假期,剔除掉這層因素,用戶增長保持了穩定態勢。
互聯網行業里有很多假想的商業模式,幾年前的上門 O2O 浪潮,就存在很大的水分。其中最大的瑕疵是,用燒錢的方式托起龐大的單量,一旦停止促銷補貼后,客戶很難留存并活躍下去。所以大多數的“偽商業模式”都缺乏自然的復購率,每一單都需要大幅補貼來驅動。
飛輪效應
過去兩年,中國市場的咖啡消費正在快速增長。巨大的市場機會,吸引了眾多的新老玩家。
瑞幸咖啡B+ 輪的領投方,貝萊德正是星巴克的第二大股東。公開資料顯示,貝萊德通過旗下指數基金持有星巴克 6.58% 股票,是星巴克最大主動投資人。
貝萊德在其 2019 年第二季度投資展望報告中表示:“本季度我們更新了 2019 年投資主題,并對中國市場進行深入探討,因為中國在我們判斷全球經濟前景、市場走勢及地緣政治風險時作用關鍵。”而投資瑞幸的正是其為中國發行的第二支私募基金。
此外,瑞幸咖啡還獲得了國際食品巨頭路易達孚的青睞,雙方將合資建廠,還將獲得其 5000 萬美元的 IPO 認購。而著名投資人孫正義也表示出了強烈的興趣。顯然,吸引他們的,不僅是一家公司,還有整個中國咖啡市場的機會。
據中國咨詢投資網發布的《2017-2021 年中國咖啡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我國咖啡消費量每年增長幅度在 15% 至 20%。而倫敦國際咖啡組織數據顯示,2017 年全球咖啡市場增速僅為2%,而中國市場的咖啡消費增速高達 15%,市場規模預計到 2025 年有望突破一萬億。
但是截止目前,全國不超過 5000 萬人喝過星巴克,1200 萬多人喝過瑞幸。市場增長潛力面前,也意味著需要巨大的教育投入。
星巴克進入中國市場 20 年,只積累了 5000 萬消費用戶,說明了舊的增長方式已經接近了天花板,這也是瑞幸咖啡采用新零售方式,愿意花大價錢補貼市場的原因。
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曾提到吉姆柯林斯的《從優秀到卓越》,在企業擴張的關鍵時期,給他起到了關鍵的啟示作用。
在書中,柯林斯提出了“飛輪效應”。他認為,一流的商業模式就像一個巨大的輪子,雖然一開始很難推動,但只要抓住關鍵,拼盡全力讓它轉動起來,后面就會越來越輕松,轉得越來越快,從而實現從優秀到卓越的跨越。
貝佐斯構建了一個“正反饋閉環”,以低價吸引更多的用戶,更多的用戶帶來更多的銷量,更多的銷量吸引更多的商家,商家越多平臺規模越大,平臺越大分攤的就越低,平臺對供應商的議價力就越強,從而進一步降低商品價格,吸引更多的用戶。
今天,亞馬遜的幾個齒輪相互推動,使公司實現了飛躍。貝佐斯曾表示,在亞馬遜飛輪中,三個最重要的齒輪分別是,低價,無限選擇,卓越的用戶體驗。這三個齒輪相互咬合,互相拉動,創造了亞馬遜的持續指數級增長。
而瑞幸咖啡也在構建自己的齒輪。通過補貼吸引更多用戶,開出更多的門店,采用更好的產品,當這幾個齒輪互相推動的時候,瑞幸咖啡形成規模效應,每杯咖啡的成本也就越來越低,最終達到盈利狀態。到那時,瑞幸咖啡也就形成了自己“飛輪效應”。
總結
- 上一篇: 顺丰推“一键测体积”技术:不到2秒 误差
- 下一篇: 淘汰!被贴上“封条”的比特币矿场